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的《三国志13》面市后,对于我们这老玩家来说,要开始适应新的作战方略和玩法,在网上看到有些玩家非常不满兵力不可被调往前线的老玩法,我初玩的时候也很生气,但是后来上手后就换了另一种心态来看待它,暂且不说其逻辑性(玩游戏本来就没有逻辑可言),我只是想从这种限制下,是否可以产生另一种趣味,坦白说,我很久没玩三国志,就是找不回当年的刺激,所以打算改变一下思路,因此我写这篇攻略心得,是从这种思路所着手。
先说回以前的老玩法,那就是不断登庸武将之余,就是快速攻夺城池,目标是把一堆又一堆的城池作为产兵的后方,然后再把全部兵力推上最前面的城池,跟计算机比兵力,谁最快产兵,谁就可以取得最后胜利。
针对以上的玩法,《三国志13》推出了三项限制,第一是,后面的兵搬不上来,第二是玩家主持的进攻队伍,只限十队,第三是反XX联合阵势,大概是在玩家占据约廿个城池后(存在感也有影响)就会发生,所以玩家再也不能“以多欺少”,否则就不会享受到《三国志13》带来的新考验。
我的攻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即是“精”(专和密),玩家从一开始要作出精兵和精城的打算,相反的意思是,在没有达到精兵和精城的基础,不能够去扩充城池和兵力,因为那是没有用的,反而会陷入计算机所安排的陷阱,到了最后的时候,反而愈快陷入一种有一大片江山,但却随时岌岌可危,被各路敌人所瓜分的悲哀。
我经过了各种的测试之后,我认为,玩家从一开始要维持四个城池,几年后只可扩充到六个,就是我所谓的“精城”,理由是玩家要派武将前往驻守及发展,平均每个城池至少要有五人,才能够达到平均发展手上各城池的计划,除非你是曹操这类大腕,若像刘备的流派,没有太多人愿意跟随,三四城池已够辛苦了。
所谓的“精城”,即是城里首先要做的工作即是提高民心(增兵力),在民心未推向1000之前,其他工作我做得很少,因为一个城池没有三万兵力的话,邻居就会来欺负,因此在初期,搞民心,从中也培育出三位大臣(军师、内政和军事),要设法把这三个人弄上七品官,军师要90智力、内政要90政治、军事要90统率,没有这三个人的指令(有90才可实行2指令),你的城池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成长起来,所以君主开始有的两个指令,我都交给这三个人选搞内政和巡察,希望在一年后把他们推到大臣的位置上,就是玩家取得第一步的成功。
第二步就是搞兵种,我通常是选枪兵为先,若你选曹操,又占据濮阳,可以训练虎豹骑,那就先选骑兵,把兵种推上2000,就有精锐枪兵,接着才选弓兵或骑兵,至于内政,我较为专注在农业方面,因为整体上来说,军粮比金钱重要,我不太用攻城器(嫌它要筑起来,我直接攻城门更快),当然,内政也有影响兵力的增加,但我的意思是,玩家的两个指令要多专注在巡察、训练和农业,其他的就让大臣来搞。
在一般上来说,城池在低发展的情况下,大概有三万多兵,我所谓的“精城”即是把它推上五万以上,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推上七万(满额是十万),但那是十多年之后,因此有五万多兵力是初期合理的要求。
那么,我的初期攻略是堆积十五万至廿万的兵力(由三至四个城池加起来),以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到最后,最强的兵团也只不过廿四万而己,所以你若用十五万的“精兵”,要输已经很难了,再加上你只有四五个城池,不可能有敌人结合起来对付你,只余下一对一的话,十五万的“精兵”足于抵挡了。
或许有人会说,倒不如想办法攻下一些没人的城池来屯兵,我也试过了,效果不好,因为你要派人去搞精兵,又太远,调动不容易,最后还搞到邻居不爽你,采取联合阵势来麻烦你。
那么,更重要的一点,初期的每一场战争,我都要亲自监战,交给计算机的话,兵力损耗严重,倒不如自己来控制,把消耗减至最低,就可以走到更远,攻上更多的城池。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只能挑上十位武将,每人有一万五千至二万的兵力,我的配搭是4:3:3(4骑3枪3弓或4枪3骑3弓),原因是只有枪兵没有弓兵,没法大量消耗对方的兵力,至于骑兵,是要进行偷袭或回防,曾试过在野战中,把对方的三万兵力阻挡在半路,偷袭大营而顺利胜出,因此三个兵种各有好处,不可忽略掉。
在野战中,我通常派骑兵偷袭其中一个驻站,把敌人的主力引过去,我的主力就全面进攻敌人的主营,让对主力进行回防,在半途中用主力和骑兵前后挟击,加上伪报和火计,可以轻松地胜出。
至于攻城就更简单,让对方兵力龟缩在城内,就全力进攻城门,城门被攻破之后,就把你的各队离开城门,远一点无所谓,这时对方的主要兵力就会闯出来,这时就是围剿的好机会,倘若对方是弓兵,就会上城头射你,等你把对方兵力消灭,才爬上去消灭他们。
我的观点是,为了确保你的兵团可以继续攻下去,兵力消耗不能过大,少了一两万兵那已经很严重了,因此要惜兵如命,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占据了对方的城池,对方非常不爽,从远方调来千多人也要攻你,由于每队到达的时间都不同,在对方攻城时,我只派一或两支伤兵最少的队伍站在城门,其他队伍就躬在大营里,让伤兵恢复过来,运气好的话(对方走来走去不攻城),一场攻城战让我可以恢复一两万伤兵,可是对方这么少的兵,有时甚至我还未出手,城头的强弩把他们射得干净,因此我攻了一城,是不会解散的,就是等这个恢复伤兵的机会。
因此,我的想法是,向敌人进攻不是为了占据城池,而是要消耗对方的兵力,只有等到对方的兵力无法在短期内补回来,就是你消灭他们的关键时候,因为计算机的想法很死的,它不会偷袭你的后防,只会追着你的主力来消磨,因此你只须等对方把兵送上来而己。
“精兵”和“精城”的重要性,是因为只要你有四或五个城池,随时可以编上廿万名精锐的兵团,就不怕会输给计算机。
至于为什么是四或五个?因为一个城大概只有五万多人,一个武将可带二万人,因此一个城只容纳二个武将的兵力,因此十个武将需要五个城池才能编满。
有时,我为了节省时间,每个城池发展的精锐兵种都不同,比如A城只有精锐弓兵,B城只有精锐骑兵,如此类堆,是不必让每个城池都有三种精锐兵种。
至于“反XX联合阵势”,那是后期无可避免的现象,第一种避免的方式,即是先与后方的势力结成同盟,确保他们不会抽后腿,把前方的势力搞跨之后,才回去抽他们,第二种方式,即是我的大部份武将(除了大臣和那九位要出征的武将),早在我占据某个城池之后,就派他们(至少五位)前去驻守,包括派了一位太守,因为你只要在中期把这些城池发展一下,通常也有三至五万兵力,尤其那些与敌人对岸的我方城池,总算距离我的“精城”很远,只要他们守住几个月,城还未破之后,我的精兵就可以赶到救援。
其实,到了后期,因为你的兵力最多才会被各势力来围剿,届时并不是你的兵力不够,只不过是被四周围的势力围剿,不知要去那里救援而己,因此我是未雨绸缪,即是不要夺下太多的城池,夺城只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势力而己,在中期,尽量维持在廿个城以下,存在感只让自己当上“公”而己,这时我就会确保与某势力对邻的我方城池,有足够兵力抵抗,比如说,你是曹操,灭掉北方袁绍的时候,就是“反XX联合阵势”的开始,那么下方有刘表和孙权,西方有马腾和刘璋之类,因此,我会先让长江一带的我方城池有足够的兵力和武将,对方开始进攻,我就带兵守着西方,与马腾之类对峙,至于向南面的就由其他武将来守着,等到刘表和孙策等的兵力消耗到七七八八,就是我的南方军反攻的时候,我曹操的大军根本就没有到南面,只专注在西面而己。
当然,我还有很多想法,已经写了很多,希望继续与大家分享。
若果你玩过《太合立志传》的话,你就会知道《三国志13》无法让非君主的武将玩得尽兴,或有新趣味,因为各种设定不齐全,太单调了,比如说玩结婚没意义,没有后续的安排,结成义兄弟又没特别,对剧情没有影响,网上有很多批评,我也不必重复了,我真希望光荣有一天把《太合立志传》元素放入三国志,那才是我考虑去试下个人的剧情。
我在野战中试了好多次的火攻,缺点有两个,一是敌人会逃走,烧不掉很多,二是自己闯前的枪兵或骑也会烧掉一些,我通常把他们逼入主营才开始烧的。
你说得没错,前文已提及,但没写清楚,重点是“精兵+精城”的概念,是开局的铺排,但不能只守着这个套路,重点是当你还没有达成十二万(或十万以上)的“精兵”,是不能够扩建太快,我的重点是,前期要守好五个“精城”,但是SLG游戏的趣味,就是不可能每次玩都是千篇一律的剧情发展,比如说选刘备,或选曹操就差很多,甚至剧本不同,情况也要稍为改变,记得第三个剧本开局,刘备有三城,吕布突然杀过来,只余下二城,当时我没理由守着二城,所以急忙干掉了吕布,也与孙策吞了袁术,才确保有刘备有五个城池来发展。
讲来讲去,我的概念是,没有精城和精兵之前,不可扩建,等到机会来了,我是不会放过,绝不会守着五个城,至于时机,就是我回答你提出的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我所说的时机,就是探讨AI的笨笨想法,尤其当你的城池兵力大概有五万兵,加起来有十多万兵的时候,AI是先不动你,尤其好战的曹操,或孙策,都会先打下那些只有一个城池的君主,我是不会跟他们抢,也不会触怒他们,确保他们转去另一方向发展,我所等的时机,就是等到他们把兵力全部压到另一个方向的时候,我就开始抽后腿,或许你会说AI一开始就找你麻烦,这种情况会发生,是你先触怒了他们,我是先不跟他们抢地盘,他们就不会主动找你麻烦。
至于AI不断派兵向你进攻的问题上,我只要有十五万精兵在手,我没担心过会输掉,我有试过用君主刘备,有十五万精兵在手,被曹操和袁绍陆续派出廿多万兵力压上来,结果我只消耗了两三万,他们却全军覆没。
在那个剧本里,我记得养了五个精城之后,我就先触怒曹操,因为他霸着濮阳和济北,我没办法取得虎豹骑和青州兵,因为这两种兵才是真正的绝活,只要以后我的主力都是这两种兵力,对方再派出两倍兵力,也依然可以对峙不败。
我要另外再探讨的问题是,三国志在打战地图的设定,是限定十对十,我就在这种情况下算死草,简单来说,对方再派廿多队出征,结果在地图上只出现十队对上你的十队,只有等到一队被干掉,才会有另一队补上来,在这种情形下,我在地图上设了陷阱,大概的情形是枪兵和骑兵围着半个圆圈,后面是弓兵,对方只会直线冲进去,我的枪兵和骑兵尽量包围,没法狭击也不要紧,重点是后面的精锐弓兵不可乱射,三支各有二万的精锐弓兵只专注射击一队,射倒一队再找另一队,至于青州兵和虎豹骑,就会发挥出磨掉敌人士气的绝活,总算敌人与你的兵力相等,也很快被打得片甲不留,敌人再补上来的兵,是一队一队出来,结果也是掉入陷阱里。
炼宇 发表于 2016-2-14 06:26
一、你没有提及战略布局。你选择的一般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敌人不会轻易来打你,你也人够多不急于收人。 ...
我不可能一篇心得里把所有经验都写尽,这是不可能的,我只提了刘备和曹操之类,也不代表我没用单城的君主来测试,我之目的也不是证明是菜鸟或老鸟,那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看了这篇心得,玩家有所启发,才是最重要的,我交上此文,是抱着“回馈”的心态,因为有了网络之后,很多问题都可以爬文来解决,所以只想给一点帮忙而己。
一,说到战略布局,每个剧本都有不同的情况,要谈的话,那是一个一个来谈,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想提出一个概念,因为SLG游戏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套路,我明白你说的情况,有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让玩家无法在初期壮大起来,难道玩家还不是要选择招揽人才、秣马厉兵、兵精粮足这类套路吗?
二,至于人材战略方面,网上有很多攻略已交待了,我也不必去拾人牙穗,我前文已提及,要有十武将才能实现精城精兵的攻略,可是会面及结交之类,不能够笼络到统率高的武将,侵略对方的君主才是最后的办法,俘虏也不是最好的保证,惟有绝杀对方的君主不可,不同剧本有不同的安排,我也没法一一列举。
三,最后说到版图意识,当然每个人都知道占了什么城池,就有什么好处,大家都知道,问题还是回来,不同剧本和不同的君主,单城的君主连米粮都不足,怎有资格讨论什么建立战略纵深?最终也不是要搞自己的单城来面对威胁,谈什么与人争天下?
坦白说,若果是单城的君主,不先搞好自己的单城,却为了建立战略纵深、战略布局和人才战略,到底要用什么其他的高招或套路来解困,我真的很想知道,希望你继续与我分享。
我试过没有虎豹骑和青州兵的情况下来破局,我说的精兵不是指这些,是指养成约十五万精锐兵种,我也试过与曹操的虎豹骑对峙,消耗严重,除非你的城靠近濮阳,不然是无法硬要得到的。
欢迎光临 游侠NETSHOW论坛 (https://game.ali213.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