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名人墓地(供养塔)
通过墓地(供养塔),我们可以一窥日本人的生死观。日本人对生、死的观念,同中国人相比较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从这些墓地(称“供养塔”),我们可以大致看出:
一、相对来说,日本人整体上并不重视自己(及自己先人)墓地的建筑,大概是因为崇尚死后归于自然的平淡精神,有一点自然主义的倾向。这些墓地跟同时代中国相似地位的人的墓地或其他纪念场所的规格根本没有可比之处,按照中国人的观点,简直就是乡间的野坟。中国地位显贵的人都在死后大造坟墓,甚至在生前就开始自己亲力经营建筑坟墓,同时也特别强调以陵墓的规格,突出自己生前的身份与地位,这和这些日本陵墓形成鲜明对比。
二、一般来说,这些墓地除了特别知名的几个政治地位较高的历史人物,不同人的墓地大小,和其生前的地位(如官位、封地、名声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许多资料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几个室町幕府大将军及其亲戚的墓简直是不值一提,可谓是相当之简陋。
三、历史上政治斗争中失败、名誉扫地、甚至被视为罪人的人,其墓地规格和那些在斗争“正面人物”并没有系统性的区别。有时候,这些“罪人”的墓比正面的地位很高的大名的墓还要豪华。
四、这些墓很多是混在一起,或者在不起眼的乡间或城市的角落里。在观看日本电影电视时,我们偶然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墓园,这种小小的供养塔。
五、这些墓地多是公开的,露于地上的,并非隐蔽的。中国的封建达官显贵的陵墓很多藏于地下,害怕别人窃墓,害怕别人进行报复性破坏,希望死后清静。从这些日本墓地揣测,里面也没有多少东西,不像中国大搞陪葬品,因此不用害怕别人窃墓,另外似乎也不怕敌对者恶意的破坏,这说明日本人对墓园的一种态度,大约是肃然起敬、不去骚扰的态度。日本历史也不同于中国的习惯,没有“鞭尸”这种习惯,对人死后报复。如果我是明智光秀的后代,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我一定很害怕别人来破坏我先人的坟,得把它搞得隐蔽点。
六、这里说的战国时代大约是在十六、十七世纪,距离现在四、五百年。间隔时间如此之久,坟墓还能保存下来,充分说明了问题,即人们对坟墓的尊重。政治观点和利益针锋相对的政敌、仇人的墓,互相都能保存下来,未遭到破坏。如果在中国,早把仇人的祖坟给掘了,最终坟到哪里都找不到。像日本这种可以到处去考证四、五百年前的名人(而且是战国时代这样到处是撕杀和仇恨的年代)散布在乡间的墓,在中国也是难以想象的。
综上所述,供养塔在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管你生前如何,死了都是差不多的。大抵如此,不会相差太远。再概括一次,我们发现,这些墓地体现几个精神:
1.一是自然主义精神,死后归于平淡,并没有大肆耗费人力物力修建坟墓工程。
2.二是一定的平等主义。至少从这些“领导干部”看来,死后大家都差不多,无论生前的地位、名声、财富、荣誉、“罪”与“恶”。
3.三是“群众路线”,扎根于基层,不搞太多神秘的东西,比如像秦始皇陵墓这样夸张的行动。日本人的一个小塔就立在那里,也不躲着你。
此处为原图下载地址链接:http://www.91files.com/?OADEHG28TWZEBULR5P4B
本多忠勝
柴田勝家
長宗我部元親
崇源院
大谷吉継
大内義隆
大友義鎮
丹羽長秀
島津家久&島津光久&島津纲久
島津義弘
島津義久
島清興
德川家康
淀殿
蜂須賀正勝&蜂須賀家政
服部半蔵
福島正則
高坂昌信
宮本武蔵
鍋島直茂
黒田孝高
戸次鑑連
加藤清正
今川義元
九鬼嘉隆
可児才蔵
豊臣秀吉
豊臣秀長
豊臣秀頼
鈴木重秀
柳生宗矩
龍造寺隆信
馬場信房
毛利元就
明智光秀
尼子経久
蒲生氏乡
前田利家
浅井長政
浅野内匠头
三好長慶
山本勘助
山科言继
山中幸盛
上杉謙信
上杉景虎
石田三成
柿崎景家
松平忠吉
松永久秀&松永久通
陶晴賢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武田勝頼
細川藤孝
小西行长
小早川隆景
穴山梅穴
伊達政宗
斎藤道三
真田昌幸
真田幸村
織田信長
織田信忠
竹中重治
足利义晴
足利義輝
足利義昭
原帖由 awenracious 于 2009-5-11 07:51 发表
看了一些人的留言...
覺得好像非常多人不了解供養塔的意義....![]()
![]()
看來很多人都被中國文化影響...好像有權有勢的死後一定也要大排場才行...[汗水]
我比較喜歡日本這種方式(生死關)...
欢迎光临 游侠NETSHOW论坛 (https://game.ali213.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