- UID
- 1094615
- 主题
- 0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97
- 精华
- 0
- 积分
- 49
- 金钱
- 138
- 荣誉
- 0
- 人气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评议
- 0
- 帖子
- 97
- 精华
- 0
- 积分
- 49
- 金钱
- 138
- 荣誉
- 0
- 人气
- 0
- 评议
- 0
|
原帖由 慕容玄恭 于 2006-5-26 20:30 发表
刻薄地说,前燕其实可以算是入主中原的各个政权中,最不知所谓的一个,把中原膏欤之地的,河南和山东扔出来和东晋打拉据,连河北都嫌太南方了,一栮..
MS是概括性的回复,我挑一部分的出来探讨吧。。
在南北朝时期,河南山东也是主要战场和拉锯地段,燕人知不知所谓另当别论,而南朝方面较强的军事实力才是造成拉锯的主要原因。
燕之前的赵,之后的魏,一个更加残暴,一个相对开明;但惨虐如赵,仍然一统北方,魏却始终未能完全占据中原,可见决定中原地区分割的主要因素还是看双方实力的对比。
回到三国上来,曹魏后期各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了蜀吴两国,统一自然不可抗拒;但不能反过来论证在4,50年前刘备曹操在世之时,曹魏的优势也大到了吴蜀无法撼动的地步;这个思路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决定国力规模的因素有很多,而诸如恢复生产,民户增加,人才选拔,军队募集这些因素都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发挥效应的。打个比方,现在日本的GDP大大超出中国,但200年的情况,恐怕与现在恰恰相反吧。难道就能认定日本早在200年前就奠定了超过中国的基础??
再看具体的人才选拔问题,不可否认,由于曹魏后期的人才基数相对较大,被埋没者的数量超出吴蜀也是很自然的。但在三国尚未完全定型的时期,各诸侯间人才的分布并不完全由地缘决定,比如刘备集团就包括了出身于河北的刘备张飞赵云,山西的关羽,徐州的糜竺,山东的诸葛亮,关中的法正,凉州的马超,以及荆州益州各地名士,慕容斑竹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路和前面提到的类似,偶就不继续了。
具体到徐庶姜维的个例上看,徐庶算是曹操点名挖走的,姜维虽然投降蜀国时地位不高,但降蜀者也绝非他一人,在诸多降将中选拔出一两个良才,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徐晃张辽等人不也是降将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