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NETSHOW论坛

标题: 东汉三国时期官制 [打印本页]

作者: huangeden    时间: 2016-1-19 18:12:58     标题: 东汉三国时期官制

本帖最后由 huangeden 于 2016-1-20 20:01 编辑

东汉基本沿用西汉的三公九卿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官制因人因势力而设的现象较严重,这里按照官职文官武将并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请诸君一观:

----------------------------------------------------------------------------------------------------------------------------------------------------
爵位:
----------------------------------------------------------------------------------------------------------------------------------------------------



县侯(最大的侯,万户侯)
乡侯
亭侯
都乡侯
都亭侯
无封地的虚侯,如关内侯,关中侯

----------------------------------------------------------------------------------------------------------------------------------------------------
文官:
----------------------------------------------------------------------------------------------------------------------------------------------------
上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东汉仅太傅一职,董卓乱政时自任太师,位于太傅之上)

丞相(百官之首,代表人物:曹操,诸葛亮)

三公:太尉(掌军官)、司徒(掌礼仪)、司空(掌营建)

九卿:太常(掌祭祀)、光禄勋(掌宿卫侍从)、卫尉(掌宫门禁卫)
    太仆(掌车马)、廷尉(掌刑案)、大鸿胪(掌外交)
    宗正(掌皇族事物)、大司农(掌财政)、少府(掌宫中事物)
另有位同九卿的几个官职,如:执金吾(掌京师治安)、太子太傅(教太子)

略低于九卿的:将作大匠(修宗庙,园林)
侍中(皇帝的顾问)、尚书令(掌政务)、中书令(曹魏,掌机密)、黄门侍郎(传达诏命)、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大长秋(为宦官职,不属于朝廷官职)、太中大夫(皇帝参谋)、光禄大夫

各州地方官:
京兆尹(京都地方长官)、州牧/刺史(冀、青、幽、并、兖、豫、徐、扬、荆、益、凉、交)--建安十八年,后合并为九州



郡、国(刘氏宗亲王公封在此地的称为国,有特设的官员):
郡太守(掌一郡军政大权)、国相(封国特有,职权同郡太守,外加监视宗亲)


郡级从事官:别驾(仅次于刺史,管大小事物)、治中/功曹(处理文书)、督邮(监察各县)

县:
令(万户以上)、长(万户以下)
县丞(辅佐县令/县长)、主簿(管文书)、长史(这里差别很大,各府均有长史,如是丞相府的长史地位反而很高)


----------------------------------------------------------------------------------------------------------------------------------------------------
武将
----------------------------------------------------------------------------------------------------------------------------------------------------
大将军(武将之首,吴有上大将军一职:陆逊)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大都督(曹魏,东吴均为一品,蜀汉未设大都督,但有中都护一职)

------------------------------------------------------
中军系统:(君主最为倚重的部队)
------------------------------------------------------
(根据sfenks大大的补充增加了中军系统,详情见sfenks大大的回贴)

曹魏中军:中领军(中军主帅)、中护军(中军副帅)
辖 武卫、中领、中护、中坚、中垒 5营

蜀汉中军:中护军中军主帅,赵云曾任此职)
辖 左、右羽林郎虎步营、虎骑营等

吴 中军:都督(中军主帅)
辖 中左右三典军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羽林、武卫、虎骑等营

------------------------------------------------------
外军系统:
------------------------------------------------------
四军将军(上卿,低于九卿):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四征将军:征东将军(统青兖徐扬四州)、征西将军(统雍凉二州)、征南将军(统荆豫二州)、征北将军(统幽冀并三州)
四镇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
四安将军: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南将军、安北将军

四平将军: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
杂号将军:军师将军(诸葛亮)、领军将军(曹丕)、护军将军、都护将军、奋武将军(曹操,沮授)、伏波将军(马援)、破虏将军(孙坚)、荡寇将军(张辽)、武卫将军(许褚)、镇军将军(赵云)、讨虏将军(黄忠)、征虏将军(张飞)、平虏将军(周泰)、横野将军(徐晃)、捕虏将军(李典)、游击将军(乐进)、厉锋将军(曹洪)、骁骑将军(曹彰)、镇远将军(魏延)、奉义将军(姜维)、辅国将军(陆逊)、横江将军(鲁肃)等等

中郎將:东中郎將、西中郎將、南中郎將(魏蜀)、北中郎將、五官中郎將(曹丕)、立武中郎將(步骘)、立节中郎將(陆抗)等等

牙门将军
偏将军
裨将军

校尉:
司隶校尉(纠察京师各郡)
屯兵八校尉: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
都尉(郡县一级的武官)




作者: 三国乖小子    时间: 2016-1-19 18:38:51

你这个还是不错的
作者: anlusan    时间: 2016-1-19 19:16:08

东汉事归台阁,掌实权的是尚书台,权臣必加领尚书事录尚书事等头衔,三公也还有一点宰相权。
至于武将名号,东汉与魏晋不同。总之刘备那时候,前后左右仅次于大票车,高于四征四镇等
作者: 0sega    时间: 2016-1-19 22:32:04

学习了,以前还一直纠结怎么给武将们分配官职,现在想想是不是强迫症
作者: xialei_026    时间: 2016-1-19 23:28:20

各种将军的名号我还是在一本叫《曹操秘史》的书里面学到的,那时候才知道那些将军还有这么系统的称呼。
作者: nijiayu87    时间: 2016-1-19 23:32:51

完全没有信野的官职多啊~
作者: zxx0910    时间: 2016-1-20 00:05:49

想起了三国6
诸侯都是朝廷给的文官位
然后得到文官位后再任命属下武官位
作者: huanglibao3    时间: 2016-1-20 01:19:45

学习了
作者: sfenks    时间: 2016-1-20 03:04:52     标题: 中军与外军

本帖最后由 sfenks 于 2016-1-20 09:20 编辑

补充点楼主没提到的——

前段时间专门就三国军制请教过三国史大神:从汉朝到三国时期的军制,就共性而言,要分两个独立系统:中军与外军。

外军与中军是两套独立系统,职责不同,通常是不能互相直接管辖的。

中军系统,是中领军与中护军负责。中领军是总负责,一般是君主亲自挂职(由此也可见,你外军将领再大,如何能管得到君主亲领的中军)。中护军是副职,负责训练、巡查、考核、选拔中军将官(下面还有羽林营、虎贲营等)。

魏略》:“ 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因为这句,有些人误以为中护军能监察选拔全国(外军)武官。但据当代史家考据“中护军历次选拔武官名单”,由此判断出,中护军选拔武官范围仅限于中军,并没有全国将领的监督选拔权。此误解甚多,特此说明下。

中军负责范围,主要是皇宫-京城-近幾,有需要时也在全国多处巡视与驻军。三国时期的中军的军权比清朝的“九门提督+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三者军权加起来还大。因此某些“学术超男”把中军仅仅定义为“保镖”,也是不符合史实的,以讹传讹的言论也误导了当代一大批三国粉。

外军系统,才是楼主列出的从校尉、裨将军到四镇四平四征等一系列将军。

但中军与外军将领也有互相兼职的情况。譬如周瑜担任中军的中护军时,也同时在兼任外军的都督(很多人不知道中军的独立性,因此贴吧里不少三国粉由周瑜担任中护军的记载,推导出了很多关于“孙家如何排挤贬斥公瑾”的可笑臆测)。中军外军大权都全交给公瑾一人掌握,孙家对公瑾可谓信任至极!







作者: ffllf    时间: 2016-1-20 08:37:49

不错
作者: 大秦帝国    时间: 2016-1-20 09:01:48

东汉后期外军的高位将军,如四征、四镇逐渐获取了人事大权,这一下子就造成了后来的割据。
作者: 吕玲绮    时间: 2016-1-20 09:15:50

很多人把三国官职当成东汉官职了

特别是什么四征四镇四平之类的,权重起来了是在三国鼎立之后,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6-1-20 10:02:58

三国乖小子 发表于 2016-1-19 18:38
你这个还是不错的


说道爵位怎么不说有郡王和公呢?
王公候的爵位仍在。
曹操的封地可是跨州连郡的。一般的王也很多郡王的。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6-1-20 10:06:38

本帖最后由 phoenixdaizy 于 2016-1-20 10:08 编辑
吕玲绮 发表于 2016-1-20 09:15
很多人把三国官职当成东汉官职了

特别是什么四征四镇四平之类的,权重起来了是在三国鼎立之后, ...


骑都尉,校尉基本一档;中郎将一般是重号将军的副官。差不太多。
偏裨将军是最低的将军,略高于骑都尉和校尉。
征镇平安其实就是地方官的加号权利很大,但是根据资历不同授予。


作者: runguo    时间: 2016-1-20 10:27:51

很好很好!加分!!
但这几个官职的职权能否也给解释一下?
十二州地方官:
京兆尹(京都地方长官)、州牧/刺史
郡级从事官:别驾、治中(功曹)、督邮
县:
令(万户以上)、长(万户以下)
县丞、主簿、长史


作者: 吕玲绮    时间: 2016-1-20 10:40:16

phoenixdaizy 发表于 2016-1-20 10:06
骑都尉,校尉基本一档;中郎将一般是重号将军的副官。差不太多。
偏裨将军是最低的将军,略高于骑都尉和 ...

其他人只是把三国的当成东汉的了,你这是完全自己创的官职体系,错误太多,不想吐槽

另外,汉魏的王就是王,没有郡王之说。

作者: czj_1860    时间: 2016-1-20 14:49:37

学习了,点赞32个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6-1-20 15:36:07

吕玲绮 发表于 2016-1-20 10:40
其他人只是把三国的当成东汉的了,你这是完全自己创的官职体系,错误太多,不想吐槽

另外,汉魏的王就是 ...

汉末为国都都是郡王~~魏王曹操的封地跨州连郡在其上。

作者: 自由骑士sj    时间: 2016-1-20 16:22:43

知识贴,要顶
作者: tangsengk    时间: 2016-1-20 16:31:53

丞相呢?丞相跑哪里去了?
作者: 大秦帝国    时间: 2016-1-20 19:51:08

tangsengk 发表于 2016-1-20 16:31
丞相呢?丞相跑哪里去了?

丞相开府是曹操重新开启的





欢迎光临 游侠NETSHOW论坛 (https://game.ali213.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