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侠NETSHOW论坛 游戏业界新闻区 魂与梦 纪念世嘉转型十周年
查看: 2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S3] 魂与梦 纪念世嘉转型十周年 [复制链接]

✿ 千 本 桜 ✿
游侠元勋版主
『PC游戏综合区』
游侠剑阁工作组【美工】
Koei 真・三國無双6 天下無双
冥王·哈迪斯

★★★★★★★

游侠元勋版主元老版主勋章版主勋章资深版主勋章大头像勋章白金会员勋章精华勋章活跃勋章荣誉勋章特色头衔勋章高级荣誉勋章人气勋章·初级勤劳之证剑阁工作组资深组员勋章电玩工作组荣誉勋章2013年度杰出版主勋章动漫组资深组员勋章2014年杰出版主勋章2015年杰出版主勋章

帖子
38220
精华
10
积分
39923
金钱
470429
荣誉
1812
人气
6927
评议
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1:10:00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P><A href="http://ps3.tgbus.com/culture/201102/20110203125853.shtml">http://ps3.tgbus.com/culture/201102/20110203125853.shtml</A></P>
<P> </P>
<div style="line-height:200%">
<P><STRONG>文:5158(Fofe)、hein、SE光影GA、后街教父</STRONG></P>
<P><STRONG>  本文节选自游戏基地《梦与魂 写在世嘉转型十周年的绝笔书》一文,原文发表于2011年2月刊。</STRONG></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5943.jpg" target=_blank><STRONG><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5249.jpg"></STRONG></A></P>
<P>  2001年的1月31日,在家用机硬件市场鏖战18年的世嘉,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宣布就此退出游戏硬件市场,转型为纯粹的游戏软件商,其正在市面销售的家用主机DreamCast于同年3月停产。就此,一家以硬派和执着著称的游戏厂商步入精神层面的“实体”破灭,彻底放弃了他的梦与魂。</P>
<P>  十年之后的今天,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再存在世嘉迷这个玩家群体;十年之后的2011年,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得这个游戏发展史上曾经十分重大的事件;十年之后的又一个冬末春初,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不能忘怀深埋心底的这份痛,定要揭开伤疤再重温那个不能释怀的情结。</P>
<P>  今天,笔者斗胆,谨以此文纪念与世嘉一同行走多年的铁杆玩家,还有我们已经随风逝去的那份执念,以及梦。</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5724.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5684.jpg"></A> </P>
<P>  <STRONG><FONT color=#ff0000>断腕</FONT></STRONG></P>
<P>  无论可以不可以,他都要走自己的路,直到走投无路。</P>
<P>  对于全世界玩家来说,世嘉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在少数的70后、85前中国玩家也有着特别的世嘉情结。作为曾经的行业内第一大公司,作为一间凝结着创新、执着、不屈、硬派、严谨、进取、技术领先并且对游戏极其有追求等诸多优点、吸引力于一身的实力大公司,他在街机、家用机、掌机、电脑单机、网游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而且从心底里就想着在各个游戏领域都做大做强。细想一下,不管你是玩什么平台游戏的,哪怕你就是只玩家用机或者只打街机甚至只玩电脑,你都不可能接触不到世嘉的游戏。家用机从1983年到2001年,对于霸主地位不孜不倦屡败屡战的追求,给予了玩家太多经典作品;街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凭借不懈地追赶与技术创新,再加上诸多制作人在各类型街机游戏上的积极进取,无论是体感框体还是普通机台,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更是一度在全球街机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玩街机没玩过世嘉的游戏简直等同于笑话;掌机领域世嘉于1990年就推出了彩色屏幕的GameGear,虽然因为设计思路的偏差导致败退,但转型软件商后依然在任天堂和索尼的掌机系统上推出过不少出色的游戏;一直电脑单机市场的日本游戏产业,世嘉是少数几个热衷于将当家游戏移植到电脑平台的公司,旗下一线大作大多推出过PC版,其“樱大战”系列凭借中文版也在国内电脑玩家中大红大紫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期对“足球经理”、“全面战争”两个系列开发商的收购也让其领域覆盖到源生PC单机游戏领域;网游方面,不光看家作品《梦幻之星Online》在国内运营过,世嘉中国的嘉游平台上也推出过多款休闲网游,曾经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樱大战Online》可惜因为网游部门的混乱经营而腹死胎中。除了平台覆盖能力,游戏类型的覆盖能力也是世嘉可怕又可敬的地方,他不仅是少数几个可以制作全部类型游戏的公司,即便在最薄弱的RPG领域手中也有“梦幻之星”、“永恒之阿卡迪亚”这样品质出色的游戏。游戏行业发展至今,虽然比世嘉强大的公司有很多,但任天堂、索尼几乎与电脑游戏玩家没有交集,微软没有涉足过街机游戏,卡普空、EA等在游戏软件领域与世嘉接近,但却又没有硬件平台。世嘉是游戏行业发展至今惟一一个全才,只可惜,他是一个浑身都是破绽的全才。才华横溢,制作的游戏充满想法和新意,但是往往又存在一些低级失误一样的硬伤。这是一家如此有个性的公司,让人难以忘怀,让人为之疯狂,又会让人痛骂不已。最终,太有个性的世嘉衰败到无法生存下去,再加上匪夷所思的内耗与混乱经营,壮士被迫断腕。</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5461.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883.jpg"></A></P>
<P align=center></P>
<P> <STRONG> 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STRONG></P>
<P>  10年前,“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这种句式还不流行,但今天用这个流行体来描述当年世嘉做出的转型决定,却又那么的恰如其分。可以说,2001年1月31日,世嘉做出的那个决定,必然比近10年后的腾讯更为艰难。当时世嘉官方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告知世界,为取得家用机硬件领域第一而战斗的18年从此刻化为泡影,曾经永不言败的斗士面对连续三个财年的巨额亏损以及赤字必然更加惨烈亏损的第四个财年财报,为了生存,决定放弃坚持多年的梦想,低下高昂的头,停止家用机硬件业务,并意图发挥软件开发的方面的优势,开始为索尼、任天堂乃至未来的微软旗下的主机,开发原本只属于自己主机的游戏。会社历史上设计最为成功、完善以及合理的主机——DreamCast,于2001年3月份停产,官方转型公告发出后DC便开始了全球范围的大降价,以助库存的200万台机器迅速清仓,一周之内连中国大陆这种水货市场也应声下跌至千元以内(笔者1月29日购机,尚且1400元,可见反应速度之快),随后就是大批滞销软件已20-100元左右出现在包括大陆在内的各个市场,《莎木》这等游戏虽在国内尚且保值,但在日本中古市场也曾一度低至70日元。</P>
<P>  作为游戏主机硬件厂商,世嘉多年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用户,虽然这些用户不足以让他成为世界第一的游戏主机供应商,不能让他的平台战胜任天堂和索尼,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世嘉都用他独特的硬派风格、永不言败的精神以及积极创新的态度,为全球玩家带来了长久的欢乐。曾经的世嘉,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放弃自己想要在各个领域都成为第一的追求,都不会忘记创造即生命的社训,从来都不会为了现实而放弃自己的追求。这种偏执,是世嘉的魂。那一天,为了不让自己的躯体永远死去,大川功也好,入交昭一郎也好,冈村秀树也好,香山哲也好,小口久雄也好,他们决定让世嘉未曾屈服过的魂,第一次为现实妥协。</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731.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571.jpg"></A> </P>
<P>  这款音乐游戏是世嘉给PS开发的惟一一款游戏,在转型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P>
<P></P>
<P> <STRONG> 偏执的代价</STRONG></P>
<P>  “我们要成为世界最强的游戏提供商,就是要通过游戏本身对游戏平台的趋势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且拉近一切不同游戏机的距离,然后向全世界‘深爱游戏的人’献上SEGA的精彩游戏,尽全力让整个世界都了解SEGA的魅力所在。”</P>
<P>  上面这段话是吉川明静当年翻译的官方公开信里的原文。这等豪言壮语为世嘉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基调,与任天堂、索尼乃至微软的战斗已经结束,面对现实,世嘉决定放下派系之争和硬件商的身份,将自己旗下的众多名作延伸到曾经的对手主机上。让更多人认识世嘉,让更多人玩到世嘉的游戏,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世嘉。这个美好愿景,十年前看起来是那么的合情合理。</P>
<P>  当时,每个世嘉迷都在为DC而惋惜,都在为世嘉的壮士断腕而感伤,然后,都在期待着世嘉能够以软件厂商重新崛起。毕竟,他的游戏仅仅在自己的平台上就能积累如此多的用户和知名度,换到更广阔的舞台,岂不是大有可为?只是,那时候的我们甚至世嘉自己,都忘记了这间公司从来就不是靠讨好玩家来维持生计的,他一贯的特色就是让玩家去适应他,由他来选择用户。离开了自己的舞台,这种性格突出的厂商,面对角色的巨大转变,其实很难成功。</P>
<P>  家用机硬件销售前期赔本、中后期赚钱,软件发行授权费外加自己卖软件盈利,这是家用机一贯的经营模式,但从骨子里,世嘉就更重视硬件,这跟他街机起家的身份经历不无关系,中山隼雄1997年底发表的“硬件是根,软件是花,只有好的根才能开出漂亮的花。”这种观点毫无疑问有其合理之处,但却在优先级方面存在硬件主导软件的失误,这对于家用机市场来说是异常可怕的隐患,而这个隐患直到SS的惨败之后才被世嘉的决策者认清。</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946.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715.jpg"></A> </P>
<P>  SS是一部留下美好身影的传奇主机,同时他的失利也埋下了世嘉转型的祸根。</P>
<P>  由于自身的定位和决策失误,实际上硬件、软件和授权三方面利润来源都不理想,SS时代的多次重大失误让世嘉错失好局最终导致DC无力回天。如果不是世嘉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如果不是管理层常年以来提供的宽松自由乃至放纵的研发环境,如果不是才华横溢的制作人们拿出的一部部精彩作品,这间妄图让玩家适应厂家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公司,恐怕撑不到DC发售便魂飞破灭。</P>
<P>  世嘉一直偏执于自己的行事风格,总是会领先市场需求推出具有超前性的游戏硬件、软件,总是为了自己的创作追求严苛对待某些设定又完全不顾很多环节的用户体验。一家一直脱离家用机主流用户的公司,在2001年初决定不再将自己的才华局限于固有用户之中,想要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可惜,偏执的他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取悦不属于他的用户,其后的结果大家都清楚了,世嘉在放弃坚持己见之后,并没有因为主动迎合而得到更多的用户,反而让老玩家不断痛心、新玩家也不会买账,最终在家用机市场的悲剧中越陷越深……</P>
<P></P>
<P>  <STRONG>再也传递不出去的梦想</STRONG></P>
<P>  2001年,是创立于1951年的Service Games Company也就是世嘉的原身第50个年年头,从点唱机起家到鼎盛于街机游戏,再到衰落于家用机市场的多次重大失误。虽然自PS2成功发售后,很多人都意识到世嘉随时可能被迫推出硬件市场,但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曾经辉煌一时的行业大佬在50岁生日的时候面对如此惨况还是令人唏嘘不已。另外一方面,也不得不感慨DC的不幸与上天绝不给自掘坟墓者任何机会的残酷。</P>
<P>  总是急着推出新硬件、热衷于游戏创新的世嘉,在自己的第七代主机上终于明白了家用机该怎么设计。即便在性能和载体上有所保守,但换来的是方便的开发平台、较低的成本投入以及合理的价格,外形设计方面也更具亲和力,营销思路上也不再抱着世嘉铁杆不放手,对待各类玩家都更加亲善,甚至一度十分注重修补以往过于刚硬的企业形象,在女性用户的认知度方面都大有改善。世嘉终归是世嘉,时代先锋的本色依旧——网络化不光是DC最大的特色,世嘉还做起了网络服务商业务,可谓全方面服务于游戏网络化。那才是1998年底,这种先驱精神直到世嘉离开硬件市场最后一刻依然熠熠生辉,而且这最后一次也是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DC被视为世嘉最为出色的硬件平台,不仅是意义重大的网络化(其思路后来被微软通过Xbox Live不断完善、发扬光大)和在当时出色的性能(480P的画质输出让PS2长时间蒙羞),倔强的汉子虚心低头学习经验也是一个重要进步,针对SS众多失误,在3D性能、开发平台、输入端(手柄的拓展性,比如震动包、记忆卡与简单的PDA功能结合)、形象设计乃至软件阵容方面的大幅度改进,最终拿出一台找不出硬伤的主机,对于世嘉来说,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只是,这部主机最大的败笔,就是世嘉在SS败坏了自己可能翻身的可能性。</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323.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762.jpg"></A> </P>
<P>  汤川专务在DC初期做的宣传广告深厚好评,为世嘉亲民化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DreamCast,这个名字的命名暗含着梦想的投递这样的意味,世嘉推出这部主机的时候,心里多半已经明白这是最后一次了。DC或许是世嘉对支持多年的老玩家们的回馈,或许是为了梦想的最后一搏,或许是几十年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世嘉在DC上推出的游戏,玩家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完成度极高,几乎制作人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部都能呈现出来。在DC之前限制于研发环境和平台性能,我们玩到的游戏大多会有各种残缺美或者制作人被迫阉割某些设定的遗憾。DC之后,至少世嘉的游戏玩家可以体验到制作人完整的理念和交互内容,甚至为《莎木》那样的游戏感到内容之丰富所带来的“恐惧”。在游戏类型上,世嘉不光尽力移植街机上的名作,还找来南梦宫老师倾力做出《灵魂能力》这样的40分游戏,RPG方面不光自己亲自上阵,也促使了多家公司补充此类游戏的缺口。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一点儿的时光,但DC上推出了能够覆盖到所有玩家的游戏,并且让玩家有比较充足的选择权。这在以往世嘉的主机上,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情况。</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838.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942.jpg"></A> </P>
<P>  《莎木》这样的旷世巨作震动了全球,却也震塌了世嘉最后的根基。</P>
<P>  只可惜,此时的世嘉已经没有了家用机用户的支持,没有了生存的空间,那个梦,再也无法传递。</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767.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787.jpg"></A></P>
<P align=center></P>
<P>  <FONT color=#ff0000><STRONG>残阳</STRONG></FONT></P>
<P>  当他满怀信心地踏上那片陌生土地的时候,却发现这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P>
<P>  壮士断腕之后的世嘉,先是由香山哲取代未能翻盘的社长入交昭一郎成为世嘉的实际掌权者,但多年的积怨与病患并不可能短期内得到根治。没有根基的他虽然给内外交困中的公司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气息,可惜这位被大川功扶上前台的年轻人并没能成为世嘉的救世主,甚至都没得到玩家的认同。入交先生在大川功病榻前失声痛哭后便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会长的病逝让母公司CSK与世嘉越来越疏远,很快,没有了靠山的香山哲销声匿迹,冈村秀树等元老重新抬头,2000年确立的9个独立子会社随后又合并为7个,但各自为战的状态不仅分散了世嘉的战斗力,也增加了内部交流的困难,甚至造成了市场人气的分崩离析,大部分产品的销量相比硬件商时代异常惨淡。作为软件商的世嘉,怀揣成为世界第一的梦想,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在其他平台依靠软件夺取话语权的机会,自己的游戏并不能吸引到更多玩家,反而在适应市场筛选时有意无意的变化,造成了固有玩家的流失。当受众偏小的硬派游戏失去硬件平台的保护之后,暴露在真正的家用机环境里的世嘉,发觉自己空前的渺小,几次陷入被收购的险境。最终,街机市场尚且不错的营收在家用机市场的拖累下,报表依旧难看。原本以为甩掉硬件这个大包袱后可以轻装上阵,但家用机部门从2001年以来仅有一次黑字的悲惨成绩,让几乎所有人都面露难色。2003年与Sammy扯上绯闻后虽然社内大批骨干极力反对,但无力地挣扎并不能扭转残酷的现实,CSK终于在2004年将持有的全部世嘉股票卖给了里见治,SEGA与Sammy合并,中川力也、水口哲也等大批游戏制作人就此悲愤离去……</P>
<P>  转型十年,世嘉只留下了一个形似神非的躯壳,在夕阳的余晖中映射出一道黯淡的残影,仅此让人知晓他的存在。</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298.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373.jpg"></A> </P>
<P>  VF系列登陆其他主机后,即便装机量多了数倍,并没能获得比自家主机上的成绩。</P>
<P>  <STRONG>难以延续的基因</STRONG></P>
<P>  世嘉那封宣布退出硬件市场的公开信中,特别提到了延续世嘉的DNA,意指即便不做硬件了,我们也会坚持做出好玩的游戏,让世嘉的硬派游戏发扬光大。前文已提,这是好的出发点,但却压根不可能实现,想由此成为世界第一的游戏软件商可谓痴心妄想。变成软件商后,世嘉的9个子会社多点出击,几年间推出了不少高素质的游戏,对于NGC和GBA主要是移植原有游戏,原创游戏以Sonic Team的作品为代表;对微软的XBOX可谓不遗余力的推出新作,宛如其是DC后续主机一般;对于索尼的PS2早期是移植为主比较怠慢,后期确实也推出过多款硬派力作,甚至多次尝试了可以讨好当前用户的路线。</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655.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445.jpg"></A> </P>
<P>  《光明之魂》不算成功的尝试之后,把整个系列都带偏了原有轨道。</P>
<P>  几年的尝试,无论是哪个平台,得到结论都是一个,一个世嘉迷最不想看到的结局——世嘉原有的硬派游戏,虽然偶有出色表现,但续作推出时一般都是滑铁卢,更凄惨的是大部分新作或是移植作品,基本上都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依然是叫好不叫座的老问题。</P>
<P>  整个PS2时代,世嘉尝试了很多种发展方向,但除了最初VF4登陆PS2带来心理上的强烈震撼外,原有名作的销量大多数连用户基数远远落后的DC版都要低。如果说这可以归结于街机游戏的没落的话,“樱大战”、“索尼克”、“铁甲飞龙”、“光明”系列等家用机源生佳作的迅速没落不能不让人心痛,这其中的原因抛开水土不服外,又大多可以归结于游戏成品的素质不得力,世嘉对自身游戏品牌的挥霍与不用心,现在看来也一样让人悲叹。</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667.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237.jpg"></A> </P>
<P>  在很多人心中,这就是XBOX上最棒的游戏,只可惜,再无续作。</P>
<P>  好在,PS2时代尚有“男女忍”、“龙如”、“超级猴球”这样叫好又卖座的游戏,只可惜XBOX上诸多精心制作的硬派游戏,全员阵亡。</P>
<P>  以硬派著称的世嘉,在挣扎多年后,不光毁掉了诸多名作的招牌,还不得不又一次面对现实,离硬派越来越远,离创新越来越远,离世界第一也越来越远。</P>
<P>  2001年,没人能想到,世嘉引以为豪的游戏名作群离开了固有的硬件平台,竟然会如此脆弱。2011年的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留下不可磨灭印象的硬派游戏。</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865.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252.jpg"></A> </P>
<P>  对于现在的“光明”系列,我只发图,不说话。</P>
<P></P>
<P> <STRONG><FONT color=#ff0000> </FONT><FONT color=#000000>泯然众人矣</FONT></STRONG></P>
<P>  曾几何时,世嘉的游戏总是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你可以说那是种傲气,那是种自大,那是种与众不同,总之,你不用看标题,随便玩两下便能感受到这是世嘉的游戏。世嘉对硬派的追求与投入,让《樱大战》这样柔情的游戏,也跟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细细体味的话,这个一群姑娘与一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其中也隐含着一种不该属于恋爱游戏的刚强。即便这是玩家需要的,但由于要把我制作人对游戏追求表达透彻,不修边幅地拿出有着诸多bug和不完善的游戏卖给你也是家常便饭。这也是为什么世嘉的游戏往往只有街机模式、对战模式和设定三个选项,为家用机玩家的游戏诉求设计的附加内容一无所有的原因。反正关于游戏核心的东西我都做得足够好,你爱玩不玩爱买不买,这种傲骨与自信,古今中外实属罕见。我们就是想做这样的游戏,你能接受就进来,接受不了请走开。或许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特质,世嘉的游戏才能总是对于铁杆粉丝有那么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总是不停地超越时代的脚步走到绝大多数玩家前面。</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230.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742.jpg"></A> </P>
<P>  只是,转型软件厂商后,这种傲气凌人的世嘉气场慢慢消散。今日,我们再看世嘉以及他的家用机游戏,与一般的二线公司做出来的品质尚可的游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至于街机游戏,则是认准网络化与收集元素一路走到黑,对于各种新鲜领域的尝试,也比以前少了很多。</P>
<P>  从激进转变为保守,这是最近几年来世嘉在经营策略上最明显的变化。果然,报表的压力是任何现代上市公司都无法抵御的。</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853.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892.jpg"></A> </P>
<P>  铃木裕被雪藏后,《OUTRUN2》这样相对不怎么高门槛的爽感游戏都已经不多见了。</P>
<P>  遥想世嘉刚刚转型那两年,除了在DC上继续推出原计划中的游戏外,在XBOX推出了《武装女神》、《JSRF》、《铁甲飞龙ORTA》、《世嘉GT》、《OUTRUN2》等品质出众的硬派游戏,与DC以及家用游戏网络化战略有着诸多联系的微软,一度被视为世嘉硬件遗产的继承人。只可惜,《莎木2》的美版耻辱性的销量以及倾力而为的原创游戏和名作续作都惨遭失败,空有口碑并无销量的悲剧在XBOX主机上毫不留情面的延续下来。比较有趣的是,PS2的用户一度被认为并不适合世嘉的游戏,但难度极高的《忍》和《女忍》在PS2上都得到了好评,硬派的《龙如》不仅在PS2上站稳脚跟还延续到PS3上成为一线大作,《VR战士4》虽然被笑称为“锯齿战士”但却少有的在欧美市场取得了成功。到了PS2时代的晚期,意识到站错队的世嘉开始推行全平台战略,只是此时被Sammy收购后早已锐气全无,人才的大量流失也导致很多名作后续无人,“光明”系列更是演变成宅腐基爱好者的宝物,与当年《光明与黑暗》、《光明圣柜》的主视角美式风格RPG或者《光明力量》S·RPG类型的原作相去甚远,甚至与最初转变成ARPG的《光明之魂》相比都变得更加宅向。或许卖萌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如此挥霍硕果仅存的遗产,着实让老玩家痛心疾首。</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923.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7856.jpg"></A> </P>
<P>  《忍》是世嘉在PS2上少数同时获得口碑与销量的硬派游戏。</P>
<P>  如今的世嘉,面对严苛的市场环境,一切都以稳定营收为主要方针,再也没有了那种霸气傲骨,沦落为一个满手二线大作的普通游戏发行商。</P>
<P></P>
<P> <STRONG><FONT color=#ff0000> 亡魂</FONT></STRONG></P>
<P>  仰望繁星,百万年前的光芒闪烁间映入眼帘,此时此刻,再有豪迈情怀的追梦人,也明了了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员是多么的渺小。</P>
<P>  世嘉转型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也预示着很多人无论曾经如何光彩夺目,如今都将被历史夺走了他们发光发热的舞台。每个时代的英雄都有着他的局限性,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离开成就他们的环境,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任何机会成为一个行业的焦点。</P>
<P>  大川功倾尽全力挽救了世嘉的躯体,但面对全新的游戏市场,面对不曾接触过的用户群体,面对如此之多的可能性,只有软件的世嘉制定了全新的策略,让曾经的强者们再也没能找到新时代的脉搏,只能被迫一步步远离行业的中心,再也无法被媒体所关注,在会社内的地位更是一步步滑落。世嘉被Sammy收购后,这间公司与以前相比,气质与风格上的变化越来越大,在世嘉任职20年的中川力也并不像铃木裕、中裕司那么声名远扬,但他悄然离开时作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之一,所留给世嘉拥趸的冲击却也异常的苦涩难耐。最终,大师们要么离开,要么隐退,大场规胜、水口哲也、新井瞬、大岛直人、三船敏这些名字再也不属于世嘉,更糟糕的是他们最终殊途同归于怀揣才华与梦想却再也得不到承认。</P>
<P>  如今,除了名越稔洋,我们再也无法找到以往那个世嘉的一丝痕迹,甚至曾经的中青代社长小口久雄的名字需要去Sega Sammy Holdings的股东名单里去寻找。如今的世嘉已经不再那么激情有冲劲,变得有些像个中年人,稳稳当当的推出一款又一款中庸的游戏,其中不再有艺术家的执着创作,只有那些大家都在做的潮流元素。今日再次回首三位最关键的世嘉人,心中不免感慨英雄末路。</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358.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280.jpg"></A> </P>
<P>  在人才大量流失后,连《VR射手3》这样成功的游戏都没有了接替者。</P>
<P>  大川功</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108.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984.jpg"></A></P>
<P>  世嘉宣布转型时由于要为DC做善后处理,原先估计的财年赤字从236亿猛增到583亿日元,资不抵债的世嘉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整这个会社历史上最重要的自救转型。当时任世嘉社长兼会长的大川功老先生毫不犹豫地拿出850亿日元私人资产帮助这间被他深爱着的公司走出困境,在董事会宣布这一决定时,一位跟随他多年的老臣不禁黯然泪下。</P>
<P>  大川功是厚积薄发的典型,年轻时代的他默默无闻,直到42岁时(1968年)才发迹,运用500万日元的资本金创立CSK,从事情报业务,依靠自己的智慧与永不放弃的信念。1982年作为第一家正式上市的情报服务公司,CSK以此为契机高速发展,成为了从情报业到娱乐业的大型集团,一度拥有90家子公司。大川功的经营哲学是“事业只是一代人的事业,从事业中得到的要重新投入到事业中去”,老先生去世前对世嘉的倾囊捐助可谓是其人生信条的致死贯彻。</P>
<P>  2001年3月16日,世嘉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会长兼社长,CSK名誉会长大川功先生因心力衰竭病逝,享年74岁,比尔·盖兹、小泉纯一郎等致电对大川功的逝世表示哀悼。从中山隼雄时代构建的CSK-SEGA的资本关系与深情厚谊,自此逐步破裂,3年后世嘉被有黑社会背景的赌博机强者Sammy收购。</P>
<P>  中裕司</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284.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985.jpg"></A> </P>
<P>  与大岛直人一起创造了世嘉吉祥物索尼克的中裕司,是这间公司唯一一位依靠家用机游戏成名业界的大师。在强调技术的世嘉里,80年代初期入职的中裕司凭借出神入化的高超编程技巧成功移植了多款CAPCOM的游戏,得到了会社内外的肯定。与其他世嘉的制作人和监督不同,没有从事街机游戏开发的中裕司,并不偏好赛车、格斗类游戏,他带领的团队创作了世嘉唯一一个王牌RPG“梦幻之星”系列,《救火奇兵》、《深夜入梦》以及与高桥兄弟合作的“光明”系列也丰富了世嘉的产品线,让一个不怎么注重家用游戏的公司为玩家奉献了众多佳作。在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DC上,SS时代几乎没有发挥实质作用的中裕司再度发力,不光两作《索尼克大冒险》深受好评,《梦幻之星Online》这种跨时代的3D网游对于家用机和单机网游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P>
<P>  在世嘉内部,可以说中裕司对自家主机爱的最深。这一部部并不成功的主机或许留下了很多遗憾,但却都是他最为投入并且对他回报甚多的舞台。DC停产的时候,来自中裕司的反对声音最为强烈。虽然他承认为了公司的生存,DC必须被砍掉,但是或许再坚持一下,以网络为卖点的这部主机便可获得重生。事实上,直到2005年底XBOX360上市,世嘉对于网络服务的那套规划才得以被玩家真正接受,中裕司当年勾画的网络梦想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DC停产公布以后,中裕司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对这部主机的爱有多么深厚,他对世嘉离开硬件市场有多么伤心,并一再表示,有朝一日一定要促成世嘉的回归。哪怕是到了2009年,这位爱世嘉爱得如此深沉的文质彬彬的汉子,依然不愿放弃世嘉的硬件梦,依然从内心深处涌出希望世嘉再次推出主机的希冀。</P>
<P>  没有了世嘉自己招牌的主机平台也就没有属于他的舞台,中裕司主导的游戏都显得那么孤寂,那么惴惴不安,那么失魂落魄。DC停产之后,除了保证《梦幻之星Online》诸多资料片、续作的品质,“索尼克”和“光明”系列的多次尝试均没得到市场的认可,在NGC上的原创作品更是没有发出丝毫声响。越来越不被重视的中裕司在社内的地位也在大幅度下降,而拿出来的游戏又总是让玩家失望不已。最终,曾经独力撑起世嘉家用游戏原创产品线的中裕司,被迫离开世嘉,创建了自己的游戏研发会社PROPE,却再也拿不出能在业内掀起波澜的佳作。世嘉家用机游戏真正的魂随着中裕司的没落也渐行渐远,偶尔看到他在媒体上表达有生之年还是想给世嘉的主机做游戏的意愿时,眼中感动的热泪却已经再也流不出来了。</P>
<P>  铃木裕</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921.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868.jpg"></A> </P>
<P>  2009年4月3日,世嘉传世名作“冲破火网”、“Out Run”、“VR战士”等系列的制作人、时任研发与创意部门AM研究开发本部AM+研部长的铃木裕先生退任。自2003年铃木裕先生获得AIAS授予终身成就奖之后,这位由世嘉一手培养并为公司带来惊人声誉与回报的游戏创作大师,上次公开露面已经可以追溯到2006年亲临ChinaJoy上为《莎木Online》宣传造势。当时曾在国内世嘉遗老遗少中引起轩然大波,当年诸位“勇者”力战保安,协助几位真饭拼死上台求得签名一幕,不少人至今仍历历在目,未想那竟是大师最后一次以世嘉高层身份于公众场合露面。想到《莎木》在商业成绩上失利后被剥夺实权、《莎木Online》胎死腹中,再到SEGA SAMMY官方人事变动公告,不免令人唏嘘不已。</P>
<P>  铃木裕成名于一系列经典街机游戏,比如《太空哈利》、《冲破火网》和《OUT RUN》。铃木裕是世嘉最为知名和成功的制作人,作为一个世嘉早年造星运动的“成功作品”,铃木裕为世嘉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无数名作,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VR战士”系列,不仅让铃木裕在世界范围内功成名就,也让世嘉的业绩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过于偏激的造星运动使大量优秀员工的贡献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也让铃木裕在世嘉内部的权力过大,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街机与家用机部门的冲突和人才流失,更为后来《莎木》失利后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埋下了隐患。</P>
<P>  铃木裕对技术的执着、对系统平衡性的执着、对游戏冲击力的执着、对虚拟现实的执着,让其创造了无数经典之作,而每一部作品也都洋溢着铃木裕个性的独特魅力,比如严谨性令人窒息的《VR战士3组队战》,比如像《法拉利355》这样通过三个屏幕营造最强视觉体验,并通过昂贵框体提供最高的赛车游戏体验的出色作品。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如同坂口博信、冈本吉起这样的老一辈优秀制作人一样,铃木裕先生逐渐偏离了新一代玩家的口味,当争议颇多但却又担当重任的《莎木》尘埃落定之时,一代大师也只能接受被世嘉冷藏的结局。</P>
<P>  曾有人在国内知名电玩论坛TGFC上透露,2008年铃木裕一上午都在背后无所事事地看着他干活,十分落魄。而去年他被迫退休后,接替他制作《VR战士4》、《VR战士5》的片冈洋升任SEGA-AM2部长,其中的辛酸恐怕只有大师自己最为清楚。</P>
<P></P>
<P><STRONG><FONT color=#ff3300>  碎梦</FONT></STRONG></P>
<P>  他是我们的信仰,他是我们的导师,他是我们的梦想,他是我们永远的朋友。</P>
<P>  世嘉迷是所有玩家阵营中最特别的一批人,他们与一家屡败屡战的公司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做梦。曾经的世嘉是一个执着于核心向游戏的公司,自然也在身边聚集了数目最为庞大的HardCore玩家群。即便,依靠核心向游戏并不能让他在家用机市场取得成功,他,依然是我们最热爱的世嘉。即便童年的梦想与他不懈地追求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成了无法抓住的碎片,但世嘉留在追随者身上的痕迹,却会与我们永伴。</P>
<P>  <STRONG>SE光影GA:</STRONG></P>
<P>  那天和同事牛排君在宾馆躺下已经是凌晨1点半了,由于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负责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来考察,长途的无座列车煎熬和恶劣的天气已经让两人疲惫不堪,再想到后面两天的密集工作更是让人有种想死的欲望……</P>
<P>  牛排君是我大学的校友,我们是在网上认识,因为有对SEGA主机和游戏共同的爱而成为基友(+﹏+)。毕业后两人共同创立一间公司,以此谋生至今。</P>
<P>  两人带着爆表的困意各自洗澡躺下,准备在一根烟后就去与周公搅基,这时旅馆床头柜上烟灰缸旁边的一副扑克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包装盒上的美女居然是莎花,汗……于是我们在吞吐间闲扯起了关于《莎木》的一些一些。大概每个对《莎木》有爱的人都会有我们这样的幻想吧,《莎木3》到底还会不会出呢?SEGA还不会不会出主机呢?如果当年DC成功了现在会是怎样的业界呢?如果当年N社采用了SONY的CDROM设备现在又会是怎样呢?如果DQ7真出在了SS上……无疑,对于任何一个世嘉遗老来说,这样的幻想总是会有的,这样的话题总是会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的讨论总会成为论坛的月经,但是历史是不允许如果的,所以也就成就了如今美好的遗憾。</P>
<P>  对于两个重度SEGA铁杆来说,话匣子打开了果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从YY话题聊到了过往经历,从万代和宠物蛋聊到了Sammy的柏青哥(不是SEGA遗老也许不会明白这句话的奥义),从中裕司的两台法拉利聊到了大川功的850亿,从铃木裕的《太空哈利》聊到了吴连枝的八极拳,从饭野贤治的《E0》聊到《Real Sound》……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刚把SS请回家时那种近乎落泪的兴奋,不会忘记自己中考前为了坚定要考好才能买DC的决心——并且在没有主机的情况下先买回一张《世嘉拉力2》放着,不会忘记曾一度认为有AM2有SONIC TEAM犹如头上顶着青天,不会忘记2001年1月31日DC宣布停产那天的心酸,不会忘记SS加速卡要用牙签顶着才能认,不会忘记拿着KOF95加速卡嘲笑PS版的优越感,不会忘记在PS2上玩到SEGA游戏那种别扭无比的感觉,不会忘记米田一基所经营的帝国歌剧院为我们带来浪漫与泪水,不会忘记童话里的杰斯汀才是真正的冒险王,不会忘记露娜的旋律犹如一个会说话的精灵,不会忘记骑上铁甲飞龙那就是大自然重现,不会忘记开着疯的驰骋的自由和开着大黄蜂停在第一关水果机前博彩的蛋疼……</P>
<P>  土星的光环早已不再光辉,梦想的传播也早已终止,我们是被历史遗留下来的顽固分子,在一个不能有信仰的国度信仰着自己爱得深沉的那蓝,那白。曾经买SEGA的主机早已做好了只玩SEGA游戏的心理准备,毫不犹豫。如今,没有任何一个主机能够给我这样的心态。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任何游戏厂商都可以倒,除了任天堂和SEGA,他们在用心做游戏,纯粹的游戏。现在在我眼里,SEGA早就倒了,早就不是那个个性十足的硬派濑贺了。世嘉DC成绝响,人间不闻莎花香。而真正的樱花烂漫,被埋葬在2001年3月那个漫天樱花的美丽时光中了,飘落的花瓣带走了我对传播梦想的热情和思念……不时,还会哼唱这样一首歌: to sing to ting,to sing something,土星 土星,土星上进……呵呵,每次唱起都有大合唱的感觉,因为SEGA铁杆吼吼,地球也要抖抖嘛(*^__^*) 。感谢SEGA带给我那么多童年的快乐与梦想,这份感恩的情怀我会把他当作人生至宝一样雪藏起来,陪我走完今后无数个日夜春秋。</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551.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836.jpg"></A> </P>
<P>  天朝的拆迁大队拆去了我出生的房屋,再搬空最后一件家具和这个老房子告别的时候,我在我房间墙壁上留下了这样的记号,这是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爱……</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824.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924.jpg"></A> </P>
<P>  再见了,我曾经的梦想王国,这样的Room,以后都不会再有了……</P>
<P>  渐渐地,悠悠岁月一点一滴在心中沉淀,脑里也不再洋溢着昔日的童真,剩下的只是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日子一天天在心头积压,开始感到苦,感到累,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P>
<P>  剩下的只有回忆,在回忆中咀嚼已逝的快乐,我们轻轻地感叹道:“童年已成过去,我们将它悄悄装进行囊,把握现在……”可又有谁会忘却自己的童年!繁华的社会,五彩的世界,自己又有多少个埋藏的年代。</P>
<P>  一次次在自己的内心最深处,放声大喊:“什么都矮,SEGA最高!”</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202.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254.jpg"></A> </P>
<P>  to sing to ting,to sing something,土星 土星,土星上进。</P>
<P></P>
<P>  S1的hein:</P>
<P>  世纪初,我还是一个学生,SEGA退出家用硬件市场开始了它的转型,当时作为一个SEGA FAN是一种悲情,“什么都矮,世嘉最高!”是一种无奈。10年之后的今天,对于成家立业的我来说,作为一个SEGA FAN是一种亲情,“什么都矮,世嘉最高!”是一份寄托。</P>
<P>  10年来,SEGA渐渐从游戏业的中心淡出,成为点缀三大硬件公司的绿叶,至少在我心中,SEGA的转型成功了。在我记忆中, 00年-04年的SEGA是一个革命者,交织着各种爱恨情仇:退出硬件市场,大川功的个人资助以及过逝,力顶XBOX和北美市场的滑铁卢,子社矛盾凸现与最终合并,和NAMCO的绯闻以及Sammy的联姻。你会感到SEGA那股屡败屡战的力量与信心依然,但事实是却是残酷的。很多游戏名作如流星一般耀眼的出现,然后逝去。</P>
<P>  在我的记忆中,04-08年的SEGA是一个创业者,失败与成功并存:对于中国玩家最为熟悉莫过SEGA高调进入中国,在上海开公司,抛出一颗一颗重磅炸弹,《PSO BB》、《莎木Online》、《樱大战OnLine》,06年的CJ更是铃木裕、广井王子等知名制作人同台亮相。但是SEGA的计划如同天边的浮云,随着08年嘉游关闭,烟消云散。这段时间,欧美的SEGA在原创作品上越发惨淡,作为《SEGA Rally》的fans,《SEGA Rally REV》让我感动,但是贫乏的车种和老旧的模式无法吸引新生代玩家,08年SEGA Racing Studio被Codemasters收购,也标志着SEGA欧美作品进入冰点,完全进入EA式的出品发行模式,如果不是旗下工作室Creative Assembly、Sports Interactive等表现出色,以及Sonic的名气,SEGA品牌的认知制度在欧美不知道会降到几何。这4年SEGA的日子也许真的有些好转了,苦心经营街机市场网络化,第二个日本百万作品,Shining World大扩展,“Sonic”系列动作频频,与Nintendo、SONY的合作;面对3大主机的更新换代的机遇与挑战,SEGA变得谨慎了,就如前面说的,放弃欧美原创作品的SEGA选择了保守的日本市场。</P>
<P>  在我的记忆中,08至今的SEGA渐渐成为了一个商业家,赚钱才是公司首要目标:和Sammy合并以后,SEGA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街机市场,留意每日日本SEGA的官方信息,大都与街机有关、与网络有关,《三国志大战》、VF5、《J联盟Online》等等,而这些东西带给SEGA大部分的收益。家用机上,SEGA好比又回到了上世纪时梦时醒的年代,如果以前说SEGA宅那是硬派,现在说SEGA宅那就是真宅,初音、团长、TONY等等,常有常新。近年来随着《铁甲飞龙》、《SEGA Rally》、《莎木》等官方网站的封存,铃木裕、中裕司、水口哲也、二木幸生等制作人的离开,现在的SEGA已经换了一身胎骨,一身更年轻的胎骨。虽然我所喜爱“铁甲飞龙”不知何时才能降临,只能等Kinect的Project Draco来解馋……《SEGA Rally》也许不会有新作只能玩Codemasters的作品……SEGA的“莎木”大概也算完结只能看铃木裕的手机游戏,但是我也知道Sonic全球依然热卖、PSP系列红红火火、“龙如”系列算是继承莎木的衣钵,宅男们在为初音未来痴狂、《战场女武神》的三栖化……《超级猴球》、《啾啾火箭》等等在移动平台开花结果,而出品代理更是大作不断。</P>
<P>  “创造就是生命”如果是上个世纪的SEGA一直偏执地遵循他的信条、冲在业界的最前沿,那么这个世纪SEGA正在创造自己新一轮的生命,虽不再张扬,但活得挺好。我的这些回忆与心迹并不完整、也不客观,然而当每个SEGA FAN将他们对SEGA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那就是我们真正的SEGA:“什么都矮,世嘉最高!”。</P>
<P>  嗨,SEGA出电脑战机了,还有DC合集以及好多冷饭,这是骗钱?也是回忆!再给我们这些遗老遗少一些惊喜吧。对了街机热了,SEGA又想进入中国市场捞钱了……我又想到了一句:“不SB,不是SEGA。”</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885.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8478.jpg"></A> </P>
<P>  后街教父:</P>
<P>  SEGA,一个对于现代游戏玩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依稀记得在我还是17岁的那年,曾经在EGCHINA社区上写过一篇名为“SEGA我心中永远的巨人”的文章。而如今10多年过去了。想来也应该再去回忆一番。SEGA这个对于蓝色有着特色偏好的游戏公司。</P>
<P>  ·音速之蓝:SEGA对于我而言,是蓝色的。因为第一眼见到SEGA的时候,便是那只蓝色的刺猬“SONIC”,后来才知道SONIC是音速的意思。曾经的音速小子的魅力不亚于任天堂的玛丽奥大叔。SEGA从一开始便将这只刺猬定义为自己的吉祥物,到现在似乎已经渐渐地淡化了。MD是属于我的第二台家用主机,8BIT进化至16BIT的震撼,相信老一代的玩家都会记忆犹新吧!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MD”,曾几何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MD”的最早记忆,一直停留在那4块钱一小时的游戏房之中。那媲美街机的画面,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脑中。每逢周六放学,与班上的同学一同去打上1个小时《街霸2》,成为了少年时我最美好的回忆。</P>
<P>  MD时期的SGEA,佳作还是非常多的,无论是玩家还是业界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这个时期的SEGA,虽然在日本市场被任天堂压制着,不过MD在欧美的销量却着实不错,超过2000万台的销量也为SEGA继续研发下一代主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樱花之岚:岚,字义解释为山间的雾气,亦可解释为云雾缭绕的山峰。SS时期的SEGA,是一个悲情的硬件厂商。同期的大作非常多,并且2D机能在安装了加速卡之后完全可以媲美街机。在那个时期,能够在家里流畅运行各类型的街机移植游戏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除了街机移植大作,这期间家用机原创作品《樱大战》也走入了我的视线。在高中阶段的我一度沉浸在太正浪漫的年代,SS末期随后推出的《樱花大战2》更是以丰富的剧情、多支线以及多结局的游戏设定广受好评。</P>
<P>  ·脉动之蓝:然而进入了DC时代的SEGA,似乎有些英雄沉沦。虽然CAPCOM、KONAMI在软件上都有支持,但毕竟研发的重心都偏向了PS2。DC时代,SEGA依然又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在DC主机上可以默认配置MODEM,即可享受联网游戏的乐趣。而国内玩家最为熟悉的,便是《梦幻之星Online》。在2000年,国内一些有能力的玩家便购入正版游戏,开始登陆日本服务器开始家用机网游旅程。虽然仅仅是33.6K小猫,但玩起《梦幻之星》来也不会太卡。而同时期的PC网络游戏,似乎最普及的也只有《石器时代》以及一些文字MUD而已。可以说,无论是画面、游戏性、创新性SEGA都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可惜上帝并不眷顾SEGA,没过多久SEGA就放弃了硬件厂商身份.为了生存下去,SEGA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全平台的游戏软件开发公司。依稀记得2005年左右,SEGA正式将《梦幻之星》引入了中国。而那时国内网游已经是《传奇》、《奇迹》的天下。在经营了两年之后。《梦幻之星:蓝色脉动》的生命在国内也走到了尽头。</P>
<P>  ·恢弘之岚:在我正式进入游戏圈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末到2009年初,此时我已经明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作为一个游戏厂商需要生存、需要赚钱,那就一定得走全平台的道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SEGA就给予我一个印象——游戏偏欧美口味,旗下多款游戏都在欧美都有着不错的表现。2009年的时候,我玩的惟一出自SEGA的游戏就是《全面战争》系列。虽然我清楚,这是SEGA收购的工作室制作的游戏,而并非曾经“AM2”“Smilebit”这样熟悉的子会社制作的游戏,但我还是满心期待地对待这个系列。毕竟我相信,在打上了这蓝色“SEGA”标记之后,这款产品的质量是不会让我失望的……</P>
<P>  在受够了国产傻逼网游的那股“泡菜”味道之后,我在2011年又回到了单机游戏的世界。因为在这里还有着我热爱的游戏公司,在这里没有国产网游的三俗无耻。在这里还有我心中永远的巨人“SEGA”,我依然相信,这蓝色的巨人还会存在着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还没有玩够SEGA的游戏,因为我还期待着第二个“樱大战”。</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9820.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9581.jpg"></A> </P>
<P>  5158:</P>
<P>  我踏上世嘉铁杆这条贼船的契机与大部分同道中人十分相似,被街机厅里四个蓝色字母的游戏所吸引,被MD上的几款游戏所击败,被SS深深迷住不能自拔,最后为DC痛哭流涕。每每看到我收藏的那6台SS和2台DC,再看着一橱子世嘉出产的正版游戏,回首这十多年的时光,眼中的忧伤总是难以消逝。</P>
<P>  清楚地记得2001年1月29日,我揣着两年来压岁钱、午饭钱攒出来的1400大洋去抱了一套DC回家,买完主机的时候还用公用电话给兄弟们大喊:“买了,买了!”。沉迷《疯狂出租车》、《VR战士3tb》、《海豚》等游戏不过两日,便在Newtype(《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创办的游戏动漫网站,国内动漫游戏界早期网络据点,当前的宅界红人不乏被此处启蒙培养之士,幕后黑手就是我的老上司Blue大人)上看到世嘉宣布退出硬件市场的新闻。当时我还以为这是假新闻,是个笑话。但反复看过几遍,再跑进论坛看了下帖子,才说服自己相信这是真的。随后,我便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消极悲观之中。那段日子,对我来说真的是暗无天日的。还记得当初电软的撰稿人叶展在文章中写到:世嘉铁杆们,你们是不是有一种被深爱的人欺骗的感觉?</P>
<P>  其实,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被信仰背叛的糟糕体验。我玩游戏是世嘉铁杆,看球是德国球迷,从骨子里就喜欢那种永不言败的执着,那种只能被打死不能被吓死的刚强。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是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我想的都是5158你丫是个世嘉铁杆啊,怎么能够放弃呢?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创造不出条件也必须硬着头皮上。这种心理状态为世嘉所赐,并将伴随我一生。只可惜,那一年的那一天,永不言败的世嘉说他输了,他怕了,他要去抱别人的大腿了。好在,被世嘉培养出来的坚强意志力没让我崩溃,只是让我直不起腰、低着头沮丧的走过了半年时光。</P>
<P>  这间公司曾经凝聚的那种精神,那种态度,那种行事方式,是我的导师,是我的榜样,是我一生的追求。即便今日,即使这家公司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甚至就可以说不是同一家公司了,如果有谁说能让我去世嘉工作,那么我绝对毫不犹豫的放弃其他任何诱惑,只要能让我吃饱饭,让我在世嘉做什么都行。我这人,这辈子就这么点儿追求了。扪心自问,什么做世界上最出好的游戏并不是我最大的梦想,我真正的梦想只有一个,就是成为这四个蓝色字母的成员之一。</P>
<P>  世嘉转型已经整整十年,作为越来越罕见的遗老遗少之一,我已经写不出什么煽情的文字,只能再一次告诉自己,就算他变了,我也依然深爱着“他”,并且会永远用他留下来DNA继续鼓励自己坚强的走完以后的人生。</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9366.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9898.jpg"></A> </P>
<P>  如今的世嘉,已不再有如此坚毅的目光。</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5461.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6883.jpg"></A> </P>
<P>  <STRONG><FONT color=#ff3300>枯泪</FONT></STRONG></P>
<P>  十年光阴,磨平了几乎所有的不羁与执念,无论面对何等的不平、忧郁与哀愁,眼中却再也流不出眼泪。</P>
<P>  2009年GameSpot纪念DC美版发售十周年的专题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Dreamcast影响了整整一代世嘉Fans。这个系统并不仅仅结束了公司作为硬件商的历史,它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终结。这个系统的失败给世嘉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迎合核心市场将走向失败。世嘉今天——正如整个游戏业一样——转变成为为大众市场服务,制作发行面向受众更广泛的游戏,而不是《人面鱼》甚至Rez这样的奇思妙想。世嘉开发的许多离奇的游戏最终并没能在美国发行(例如《一起来拍打》和《疯狂世界》)。更多地并不是因为玩家的口味变了,而是因为这整个产业在发展。游戏开发预算在今天比以前更高,风险也更大。像世嘉这样的大发行商更倾向于把那些怪异的小众游戏留给怪异的小众发行商,而更集中资源于那些有保障的项目上。也许今天会去买一款像《太空频道5》这样的游戏的玩家跟十年前的一样多——但是现在,更多人会去买《马里奥与索尼克的奥运会》。 十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世嘉以一个长达十年的游戏王朝的姿态最后一次亮相的时候,我们不禁看到Dreamcast的真正含义:它是给世嘉Fans的告白,对所有爱着电子游戏的玩家的告白。 ”</P>
<P>  一年多以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这段话用来纪念世嘉转型十周年却也是如此的贴切。毕竟,Dreamcast是那个时代游戏产业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之一,在那个又一次面临产业变革的交叉路口,核心玩家与核心向游戏,被彻底的逐出了主流市场。这便是时代选择的结果,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P>
<P>  从此,我们再也见不到真正的硬派游戏;从此我们再也见不到为梦奋勇前行的偏执者。</P>
<P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tgbus.com/image.html?url=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9533.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xbox360.tgbus.com/UploadFiles/201102/20110202104849950.jpg"></A></P></div>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darksinelf + 1 文章不错,继续努力!

总评分: 金钱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8-10 17:15 , Processed in 0.40113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