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NETSHOW论坛

标题: 来自东方的骑士 [打印本页]

作者: 秋刀鱼和你    时间: 2009-6-16 17:54:44     标题: 来自东方的骑士

今天看完更新到现在的《来自东方的骑士》这个以中2为蓝本的小说,觉得很好看呢。。哥顿=条顿。。看了很热血。。
作者: corvus1    时间: 2009-6-16 17:57:02

在网络小说YY成风的时候,这个小说虽然YY不算超级严重,但YY得也不轻~我不喜欢~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6 18:02:59

条顿骑士团的德文全称是“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它的拉丁文名称是“Ordo Teutonicus”(缩写为OT),因此通常被称为条顿骑士团,早期成员全来自德意志民族,骑士团屈服波兰后被迫接受波兰人。”,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一起并称为三大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救治、守卫(Helfen,Heilen,Wehren)”
[attach]1951735[/attach]

[attach]1951736[/attach]

  成立于 公元1192年–至今
  效忠对象 罗马教皇,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种类 罗马天主教会 武装僧侣
  (1192-1929 期间是 军事修士会)
  总部 阿卡 (1192–1291)
  威尼斯共和国 (1291–1309)
  马尔堡城堡 (1309–1466)
  Königsberg城堡 (1466–1525)
  巴登-符腾堡 (1525–1809)
  维也纳 (1809–至今)
  绰号 条顿武士, 德意志骑士团
  赞助者 圣母玛利亚,圣伊丽莎白 & 圣乔治
  训言 帮助、救治、守卫
  服装 白底黑十字  
  著名指挥官 首任Heinrich Walpot von Bassenheim
作者: 秋刀鱼和你    时间: 2009-6-16 18:11:33

现在小说都流行YY。。但起码这个YY的舒服。。不让人觉得很狗血,恶心。。而且重要的是文笔很好。。
作者: zxcslr    时间: 2009-6-16 18:40:36

以中世纪为背景的小说吗?不错,我也看看去。
作者: 56501011    时间: 2009-6-16 18:51:45

原帖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6 18:02 发表
条顿骑士团的德文全称是“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它的拉丁文名称是“Ordo Teutonicus”(缩写为OT),因此通常被称为条顿骑士团,早期成员全来自 ...

介绍不错 但是图错了 这张应该是刺客信条里医院骑士的图  医院是黑底白十字 条顿是白底黑十字 介绍里不是写的吗
作者: showhuyu    时间: 2009-6-17 10:50:48     标题: 回复 #3 sonycat1257 的帖子

我也觉得你的图好像贴错了,那个应该是医院骑士团的吧...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7 11:17:37

LS两位莫急!没办法条顿骑士团的图片难找,只好随便上了张图先顶先,好废话少说这个正图上

[attach]1952408[/attach]

[attach]1952409[/attach]

另附格林瓦尔德战役介绍 条顿骑士也不是无敌滴
     1410年7月15日,在“大战”(1400—1411)期间,波—立—俄联军歼灭条顿骑士团的决战。     7月3日,波—立—俄联军在波兰国王弗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率领下,从切尔温斯克地域向马林堡(马尔堡)进发,途经格林瓦尔德地域时与条顿骑士团团长乌尔里希·冯·云金根率领的骑士团主力遭遇。条顿骑士团(2.7万人)由德法等国骑士和雇佣兵(瑞士人、英国人等)部队组成,总兵力为51个旗。联军(3.2万人)由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其中包括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瓦拉几亚、捷克—摩拉维亚、匈牙利和鞑靼部队组成,合编为91个梭镖骑士队。7月14日,联军于卢本湖畔的森林中集结,发现敌人后立即展开战斗队形。联军战斗队形由2公里正面上的三线组成。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率领立陶宛—俄罗斯40个梭镖骑士队在右翼展开,王家元帅兹比格涅夫率波兰42个梭镖骑士队、俄罗斯7个梭镖骑士队和捷克2个梭镖骑士队在左翼展开。右翼还配有鞑靼骑兵。联军阵地的右翼和后方为沼泽地和马尔沙(今马兰泽)河,左侧为森林,不易接近。十字军骑士在2.5公里正面上成两线配置,右翼为利希滕施泰因指挥的20个旗;左翼为瓦伦罗德指挥的15个旗;16个旗为预备队(第二线)。条顿骑士团部署在高地上,居高临下,迫使敌人沿坡向上攻击。双方的臼炮和弩手在阵前占据了发射阵地。   格林瓦尔德会战是从骑士团的臼炮齐射开始的,但骑士团的炮火并未给联军造成重大损失。鞑靼骑兵和维托夫特的第一线军队向十字军骑士左翼发起进攻,但被瓦伦罗德的骑士击退。维托夫特的第二线和第三线军队投入战斗,但又被条顿骑士团击退,且遭追击。谢苗·林格文·奥利格尔多维奇公爵率领俄罗斯斯摩棱斯克3个梭镖骑士队挽救了危局。他们没有离开战场,而是英勇抵抗,牵制了瓦伦罗德部分兵力。这时,波兰各梭镖骑士队向十字军右翼发起了猛烈冲击,突破了利希滕施泰因军队的正面。波军的顺利冲击,俄国军人的勇敢,以及他们在对瓦伦罗德骑士作战中的智谋,帮助立陶宛梭镖骑土队阻止了敌人的追击,尔后转入进攻。俄罗斯、立陶宛各梭镖骑士队同心协力击溃了瓦伦罗德骑土军。左翼的波兰、俄罗斯、捷克军队以及前来增援的立陶宛、俄罗斯各梭镖骑士队合围了利希滕施泰因骑士军,并予以歼灭。骑土团团长云金根命令预备队进入战斗,但亚盖洛却派出第三线军队与之迎战,全歼条顿骑士团最后几旗。骑土团团长云金根以下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

[ 本帖最后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7 11:47 编辑 ]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7 17:23:05

临下班前再把此帖顶上去
作者: bdaabc    时间: 2009-6-17 18:03:08

不知道谁打算加入条顿。。。。。。。。。。。。。。。。。
作者: topxiang    时间: 2009-6-17 18:52:31

很酷,不过不太喜欢,他们太残忍了,对众神教的立陶宛等国犯下了连上帝都不会原谅的罪孽!
作者: 紫山明水    时间: 2009-6-18 11:59:28

坏坏的,酷酷的,萌萌的,哈哈哈
作者: lakeqian    时间: 2009-6-18 12:05:25

ignite的模型很赞。等我有钱了。。。。。。
作者: 我是卡戎    时间: 2009-6-18 12:05:33

条顿骑士团就是后来的普鲁士公国!!!!!!!!
作者: lklklk2222    时间: 2009-6-18 12:10:26

条顿这个名字是不是 起源于日耳曼人在条顿森林大败罗马军团的事?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8 12:24:32     标题: 回复 #15 lklklk2222 的帖子

LS的应该不是,他的名字来自拉丁语“Ordo Teutonicus”(缩写为OT)因此简称条顿而且这个条顿是译名和那个森林没任何关系
     【历史】
  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最后成立的一个。1187年哈丁战役之后,圣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萨拉丁的军队攻克。教廷号召发动新的东征,夺回圣城,这便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率领德意志军队率先开赴小亚细亚,可惜红胡子出征未半便中道崩殂,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继承遗志继续东征。条顿骑士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1190年,十字军经过苦战,终于攻下了重镇阿科,一些德意志骑士在阿科建立了一个行善的医护组织,这就是后来的条顿骑士团,不过建立之初它并没有军事任务,只是照顾伤患。1198年,条顿骑士团以圣殿骑士团为样板,改造为军事修会,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教规。因此有些资料上把条顿骑士团成立的时间记为1198年,这也不无道理。
  在小亚细亚期间,条顿骑士团发展缓慢,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相比实在不能同日而语。从某种程度上讲,条顿骑士团成立的不是时候,圣城时代已经过去,前往小亚细亚的不是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而是欧洲君主率领的大军,在这些位高权重的君主手下,骑士团作为独立的组织要想发展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在他们前面还有声名远扬的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在小亚细亚的经历对于条顿骑士团来说实在是乏善可呈。

[attach]1953923[/attach]

     【发展】
  不过时代总是在迅速变化,历史很快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121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Andreas II)邀请骑士团前去帮助镇压库曼雷人(Kumanen),代价是将Siebenbürgen地区(位于今罗马尼亚境内)南部的Burzenland给骑士团作为封地。(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安德列二世干了件蠢事,引狼入室,把骑士团带到东欧。深以为然!)1225年,由于条顿骑士团企图在他们的封地上建立独立的国家,安德列二世将他们驱逐出境。骑士团再次陷入困境。不过事情很快又有了转机,当时波兰的康拉德公爵(Konrad von Masowien)企图向北边的Kulmerland地区扩张,结果被当地的原住民普鲁士人打败,他不但没能扩张领地,他原先的领地反被普鲁士人攻占了一部分。康拉德很郁闷,于是以宗教为名,号召讨伐Kulmerland的异教徒,可是波兰的其它诸侯都不理他,似乎在等着看笑话,那边的普鲁士人十分凶悍,他的军队节节败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拉德向条顿骑士团求援,希望骑士团帮助他征服普鲁士人。如果说安德列二世请骑士团帮他镇压库曼雷人是因为无知犯的错,那康拉德请骑士团帮他征服普鲁士人就只能用愚蠢来形容了。当然其它的波兰诸侯也都脱不开干系,要是他们早点帮康拉德一把,康拉德也就不用引狼入室了,最后全都成了受害者。得到这个邀请后,条顿骑士团当然是满口答应,不过他们可不想重复在匈牙利的故事。骑士团大团长Hermann von Salza先跑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特列二世那儿,从皇帝那儿讨到了一份黄金诏书:条顿骑士团有权占有康拉德赠予的土地和他们征服普鲁士人后获得的土地,对骑士团领地的进攻将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严厉惩罚。有了菲特列二世的书面保证,条顿骑士团将名正言顺地占有他们征服的土地。康拉德此时开始后悔了,为了避免条顿骑士团在他旁边扎根,康拉德组织了一个骑士团——普鲁士的基督骑士团,自己讨伐普鲁士人。这次他又失败了,他甚至连自己领地的核心部分都无法守住,此时康拉德只好低头认输。1230年,在他和条顿骑士团签订的条约中承诺:如果条顿骑士团征服Kulmerland,他将把这块土地永久赠予骑士团。这也就是说条顿骑士团对Kulmerland拥有所有权,而非封地——封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君主。1234年,教皇格利高里九世(Gregor IX)又颁布了黄金诏书,承认骑士团对他们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要求他们将当地原住民基督教化。这样,条顿骑士团获得了三重的书面承诺,他们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这块土地了,这显然是他们最拿手的。
  从1226年开始,条顿骑士团开始了征服普鲁士的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流血屠杀,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终于完成了征服工作。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骑士团国,普鲁士是骑士团国的中心。在1237年,通过与立窝尼亚的宝剑骑士团合并,立窝尼亚成为骑士团国的另一翼,与普鲁士一样,骑士团在立窝尼亚也建设了一系列的城堡作为防御工事。虽然条顿骑士团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东方殖民上,它在小亚细亚的活动依然没有停止,它的总部一直在阿科。1291年阿科陷落后,条顿骑士团没有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一起前往塞浦路斯,而是去了威尼斯。1309年,骑士团设在威尼斯的总部迁到普鲁士的马林堡,这时他们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战役】
  条顿骑士团在东方的拓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242年他们在冰湖战役中败给俄罗斯联军。这次战役又被称为楚德湖(Peipussee)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一般的估计是骑士团一方有一万人左右,以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为核心。俄罗斯联军一方有1.5万到1.7万,以步兵为主,指挥官是诺夫格罗德公爵亚历山大DangerCode;雅罗斯拉维斯。俄罗斯联军排成墙阵(我估计就是一种方阵),据守冰湖东岸。骑士团军队以楔形阵开始进攻,具体来说就是以重装骑兵为先锋进行突击,后面步兵跟进,两翼和后方则由轻装骑兵保护。这种楔形阵是骑士团常用的战术,它的优点是突击能力强,能够迅速撕开对方防线,如果守军的军事素养不高的话,很容易造成撕开一点就全线溃败的效果。不过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它两翼的防御力量有限,如果不能迅速撕开防线,两翼会慢慢被侵蚀。亚历山大很了解这种战术的特点,因此它把联军中主要的轻步兵安排在中间,列成加厚的方阵,消磨骑士团重装骑兵的突击能力,而把他自己的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放在两翼。骑士团的攻击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俄罗斯联军厚重的方阵使他们很难彻底撕开防线。地理上的劣势也许是骑士团遇上的最大麻烦,由于湖岸倾斜而且结了冰,骑士团的重骑兵很难有效发挥他们的冲击能力,因此进攻逐渐陷入僵持。这时楔形阵薄弱的两翼开始暴露出它的缺点,在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的压力下,慢慢从两边向中心压缩。骑士团开始陷入联军的包围之中。作为最后一击,亚历山大派出了他最精锐的亲卫骑兵,从右翼后方包抄攻击骑士团。联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骑士团重骑兵虽然有着很强的个人作战能力,但由于施展空间越来越小,他们的战斗力无法发挥,只能苦苦支撑。联军的步兵用长矛将骑士从马上刺下来。由于冰面承受不住重量,不少穿着重甲的骑兵掉进冰窟窿里,再也爬不上来。冰湖战役中只有少数骑士从俄罗斯联军的包围圈中杀出来逃往西方,绝大多数人战死,包括大约500名骑士,另有50多名贵族被俘,其中包括骑士团大团长在内。俄罗斯联军方面据说有3500人战死,大约同样数量的人受伤。冰湖战役中的毁灭性失利使条顿骑士团元气大伤,向东方的继续扩张就此停止。
   
[attach]1953906[/attach]

  骑士团国南面的波兰原本四分五裂,根本不是骑士团的对手。但到14世纪上半叶,波兰在国王Wladislaw I的领导下再次团结起来,跟骑士团的关系也变得紧张。1308年骑士团占领但泽和Pommerellen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即便在1343年的卡里施和约中波兰承认了骑士团国对Pommerellen的占领,双方的敌意仍未打消。波兰对骑士团国的仇恨是骑士团国重要的潜在威胁。不过尽管如此,骑士团国在14世纪下半叶在大团长克尼普罗德(Winrich von Kniprode,1351-1382)的领导下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在1370年他们击败了立陶宛——骑士团在东方主要的敌人。
  面对着骑士团国的强大压力,立陶宛和波兰逐渐走到了一起。1386年,38岁的立陶宛大侯爵Jagiello与年仅13岁的波兰女王Hedwig结婚(这个小姑娘挺可怜的,据记载她很漂亮,而且很有天赋,会说5国语言——可惜不包括她丈夫会说的语言。她的丈夫不但老,而且粗野。26岁时这个可怜的女子就去世了。)婚后,立陶宛大侯爵加冕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和波兰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骑士团国。
  1410年,骑士团国和波兰-立陶宛联盟在塔能堡附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士战争。关于双方参战的兵力在不同的文件中有不同的记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骑士团的兵力要少于联军。骑士团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1万人到2.7万人,指挥官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波兰-立陶宛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6万到3.2万,以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为主,另外还包括俄罗斯人、鞑靼人,指挥这支联军的是波兰国王Jagiello和立陶宛大侯爵Witold,后者是Jagiello的堂弟。Jagiello将全军分为三条阵线部署,第一线的军队绵延3公里。Witold指挥的立陶宛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的联军在右翼。骑士团军队一开始也是分成三条阵线部署,不过当大团长荣金根看到联军长长的阵线后,意识到可能会被包围,于是改为分两条阵线(从这儿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骑士团与联军的兵力比大概是2:3的样子)。交战双方都把骑兵分成一个个旗队(中世纪时军队的一个作战单位,约有四百至六百人)置于一线,步兵则留在营垒里。骑士团一方在第一线还配置了发射石弹的臼炮。1410年7月15日中午时分,塔能堡战役开始。开战之前,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给波兰国王Jagiello送去两把剑,表示要进行一场骑士之间的较量。
  骑士团的炮兵首先对联军射击,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因为下雨,火药被雨水淋湿了。联军右翼的立陶宛人和鞑靼人在Witold的指挥下对骑士团发动进攻,但骑士团迅速击退了他们的攻势并反攻。联军中的鞑靼人首先开始溃逃,联军右翼很快就无法守住防线。此时联军面临着很不利的局面:骑士团的德意志旗队突破联军右翼,向中央的联军波兰主力进攻,骑士团其它旗队也从正面开始冲锋。双方都把配属在第二线、第三线的部队投入战斗,因为大家都知道,成败在此一举。胜负的天平最终倒向联军一方,原因不过是战场上的一次可以称得上是意外的事件: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在战斗中阵亡。失去最高指挥官后,骑士团开始陷入混乱,许多骑士匆忙逃离战场。联军抓住这一良机发动冲锋,将骑士团军队击溃。

PS:波兰著名的爱国音乐家肖邦的《g小调钢琴叙事曲》作品编号OP.23就是叙述这段历史

[attach]1953919[/attach]

    【衰亡】
  塔能堡一战使骑士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意义类似于哈丁战役对于耶路撒冷王国的意义。骑士团国就此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外战遭受惨败后,骑士团国从上到下又陷入了内乱。农民不满骑士团的横征暴敛,起来反抗;骑士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各城市和地方贵族因为缴纳高额赋税,要求参与决策。1440年,53位贵族和19个城市在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骑士团专横统治的普鲁士联盟。1453年,普鲁士联盟与波兰结成同盟,由此引发了连续13年的战争,直到1466年签订第二次托恩和约方才结束。这次和约使得骑士团国又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其中包括马林堡。在政治上,骑士团国要承认臣服于波兰,这一条在骑士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德意志分团希望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那儿获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团长承认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s I.)。外患内忧之下,此时的骑士团国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之处。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骑士团再一次走上历史的分水岭。1511年,来自霍亨佐伦家族的年仅21岁的Albrecht被选为条顿骑士团第37任大团长,他也是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条顿骑士团最后一任大团长。1520年,由于Albrecht拒绝臣服于波兰,骑士团国与波兰之间爆发战争,骑士团国被击败。郁闷之下,Albrecht回到德意志。当时的德意志境内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Albrecht很快被路德新教所吸引,并结识了宗教改革的发起者马丁.路德。在路德的建议下,Albrecht辞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一职,将骑士团国世俗化,改为公国,在公国内进行宗教改革,对外则拒绝对波兰的臣属关系。骑士团内部的保守势力以及德意志的天主教贵族对于Albrecht的改宗十分不满,不过Albrecht在1527年娶了北方强国丹麦国王菲特列一世的女儿,反对派对他无可奈何。
  Albrecht的改宗使条顿骑士团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历史走到了终点。原来属于骑士团国的普鲁士已经被Albrecht新教化,立窝尼亚被波兰占据,爱沙尼亚被瑞典吞并,骑士团国已经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在这种形势下,条顿骑士团基本放弃了军事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自己的产业上,此后它仅作为一个宗教组织而存在。
  1809年,拿破仑侵入德意志后,宣布禁止条顿骑士团,骑士团仅在奥地利有容身之处。直到1834年,奥地利皇帝重建骑士团,并使之成为宗教慈善机构。1929年,条顿骑士团改组为一个纯宗教的骑士团,其名称也由OT(条顿骑士团,Ordo Teutonicus)变为DO(德意志骑士团,Deutscher Orden)。
  现在德意志骑士团一共有大约1000名成员,他们主要从事慈善事业,包括照料病人和老人。目前骑士团分为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五个省区进行管理,其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骑士团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们穿和圣殿骑士团一样的白色长袍,不过上面绣着的是黑十字,作为两者的区别。此后,白底黑十字就成为条顿骑士团的标志。条顿骑士团旗帜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样,它偏向左边,而不是左右对称。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北欧国家的旗帜的话会发现,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国的国旗上都有这种偏向左边的十字,这种十字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条顿骑士团国虽然灭亡,但骑士团的黑十字标志仍被继承并延续下来,在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以及第三帝国的军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标记,它代表了从条顿骑士团开始的一脉相承的军事传统。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救治、守卫(Helfen,Heilen,Wehren)”。

[ 本帖最后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8 12:42 编辑 ]
作者: bdaabc    时间: 2009-6-18 13:01:22     标题: 回复 #15 lklklk2222 的帖子

条顿族老早就在罗马人猥琐的外交政策里被KO了。。。。。。。。。
作者: 炽天使军团    时间: 2009-6-18 14:44:08

原帖由 lklklk2222 于 2009-6-18 12:10 发表
条顿这个名字是不是 起源于日耳曼人在条顿森林大败罗马军团的事?

最早同罗马人接触的日耳曼部落,后来泛指日耳曼人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8 17:19:31     标题: 回复 #14 我是卡戎 的帖子

呵呵没错啦我又要贴图喽

普鲁士公国
鲁士公国(德语:Herzogtum Preußen、波兰语:Prusy Książęce)位于普鲁士地区东部,存在时间为1525年至1701年(其中1618年-1701年间以勃兰登堡-普鲁士形式存在)。普鲁士公国是历史上第一个新教国家,人口中德语使用者占多数,波兰语和立陶宛语占少数。
1525年宗教改革中,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宣布条顿骑士团国世俗化,改宗新教,建立普鲁士公国,向波兰国王效忠,首都柯尼斯堡。1618年,来自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侯国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公国王位,勃兰登堡-普鲁士建立。1657年,根据《韦劳条约》,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获得公国完全主权,1660年的《奥利瓦条约》对此进一步确认。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级为普鲁士王国。
首都 柯尼斯堡
北纬55度44分,东经20度29分
语言 德语、波兰语、立陶宛语
宗教 新教
政府 君主制
普鲁士公爵  
- 1525年-1568年 阿尔布雷希特
- 1568年-1618年 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
历史
- 建立 1525年
- 废除 1618年

[attach]1954228[/attach]

[attach]1954230[/attach]

    另附 :波兰立陶宛联邦行政区划
大波兰行省 :布杰斯克-库亚雅省 · 海乌姆瑙省 · 格涅兹诺省 · 伊诺弗洛科沃夫省 · 卡利什省 · 宛兹卡省 · 马尔堡省 · 马索维安省 · 普沃茨克省 · 波美拉尼亚省 · 波兹南省 · 拉瓦省 · 谢拉兹省 · 瓦尔米亚王子主教区  
小波兰行省: 贝沃兹省 · 布拉克沃夫省 · 切尔尼戈夫省 · 基辅省 · 克拉科夫省 · 卢布林省 · 波德拉斯基省 · 波多尔省 · 鲁塞尼亚省 · 桑多梅日省 · 沃尔希连省 · 谢维尔兹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 布雷斯特-里托夫斯科省 · 明斯克省 · 马斯梯斯劳省 · 诺卧格洛德克省 · 波罗兹克省 · 斯摩棱斯克省 · 查基省 · 维尔纽斯省 · 维捷布斯克省 · 萨莫吉希亚公国
波属利沃尼亚: 利沃尼亚公国 (1561–1621):多尔帕特省 · 帕尔那瓦省 · 文登省 · 因弗兰提省
封地 劳恩堡和比余托夫 · 普鲁士公国 · 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

[attach]195422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8 17:21 编辑 ]
作者: zelda16    时间: 2009-6-18 17:23:26

原帖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8 17:19 发表
呵呵没错啦我又要贴图喽
普鲁士公国
鲁士公国(德语:Herzogtum Preußen、波兰语:Prusy Książęce)位于普鲁士地区东部,存在时间为1525年至1701年(其中1618年-1701年间以勃兰登堡-普鲁士形式存在)。普鲁士公国是历史上第一 ...


嗯...
好个历史通
看得我「竖然起劲」啊...
「推」一个先~~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8 17:24:48     标题: 回复 #20 zelda16 的帖子

呵呵有种想重开新帖的冲动,但又怕被人喷呵呵
作者: zelda16    时间: 2009-6-18 17:29:46

原帖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8 17:24 发表
呵呵有种想重开新帖的冲动,但又怕被人喷呵呵

可以啊
反正只要有关全战的讨论都没差
要不我召集弟兄灌爆你的新帖
等待下令ing







作者: 紫山明水    时间: 2009-6-18 17:52:17

又长知识了,顶啊 .......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8 17:54:19     标题: 回复 #22 zelda16 的帖子

好好回家有空搞搞自己先顶下,虽然是人家的贴
作者: 我是卡戎    时间: 2009-6-18 18:51:31

好一个历史通,那我倒要考考你,条顿骑士团最后世俗化建成了普鲁士公国,那条顿骑士团之前吞并了哪个著名的骑士团,那个被吞并的骑士团后来又世俗化建成了哪个公国,与普鲁士公国分庭抗争
作者: jrtx    时间: 2009-6-18 19:49:38

好像是宝剑吧....................
作者: hbwhwxw    时间: 2009-6-18 20:50:47

。。。。。。。。。。LSLS的  太专业了。
作者: zelda16    时间: 2009-6-18 20:52:09

原帖由 我是卡戎 于 2009-6-18 18:51 发表
好一个历史通,那我倒要考考你,条顿骑士团最后世俗化建成了普鲁士公国,那条顿骑士团之前吞并了哪个著名的骑士团,那个被吞并的骑士团后来又世俗化建成了哪个公国,与普鲁士公国分庭抗争 ...


是这户人家吧...


so what?


   话说十二世纪下半叶,相继有不少日耳曼商人和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了波罗的海沿岸东部地区。随后,十字军骑士到达这里,但已不是带着十字架来传教,而是拿着利剑来征服这一片新的领土。日耳曼人向东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积极扩张最初与阿利别尔特主教的名字相联,他在德维纳河口建立了里加城,把不少日耳曼人移到那里。1202年,阿利别尔特主教把波罗的海沿岸的骑士们组织起来,仿照在巴勒斯坦建立的几个骑士团的形式,组建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军事组织——宝剑骑士团,或圣剑骑士团、佩剑骑士团。
   1204年,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更加剧了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冲突。这样一来,物质装备很差的西部骑士就有了占领欧洲东部的新借口,他们把这些占领看成是争取异教徒(也就是东正教徒)回归天主教。现在异教徒可以扮演“回归者”的角色。对于罗马教会来说,广阔无垠的罗斯平原不仅是进行传教活动的理想之地,而且是收人钱财的潜在来源(教会费、捐款、赎罪券等形式)。更何况罗斯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这对罗马天主教会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宝剑骑士团的行动得到了教皇(按:当时教皇为英诺森三世)的全力支持。
   翻开地图,宝剑骑士团成立之初,面临的形势还不是很乐观的,除了西、北两面是波罗的海,西南是信奉多神教的普鲁士人以外,周围都是不那么友好的罗斯诸公国:东面是诺夫哥罗德公国,南面是波洛茨克公国和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如何生存下去是摆在宝剑骑士团的当务之急。但对骑士团来说,最有利的是当时的罗斯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基辅大公那徒有虚名的领导地位岌岌可危,西北方面的诺夫哥罗德,东北方面的弗拉基米尔,西南方面的加利西亚,都与基辅争为雄长。因而当宝剑骑士团崛起以后,罗斯的西部和西北部诸国一直还是忙于内斗,无暇考虑共同联合起来以对这一威胁。
   波罗的海沿岸的波洛茨克等几个公国的罗斯王公,对第一阶段的日耳曼移民并没有给予认真的注意。只是到了这些日耳曼移民开始修建城堡时,他们才惊慌起来。1203-1206年,波洛茨克王公弗拉基米尔试图把日耳曼人赶出城堡,罗斯人围攻戈利姆和里加城堡,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弗拉基米尔的失败使日耳曼骑士团在波罗的海沿岸稳住了阵脚。骑士团还沿着西德维纳河右岸向东扩展,相继与1208年与1209年占领了库克诺伊和格尔齐克两个小公国。
   十三世纪上半叶,日耳曼骑士团占领了从维斯瓦河到纳尔瓦河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把属于波罗的海沿岸部落(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普鲁士人)的土地占为己有。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按照当时西欧骑士团的传统武装起来。骑士团的马匹用金属或皮制盔甲保护起来,骑士团的骑士也披带铁制盔甲,他们携带长矛、双刃剑、匕首和盾牌。军事编制与这些重武器的特点相适应。其主要战术就是楔形阵,罗斯人将其称为“大猪嘴”。这个“猪嘴”的先头部队通常由5-l0名骑士组成,后面每一组由2名以上的骑士组成。在楔形队伍之后,是手持矛和剑的步兵。两翼和后方也由骑兵加以保护。作战时,作为“猪嘴”头的身披盔甲的骑士们像楔子一样先把敌军分成两部分,然后再将每一部分割成各个小的部分,一块一块地消灭掉。这种阵型也有其弱点,就是一旦中央突破受阻,两翼的薄弱兵力又被击破的话,势必让中央的部队两面受敌。借助了这些武器和战术,使得人数相对不多的日耳曼骑士团在同不怎么讲究战术的波罗的海沿岸部落的战斗中节节胜利,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不久,日耳曼人开始向诺夫哥罗德管辖的地区扩张,第一个对象是就尤里耶夫城(今塔尔土)。尤里耶夫城建造于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智者)时期,其四周建有城堡,是楚德湖以西地区最后一个没有被日耳曼人征服的地区,所有不想屈服于十字军骑士团的波罗的海居民都聚集于此。1224年8月,骑士团包围了尤里耶夫城,与他们对峙的是维亚奇科王公的率领下的200名罗斯士兵以及参与守城的当地居民。应当指出日耳曼骑士团选择的进攻时机恰到好处,因为在此前的一年时间里,古罗斯各公国的武装力量已被哲别和速不台的蒙古军在卡尔卡河所击溃(1123年),即使想对新的人侵者组织起强大反击也力不从心。
   十字军骑士团包围尤里耶夫城后,在城墙旁修建了一座木塔楼。他们从塔楼上前城堡扔石块、射箭、扔烧红的铁块,企图点燃城墙。有人建议维亚奇科可自由离开尤里耶夫城,但被维亚奇科所拒绝,他在等待诺夫哥罗德人前来救援。这时,日耳曼人发动进攻,但被击退。被胜利所鼓舞的守城大军迅猛出击,试图捣毁给他们带来如此不快的木制塔楼。他们从城堡中滚出烧红的铁轮,试图烧毁塔楼,在塔楼周围展开了激战。这时,乘守城部队参与塔楼激战之机 一部分骑士团重新对城堡发动进攻。他们越过堡垒,翻过城墙,攻进城里,其他骑士团军队也随之人城。尤里耶夫城的守护者(包括维亚奇科)全部被杀害。日耳曼人在城内的杀光了几乎所有的男人,只留下一个,让他回到诺夫哥罗德以宣传日耳曼人的胜利和声威。这样,罗斯人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最后一个基地丧失了,从那时起尤里耶夫城获得一个日耳曼人的新名称——杰尔普特(即地图里的多尔巴特)。
   后来,反击日耳曼骑士团入侵西北边界的斗争与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罗斯给予诺夫哥罗德人的巨大援助有关。1234年冬天,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的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王公带着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前来援助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与诺夫哥罗德联军在爱马因格阿(在尤里耶夫城郊)附近向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发起进攻。许多骑士在过河时掉进冰里,被水淹死。随后,骑士团被迫与诺夫哥罗德讲和。两年后,日耳曼骑士团在沙乌利亚战役中被立陶宛人所击溃。这本来是一个继续打击骑士团并彻底结束他们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统治的有利时机,但是罗斯诸国又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没有与当时和他们处于敌对状态的立陶宛人联合起来。很快,拔都的蒙古大军开始人侵,使罗斯人长期丧失了与危险的西方敌人进行抗争的能力,而骑士团则度过了一重艰险的难关。







[ 本帖最后由 zelda16 于 2009-6-18 20:53 编辑 ]
作者: bdaabc    时间: 2009-6-18 21:36:45

谁知道德意志骑士团现在有没有官方网站。。。。。。。
作者: lakeqian    时间: 2009-6-19 00:36:23

是王国里可以雇利窝尼亚弩兵。。。就是这么回事。。。
作者: 我是卡戎    时间: 2009-6-19 11:19:36

后来圣剑骑士团世俗化建成了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后来分裂的一个公国创造一项世界记录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9 11:54:31     标题: 回复 #33 我是卡戎 的帖子

呵呵卡戎又出题喽:1561年立沃尼亚骑士团转化为世俗德库尔兰德公国这个我前一个贴已经贴出楼,呵呵真不该班门弄斧哦把高人给引出啦楼!关于他所创下的世界记录倒是不太清楚喽,愿闻其详烦请赐教喽
作者: showhuyu    时间: 2009-6-19 11:57:07

我就知道个立窝尼亚骑士团....今天来又长知识了,也很期待这个世界记录答案的揭晓....难道是后来分裂的国家数是世界第一?....
作者: 伊达上将    时间: 2009-6-19 12:01:02

秋刀鱼  莪想伱    (ˇˍˇ) (⊙o⊙)~~(╯﹏╰)
作者: hechiclark    时间: 2009-6-19 12:10:18

想问下 这本小说完结了嘛?  昨天特地去看了下 写的还真不错  不过还找到全本的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9 12:18:08     标题: 回复 #35 showhuyu 的帖子

呵呵卡戎高人出现吧揭晓答案!难道和立窝尼亚战争有关?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9 17:59:53

再把此帖顶上去 等卡戎高人的答案
作者: lakeqian    时间: 2009-6-19 21:13:17

这本书还在起点连载吧。。。。。。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19 22:51:19

既然等不到卡戎的回答吗,只好继续贴图科普这次说的是条顿骑士团的毁灭者们

1.瓦迪斯瓦夫二世
 瓦迪斯瓦夫二世(波兰语:Władysław II Jagiellonów,1377年~1434年在位),亚盖洛王朝的立陶宛大公,兼波兰国王。


[attach]1955851[/attach]

[attach]1955862[/attach] 雅盖隆十字,瓦迪斯瓦夫的私人徽章,在结婚后获得

  这位君主缔造了横行东欧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并给予条顿骑士团毁灭性的打击。
  1377年,亚盖洛继承父亲的立陶宛大公之位,初期是在宫廷中的刀光剑影中度过的,1382年杀死其叔父并囚禁了叔父的儿子,巩固了大公之位。但被条顿骑士团打败,被迫割让了日姆吉。此时他面对的环境是,西面的条顿骑士团是立陶宛不停的噩梦,自立陶宛立国以来就不断向其渗透,而东面的莫斯科公国,随着“顿河王”季米特里1380年击败了金帐汗国的马麦汗,也开始成为咄咄逼人的一大东欧强权,要求收回立陶宛统治下的罗斯领土。近邻波兰的情况相似,并且两国素来有结盟的传统,于是便走上了联合的道路。这一重大的历史过程最终由一桩婚姻促成。
  1382年,波兰国王路易三世死后,没有儿子,由其女雅德维佳继位。1385年,亚盖洛同波兰贵族签订了克列沃协定,与12岁的雅德维佳结婚,由亚盖洛任波兰国王,两国成为君合国。1386年,立陶宛大公亚盖洛来到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同雅德薇嘉结婚,接受天主教洗礼,加冕为波兰国王,称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1386—1434),开始了雅盖洛对波兰的统治(1386—1572)。1387年,雅盖洛回到立陶宛,宣布立陶宛接受天主教。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合,主要是为了共同抗击条顿骑士团的侵略。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咱再来介绍下立陶宛与波兰共同的大敌——大名鼎鼎的条顿骑士团,于1198年3月5日于巴勒斯坦的阿克成立,受教廷和德皇的双重领导。经教皇恩准,条顿骑士披圣殿骑士一样的黑十字白披风。1226年,波兰马索维亚(今马佐夫舍)公国康拉德公爵招来骑士团,给予封地,用于征讨普鲁士人。骑士团在征服普鲁士人后,不但不臣服于波兰,反而抢占了波兰濒临波罗的海的领土,并于13世纪末建立了骑士团国家,并不断蚕食、侵占波兰领土,还时而干涉波兰的内部事务,严重威胁着波兰的安全。到了瓦迪斯瓦夫二世即位时,两方之间的决战,已经不可避免。

[attach]1955852[/attach]

[attach]1955861[/attach] 位于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城堡

  1409年春,日姆兹爆发了反骑士团的总起义,得到了瓦迪斯瓦夫二世的堂弟,另一位立陶宛大公维托尔德的积极支持。瓦迪斯瓦夫二世向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希•冯•雍宁根发出警告:“我们认为立陶宛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故人,如果你们攻击立陶宛.我们就要攻击你们。”1409年8月6日,乌尔里希•冯•雍宁根对波兰王国宣战,骑士团军队随即越过国界,占领了波兰多布任地区。瓦迪斯瓦夫二世遂宣布全国实行“全民武装”,波兰-立陶宛同骑士团的战争终于爆发了。1410年6月22日,瓦迪斯瓦夫二世统率的波军从沃尔波尔日出发,7月2日在切尔文尼同堂弟维托尔德大公的立陶宛军队会合,向马尔堡进发,7月9日,联军越过骑士团边界,并攻占了几个重要据点。7月10日,联军抵达德雷文次河渡口,并查明,对岸工事坚固,已有敌军占领。骑士团指挥部计划在联军渡过德雷文次河向岸上工事发起冲击时将其击溃。联军在判断情况后,决定放弃在不利条件下实施攻击的计划,退至佐耳陶(贾尔多沃),以便转向北面,迂回条顿军的筑垒阵地。为了阻止波兰-立陶宛联军闯入骑士团领土,乌尔里希•冯•雍宁根大团长急忙赶到丹涅贝尔格。7月14日傍晚,条顿军主力在格伦瓦尔德(日耳曼人称为坦能堡)与丹涅贝尔格一带布阵,此时,波兰-立陶宛联军也向该地区接近。1410年7月15日,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林瓦尔德地域时与条顿骑士团团长乌尔里希•冯•雍宁根率领的骑士团主力遭遇。骑士团共约2.7万人,分为51个旗连。十字军骑士们十字军骑士在两公里半的正面上排成两线:其右翼是利希滕施泰因指挥的20个旗连;左翼是瓦伦罗德指挥的15个旗连;其余的16个旗连部署在第二线为预备队。条顿骑士团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在高地上,以迫使对方沿坡向上进攻。联军共3.2万人,由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瓦拉几亚、捷克-摩拉维亚和鞑靼部队组成,合编为91个中队(“霍鲁格维”)。联军在两公里的正面上布成三线式战斗队形:立陶宛大公维托尔德率领的40个立陶宛-俄罗斯中队在右翼展开;王家元帅兹比格涅夫率领的42个波兰中队、7个俄罗斯中队和2个捷克中队在左翼展开;右翼配置有鞑靼骑兵;联军阵地的右翼侧与后方为沼泽地和马尔沙河所掩护,左翼侧为森林所掩护,不易接近。双方的臼炮和弩手在阵前占据了发射阵地。格伦瓦尔德会战是从骑士团的臼炮齐射开始的,但骑士团的炮火并未给联军造成重大损失。鞑靼骑兵和维托尔德的第一线军队向十字军骑士左翼发起进攻,但被瓦伦罗德的骑士击退。维托尔德的第二线和第三线军队投入战斗,但又被条顿骑士团击退,且遭追击。谢苗•林格文•奥利格尔多维奇公爵率领的俄罗斯3个斯摩棱斯克中队挽救了危局,牵制了瓦伦罗德部分兵力。这时,波兰各中队向十字军右翼发起了猛烈冲击,突破了利希滕施泰因军队的正面。波军进攻的得手,使得立陶宛军重整旗鼓,阻止了敌人的追击,并转入进攻。经过激战,立陶宛和俄罗斯各中队合力击溃了瓦伦罗德的骑士军左翼。然后,左翼的波兰、俄罗斯、捷克军队以及前来增援的立陶宛、俄罗斯各中队合围了利希滕施泰因骑士军右翼,并予以歼灭。骑士团大团长雍宁根命令预备队进入战斗,但瓦迪斯瓦夫国王也派出了第三线军队与之迎战,击溃了条顿骑士团最后几个旗连。骑士团大部就歼,雍宁根大团长以下的骑士团所有高级指挥官全部战死。会战以波兰-立陶宛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告终。此后联军进入骑士团领地,敌城市与城堡不战而降。7月25日,瓦迪斯瓦夫二世和维托尔德大公的军队乘胜追击,逼近马尔堡,但因行动分散,攻城未果。围城两个月,毫无结果,联军遂撤回波兰王国境内,骑士团免于全军覆没的命运。1411年2月,经匈牙利国王齐格蒙特•卢森堡调停,波兰-立陶宛和条顿骑士团签订了托伦和约:在瓦迪斯瓦夫二世和维托尔德死后,立陶宛将收回日姆兹,波兰则收回多布任地区,东波麦拉尼亚仍处在骑士团占领之下。此外,骑士团还向被兰-立陶宛赔偿l0万布拉格格罗什的战争损失。和约的宽容条件同战争的伟大胜利相比是很不相称的,这主要是由于德、匈等国干涉和威胁的结果。但是,格伦瓦尔德的胜利使骑士团毕竟再也不能拥有以前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了。(坦能堡会战 波兰方面史料称为格隆瓦尔德会战,德国方面史料称为坦能堡会战)

[attach]1955853[/attach] 1410年坦能堡会战

  尽管托伦和约的条款是非常宽容的,但骑土团仍不履行和约条款,拒绝偿付赔款,并且不断制造边境事件。于是在1414年和1419年,瓦迪斯瓦夫二世国王对骑士团又发动了两次战争。1422年9月27日,双方在梅尔诺湖畔签订了和约,波兰没有取得重大的领土收获,而立陶宛却收复了日姆兹。梅尔诺和约结束了近200年的波兰-立陶宛同骑士团的冲突,制止了骑士团的侵略扩张。
  此时,波兰的国力,已经逐臻于历史的顶峰,成为了东欧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
  瓦迪斯瓦夫二世的时代,正好是捷克胡斯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布拉格大学校长胡斯公开揭露教会的腐化堕落,要求实行宗教改革,没收教会财产。1415年,这位不屈的斗士被烧死在康斯坦兹宗教会议的火刑柱上,并因此引发了捷克长达15年的反抗运动。作为邻国,波兰也被波及,有众多骑士和下层民众参加。瓦迪斯瓦夫二世最开始持中立态度,不过在1423年,他终于同德意志国王齐格蒙特·卢森堡化敌为友,加入到镇压胡斯运动的行列之中,在国内对胡斯派进行了疯狂迫害。
  波兰前任国王路易一世曾给予波兰贵族以众多特权,如减税、不需要在境外承担军事义务等,瓦迪斯瓦夫二世作为又一位入主波兰的外国人,面对复杂的形式,为巩固统治,不得不又一次讨好贵族,他在1432年《克拉科夫特许状》的条文中,承认并扩大了给贵族的特权;而同时,为了压制立陶宛境内的反对两国联合的贵族声音,瓦迪斯瓦夫二世也让立陶宛贵族得到波兰贵族的所有特权。因此,波兰的等级君主制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没有像西欧各国和俄国那样演变为君主专制,而是朝着独特的贵族民主制发展。

[attach]1955863[/attach] 瓦迪斯瓦夫二世统治下的波兰


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
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
在位 从1377年起为立陶宛大公国公爵(后来为最高公爵);从1386年起为波兰国王
加冕 波兰国王:1386年3月4日于瓦维尔主教座堂
出生 大约1348年
维尔纽斯
去世 1434年6月1日 (86歲)
格洛德克-雅盖隆斯基(现在的乌克兰赫罗德克)
葬于 瓦维尔主教座堂

子女 艾尔兹别塔·波尼法齐雅,雅德维加
     瓦迪斯瓦夫三世,†卡齐米日四世
王朝 雅盖隆王朝
父亲 阿基尔达斯
母亲 特维尔的乌里亚娜·亚历桑德罗芙娜

PS:波兰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显克维奇写的一部优秀历史长篇小说《十字军骑士》。反映的就是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波兰和立陶宛联合抗击条顿骑士团的侵略,并在格隆瓦尔德(即坦能堡会战)一战取得历史性胜利的一段光辉历史。
作品以14世纪末、15世纪初波兰王后雅德维迦去世至格隆瓦尔德战争结束这段时期为历史背景,主要叙述年轻的主人公兹皮希科为维护民族尊严,发誓要拔下十字军骑士的头目、骄模不可一世的里赫顿斯坦头上的孔雀毛冠饰,后遭到十字军种种迫害,幸亏心地善良的达奴莎姑娘及时挽救,他才得以摆脱厄运。小说以尤兰德一家惨遭骑士团残害和马奇科叔侄的种种经历为主要线索,又设置了许多插曲和支线,交织成一个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相互关联的结构网。作者的叙述错落有致,流畅自然,情节的展开时而如蛟龙腾跃,江河奔涌,时而如清溪潺潺,充满了诗情画意。整部作品曲折生动,高潮迭起。这种严密的构思和布局为一个主题服务,那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十字军骑士团是波兰和立陶宛人民不共戴天的宿敌,消灭他们合乎天理,顺乎人情。

[attach]1955886[/attach]


[attach]1955887[/attach]
亨•显克维奇

[ 本帖最后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9 23:26 编辑 ]
作者: howking    时间: 2009-6-19 23:31:33

原来看这帖子,原以为立马会沉,没想到坚挺到现在,没说的,咱们游侠牛人就是多~这都成历史普及教育了~
作者: 秋刀鱼和你    时间: 2009-6-20 01:19:28

想不到这不经意的一贴引出无数历史达人,赞一下。   
  (PS:伊达,我只怀念你的菊花而已)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20 14:59:16     标题: 回复 #42 howking 的帖子

哈哈无聊吗,不好意思LZ借你这贴无差别跑题乱入[嘿嘿嘿]
作者: 我是卡戎    时间: 2009-6-20 21:32:35

原帖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19 11:54 发表
呵呵卡戎又出题喽:1561年立沃尼亚骑士团转化为世俗德库尔兰德公国这个我前一个贴已经贴出楼,呵呵真不该班门弄斧哦把高人给引出啦楼!关于他所创下的世界记录倒是不太清楚喽,愿闻其详烦请赐教喽 ...

世界上拥有殖民地的国家中最小的宗主国,
ps利沃尼亚骑士团最先世俗化建立的是利沃尼亚公国,后来道加瓦河东岸的地区被立陶宛大公国吞并,西岸发展成了库尔兰和瑟米利加公国,也就是说库尔兰不是一开始就由骑士团建立的

[ 本帖最后由 我是卡戎 于 2009-6-20 21:37 编辑 ]
作者: muhammad    时间: 2009-6-20 22:02:49

本来就分不清 离我尼亚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现在又多了个宝剑 更分不清了
作者: muhammad    时间: 2009-6-20 22:04:30

顺便问下 37楼头像可是大河剧独眼之龙伊达正宗的妻子XXX(名字忘了。。)
作者: 我是卡戎    时间: 2009-6-21 00:19:12

原帖由 muhammad 于 2009-6-20 22:02 发表
本来就分不清 离我尼亚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现在又多了个宝剑 更分不清了

利沃尼亚骑士团、宝剑骑士团、圣剑骑士团都是指的一个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将宝剑骑士团吞并

还有我认为37楼的头像比较像这图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21 21:55:50     标题: 回复 #45 我是卡戎 的帖子

我觉的卡戎TX说的还是有点不对,建国时间有点差异!见以下资料
利沃尼亚公国[1](波蘭文:Księstwo Inflantskie[2];拉丁文:Ducatus Ultradunensis; 拉脱维亚文:Pārdaugavas hercogiste)是一个存在于1561年至1621年,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封地。
利沃尼亚自利沃尼亚骑士团因维尔纽斯联合和利沃尼亚联邦在利沃尼亚战争解体团员还俗并改宗路德宗,,于1561年起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利沃尼亚部分地区,构成了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而现在的爱沙尼亚西南部和拉脱维亚东北部,包括现在的维泽梅和拉特加尔被割让给立陶宛。
在1566年, 根据利沃尼亚地主和立陶宛当局签署的联合条约,他被称为利沃尼亚公国扬·谢罗尼莫维迟·乔德基维迟变为公国第一位总督(1566年-1578年)。直到1569年,变为立陶宛大公国的一个省。在1569年卢布林联合后,它变为波兰王国王冠领地和大公国的共管国。
(由此可见利沃尼亚公国最早也是1566年建国!而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最迟建国于1562年早于利沃尼亚公国4年!关于此公国我有点手痒喽放在下一贴开普)
公国的部分地区在波兰瑞典战争中被瑞典帝国征服,并在1629年他们的收获在奥特马克条约中被承认。联邦保留文登省,重命名为因弗兰提省,直到1772年被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俄罗斯帝国吞并。头衔"利沃尼亚大公"被后来的俄罗斯沙皇使用。(也就说还是库尔兰公国建国在前,利沃尼亚公国建国在后!)

Księstwo Inflantskie (pl)
Herzogtum Livland (de)
Ducatus Ultradunensis (la)
利沃尼亚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侯国,后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

[attach]1958331[/attach]

紋章

[attach]1958332[/attach]

1618年杜里诺休战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主要地区,上面为现在国界。利沃尼亚为暗灰色,中右方,位于现在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瑞属爱沙尼亚为绿色。



首府 菲林 (维尔扬迪)
北纬58度22分,东经25度36分
宗教 罗马天主教
政體 公国
立陶宛大公和波兰国王
- 1573年–1575年 亨利三世·德·瓦卢瓦
- 1576年–1586年 史蒂芬·巴托利
- 1588年–1632年 齐格蒙特三世
总督
- 1566年–1578年 扬·谢罗尼莫维迟·乔德基维迟
歷史時期 中世纪
- 维尔纽斯条约 1561年11月28日
- 波瑞战争  
- 奥特马克条约 1621年
- 第一次瓜分波兰 1772年8月5日

PS:37楼那位的头像确为2003年NHK大河剧《利家与松-加贺百万石物语》中松的扮演者松岛菜菜子

[ 本帖最后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21 22:52 编辑 ]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21 22:32:50

继续发图贴,呵呵这次再说下利沃尼亚骑士团的还俗后建立的另一个公国,这个公国其实也出现在帝国全面战争中!就是那个那个国土面积小又积极好战被广大玩家深恶痛绝的国家(北方诸国包括普鲁士开局必灭之)—“库兰”!
其实他的正式名称应为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也有称库尔兰德公国)

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拉丁文:Ducatus Curlandiæ et Semigalliæ,波兰文:Księstwo Kurlandii i Semigalii,德文:Herzogtum Kurland und Semgallen,拉脱维亚文:Kurzemes un Zemgales hercogiste)是一个位于波罗的海地区,在1562年至1791年存在的,隶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隶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公国。在1791年,它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但在1795年3月28日,在第三次瓜分波兰时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呵呵 [阿陀弥佛] 倒霉的国家)
这也是一个存在于1918年3月8日至9月22日的,在战时成立的短命国家的名称。计划为波罗的海公国的一部分,受德意志帝国统治,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德国放弃波罗的海地区这一事情妨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成为拉脱维亚的一部分。

[attach]1958308[/attach]

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地图(大约1600年绘制)

在1562年利沃尼亚战争时期,利沃尼亚联邦解体,德国骑士团宝剑骑士团解散。在此基础上的维尔纽斯条约规定,爱沙尼亚南部和拉脱维亚北部被割让给立陶宛大公国,并于1566年形成了利沃尼亚公国(Pārdaugavas hercogiste)。道加瓦河西岸和波罗的海之间的拉脱维亚地区变为了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名义上的立陶宛大公国附庸国。
宝剑骑士团最后的大团长哥达·凯特莱变为了第一位库尔兰公爵。骑士团的其他成员成为了库尔兰贵族,它们拥有的封地成为了他们的土地,并一直到现在都是。总之,凯特莱获得了新公国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米塔乌(叶尔加瓦)成为了新的首都,议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
库尔兰的一些地区并不属于公国。宝剑骑士团已经将格洛比那(Grobiņa)地区(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借给普鲁士公国。另一个地区皮奥特尼主教区,也被称为"库尔兰主教区"(在西库尔兰的文河流域),属于丹麦国王的儿子马格努斯。他承诺在他死后把它交给库尔兰公国,但这个计划失败了,到了后来威廉·凯特莱才夺得了这个地区。
和骑士团其他成员一样,凯特莱为德意志人,并将公国建立为和德意志国家一样的国家。当哥达·凯特莱在1587年死去时,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和威廉变为了库尔兰公爵。它们在1596年将公国分为了两个部分。弗雷德里克获得了东部,瑟米利亚(Zemgale),并居住在叶尔加瓦(米塔乌)。威廉拥有西部,库尔兰(Kurzeme),并居住在库尔迪加(Goldingen)。在他与普鲁士公爵的女儿结婚时,又得到了格洛比那,他也夺得了皮奥特尼地区的控制权,但最终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击败。这时,他发展了金属制造业,建造了很多船坞和新船将库尔兰的资源运至其他国家。
不过,公爵和地主的关系相当不好。此外,库尔兰公国的统治者,波兰立陶宛联邦支持地主。威廉对地主表达了他的失望,但这个冲突在1616年通过对他的罢免后结束了。最终,威廉离开库尔兰上国外度过余生。于是,弗雷德里克在1616年后变为了库尔兰的唯一公爵。
从1600年至1629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和瑞典之间发动了主战场位于里加的一场战争。结果瑞典获得了拉脱维亚中部和北部的控制权,那些地区变为了瑞属利沃尼亚。联邦保留了利沃尼亚公国的东部,此后在波兰语中称为因弗兰提省(Inflanty)。库尔兰也参与了这场战争,但没受太多损失。
在下一个公爵,雅各布·凯特莱统治下,公国达到了巅峰。在他在西欧的旅行期间,雅各布变为了重商主义的热切拥护者。金属制造业和造船业变得更发达,火药厂开始生产火药不仅与邻近国家产生商贸关系,也与英国,法国,荷兰共和国,葡萄牙王国等等国家产生贸易关系。雅各布设立库尔兰公国的商船队,其主要港口设在文岛和里堡。
就是这样一个小公国居然也在海外拥有一块自己的殖民地(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也是卡戎同学所提到的殖民地最小宗主国呵呵是够小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创世界记录喽!)
殖民


[attach]1958307[/attach]
大库尔兰湾纪念碑,摄于多巴哥岛

库尔兰殖民及库尔兰在美洲的殖民
在1651年公国建立了它在非洲的第一个殖民地,冈比亚河的圣安德鲁岛,并在那里建立了雅各布港。主要出口货物包括象牙,黄金,毛皮和香料。此后不久,在1652年,库尔兰建立了另一个殖民地,位于西印度群岛的多巴哥岛。那里的主要出口货物为糖,烟草,咖啡和香料。
虽然在这个时候,库尔兰大公国仍然是瑞典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为利益争夺的对象。在1655年,瑞典军队进入大公国的领土,而且波瑞战争(1655年-1660年)开战。瑞典军队俘获雅各布公爵(1658年-1660年)。在此期间,荷兰接管库尔兰的殖民地,而且商船队和工厂被毁。这个战争在奥利瓦条约休战(1660年)结束。库尔兰在条约的基础上夺回多巴哥,并直到1689年继续占领这个地区。雅各布公爵着手恢复商船队通航,工厂复产,但库尔兰大公国再也不会达到战前的繁荣水平。

衰落
在雅各布于1682年去世时,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卡齐米日成为下一位公爵。在他的统治期间,产量逐渐下降。公爵对迷人的庆祝活动更有兴趣,并花比他拥有的更多的钱。这使他不得不把多巴哥卖给英格兰。他于1698年逝世。在此期间,联邦加强其在公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此外,俄罗斯也对该地区感兴趣。
下一个公爵,弗雷德里克·威廉·凯特莱在他1698年继位时只有6岁,并由他叔费迪南德——一位波兰将军摄政。在大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时期瑞典和俄罗斯,以及其各自的盟友——联邦,萨克森和丹麦开战。战争的结果为,俄罗斯自1710年起获得了拉脱维亚中部的控制权,俄罗斯有如此强的影响令它的大使彼得·贝斯图哲夫成为了公国最强大的人。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受到了来自弗雷德里克·威廉的承诺,他会与沙皇的其中一个侄女结婚。因为这个承诺,彼得大帝希望在库尔兰增强俄罗斯的影响力。所以在1710年,弗雷德里克·威廉与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后来的俄罗斯女皇)结婚,但在他返回圣彼得堡时,他便病死了。从1711年至1730年,安妮作为女公爵统治库尔兰。
在弗雷德里克·威廉死后,公爵未来的候选人为费迪南德·凯特莱,但他住在但泽。因为法律规定公爵应住在大公国,所以议会不承认他。由于费迪南德是凯特莱家族的最后一位代表,一些不寻常的候选人在此期间尝试获得公爵头衔。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是赫尔曼-莫里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私生子。在1726年他被选为公爵,但只能用武力维持其权力至下一年。俄罗斯厌恶他并派一支军队至西库尔兰以摧毁莫里斯的基础。结果莫里斯不得不离开库尔兰,俄罗斯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凯特莱家族最后一位成员,名义上的库尔兰公爵费迪南德于1737年死亡。弗雷德里克的妻子与俄罗斯女王,安娜·伊凡诺芙娜在1737年任命恩斯特·约翰·冯·比隆为库尔兰公爵。
冯·比隆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大量资金支持,并投资于建造业——例如,伦达尔皇宫由意大利知名设计师巴尔托洛梅奥·拉斯特里设计。安娜·伊凡诺芙娜于1740年逝世,导致冯·比隆在第二年流放至西伯利亚。在那里,他通过公爵委员会,继续控制公爵,并接受波兰国王。虽然,库尔兰领主厌恶那样甚至拒绝公爵委员会的管理。
在他的表妹玛利亚·特蕾西亚 (奥地利)的支持下,路易斯·恩斯特在1741年6月27日被选为恩斯特·约翰·冯·比隆的继任者,但同时,在圣彼得堡才能批准这一头衔,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在1741年12月6日发动政变,而路易斯·恩斯特也失去了头衔。
完全独立
国王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放弃对库尔兰地主的反对,并选择他的儿子卡尔·克里斯蒂安·约瑟夫 (萨克森)为下一个公爵。因此,库尔兰公国再次出现了同时出现两公爵的局面。局势变得极为紧张——一部分地主接受恩斯特·约翰·冯·比隆,其他人则接受萨克森的卡尔。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2年在位)解决了这个情况——让恩斯特·冯·比隆至1763年开始流放。通过这样做,她解决了在库尔兰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影响增加的问题。不管怎样,政治斗争已经耗尽了恩斯特·比隆的精力,他在1769年将公爵的称号转给了他的儿子彼得·冯·比隆。但是,在库尔兰政治依然动荡。一些领主支持联邦,而一些支持俄罗斯。最终,在它和盟友开始第三次瓜分波兰(1795年)时决定进一步毁灭库尔兰。彼得·冯·比隆在1795年将他的权力交给俄罗斯,这给了俄罗斯一个“好消息”。签署了1795年3月28日的最后协定后,库尔兰公国不复存在。

库尔兰公爵
1.哥达·凯特莱(1561年–1587年)
2.弗雷德里克·凯特莱(1587年–1642年)与威廉·凯特莱(1587年–1616年)
3.雅各布·凯特莱(1642年–1682年)
4.弗雷德里克·卡齐米日·凯特莱(1682年–1698年)
5.弗雷德里克·威廉·凯特莱(1698年–1711年)
6.费迪南德·凯特莱(1711年–1737年)
7.恩斯特·约翰·比隆(1737年–1740年)
8.路易斯·恩斯特(1741年6月27日-12月6日)
9.公爵委员会(1740年–1758年)
10.卡尔·克里斯蒂安·约瑟夫(1758年–1763年)
11.恩斯特·约翰·比隆(再次当选)(1763年–1769年)
12.彼得·冯·比隆(1769年–1795年)


Ducatus Curlandiæ et Semigalliæ (la)
Kurzemes un Zemgales hercogiste (lv)
Księstwo Kurlandii i Semigalii(pl)
Herzogtum Kurland und Semgallen(de)
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 诸侯国
1562年 – 1795年

[attach]1958309[/attach]

国旗

[attach]1958310[/attach]

国徽

首都 米塔乌 (叶尔加瓦)
北纬56度39分,东经23度43分
语言 德语,拉丁文¹
宗教 信义会
罗马天主教
政府 君主制
库尔兰公爵  
- 1559年–1587年 哥达·凯特莱³
- 1769年–1795年 彼得·冯·比隆
历史年期 瓜分波兰
- 维尔纽斯联合 1562年
- 殖民收购 1637年–1666年
- 第二次瓜分
    (独立)  
1791年
- 第三次瓜分 1795年3月28日
面积
- 1870 27,286 km²  
人口
- 1870 est. 619,154 人
     密度 22.7 人/km²  
- 1897 est. 674,437 人
     密度 24.7 人/km²  

1.也包括利沃尼亚语和拉特加利亚语
2. 格尔丁根 (库尔迪加)在被哥达·凯特莱的两个儿子瓜分时,也为首都
3. 哥达·凯特莱自1559年起为宝剑骑士团的最后一位大团长,在他创造“库尔兰公爵”头衔后,撤消了这个头衔

[attach]1958311[/attach]

1740年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

[ 本帖最后由 sonycat1257 于 2009-6-21 22:56 编辑 ]
作者: 风魔小五狼    时间: 2009-6-22 06:07:08

不太喜欢条顿的头盔,为什么要弄上个鹿角,有什么来头么?
作者: sonycat1257    时间: 2009-6-22 11:19:02     标题: 回复 #51 风魔小五狼 的帖子

一说是代表他们的军阶,就像罗马帝国的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一样。
还有种说法表的是战士的等级。以及增加威势与气势!其实都差不多装饰性大于实用性而且这个头盔实在是显得很笨重!




欢迎光临 游侠NETSHOW论坛 (https://game.ali213.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