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寒的鬼才策划,又实现了一项江湖经典玩法
大步流星进门来,“一壶好酒,二斤牛肉”的侠客套餐安排上,买单时的交流则成为了多余的环节,一锭闪闪发亮的纹银在侠客离去的背影里,足够将潇洒勾勒到位。
要知道这个老板会笑出多弯的弧度,我们有必要捋一捋,这个侠客到底给这顿牛肉打赏了多少小费。
宋朝是大部分武侠小说选用的年代,先来看看这会儿牛肉价格:
《宋会要.刑法志》:(大观四年)伏望特下有司立法,凡倒死牛肉每斤不得过二十文。
一斤牛肉的官方建议零售价是二十文钱,一千文钱等于一贯钱,也就是一两银子。而当时人民的薪资,一个可参考对象是在当时社会中地位处于中上层的宋江。他作为富裕县城的押司,一个月的工资排开灰色收入,也不过四五贯钱。在案上拍下银子的大侠们这哪是在吃牛肉,简直是在报“一宿一饭之恩”级别的做慈善了。
吃顿饭就能做慈善,大侠们这钱到底是哪儿来的?
大侠们随手挥霍的桥段,更多的是为艺术加工服务,体现的是侠客的放浪和出世,但还真有前人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在台湾有一个名为“古人很潮”的编审团队,编撰的《武林正史》栏目中,就曾经系统性地指明过侠客们主要的营生类别。
靠山吃山
以峨眉,武当,少林为代表,几乎所有武侠小说中都存在的名门正派中的正规员工,应该是不需要为几斗米而折腰的。一者是和宗教属性关联的香火,祭祀费用,由于正派名望高,能够赚取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二者,像是武当这样占据名山的门派,也连带着拥有周边沃土,将这些耕地或是自耕,或是租赁给农户,或是租成商铺,都是一笔稳定收成。
能够成为这些门派正式员工的侠客,要么有着裙带关系,要么武学资质出众,出外办事时自然是不缺盘缠——顺带一说,我认为这些脚不落地的出世武学家,可能就是“吃牛肉留银子”的主力。
正经行当
有些大侠,原本就是经营出彩的商人。而他们组建的门派,多少也和一类行当直接挂钩。
这里面的典型角色有很多,比如《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家族世代经营的福威镖局,就是一家客户好评率很高,江湖名望也不错的优秀快递公司。而在游戏中,《侠客风云传》中的百草门,主业就是贩售中草药的行商。像是开武馆、开药铺子,只要拳打得够硬,为门派扬名的同时,也能起到不错的宣传效果,间接让生意更加好做。
机构安排
侠以武犯禁,是武侠小说中的一项常识。在温瑞安四大名捕系列小说中,也记录过一些习武之人的常规工作。如果某人恰好练得了一身好武艺,而没有足够殷实的家业支持,又无门派管辖,这样的闲散侠客,就必须在“六扇门”这类政府机构进行报备,在进行一定时间培训之后,根据自身状况安排上岗。
这类侠客能领到的差事就和自身素质&运气有着很大的关联了。好一些的,进入富人或官员家宅做个护院,差一些的,则是被安排进官营驿站成为护镖师傅,又或者是做着捕快工作的一般办事员。
这种“打工人”路线的侠客和烟火气离得更近,相当清楚一壶浊酒,二斤卤牛肉的价格,多半不是店小二朋友圈会晒单的梦幻客户。
劫富济贫,顺便摸点儿
上文说的侠以武犯禁,是武侠世界中,政府最担心的一件事儿。但我们都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是六扇门,还是其他类似的组织,想以一份稳定打工仔的工作来拘束天生放浪爱自由的侠士们,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对于这种游侠儿来说,钱财这种身外之物,他们的获取途径就有不少故事了。在这方面,萧峰和杨过都曾做过榜样:
“……乔峰其时身在京西路汝州,这日来到梁县,身边银两已尽,当晚潜入县衙,在公库盗了几百两银子。一路上大吃大喝,鸡鸭鱼肉、高粱美酒,都是大宋官家给他付钱。”
“杨过轻轻推开窗门,闪身走进姬皮二道房中,但见炕上放着两个包裹,拿起一个包裹一掂,裹面有二十来两银子,心想:正好用作盘缠。当下揣在胸口。”
当效仿这种行为的侠客多了,江湖道上便也多了一些性质和黑社会团伙趋近的灰色组织,如青帮,洪门等。这些帮派的业务往往和暴力直接挂钩,人员在武侠小说中多有负面形象。
欢迎光临 游侠NETSHOW论坛 (https://game.ali213.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