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NETSHOW论坛
标题:
日军少见的冲锋枪
[打印本页]
作者:
秋之回忆n
时间:
2008-6-30 19:24:16
标题:
日军少见的冲锋枪
给大家了解下
[attach]1311827[/attach][attach]1311828[/attach][attach]1311829[/attach][attach]1311830[/attach][attach]1311831[/attach][attach]1311832[/attach][attach]1311833[/attach][attach]1311834[/attach][attach]1311835[/attach][attach]1311836[/attach][attach]1311837[/attach][attach]1311838[/attach][attach]1311839[/attach]
作者:
wthwhy123
时间:
2008-6-30 19:36:56
跟鬼子一样,都一副怪胎的样子。
作者:
tyw1983923
时间:
2008-6-30 20:43:15
有没有这种枪的具体的数据啊
发出来看看下 可以和同时期的冲锋枪相比下啊
作者:
ct911
时间:
2008-7-1 00:33:04
这就是传说中关东军的百夫长冲锋枪吗!!!!
作者:
水连珠
时间:
2008-7-1 00:48:27
上图是百式,下图是南部式,都发射8毫米南部手枪弹——就是王八盒子的子弹。
作者:
水连珠
时间:
2008-7-1 00:52:32
修正一下,图原来很多啊,刚才没刷出来。
还有MP18I,可能是从中国战场缴获的,有32发弹匣,也有蜗形弹鼓(捷克斯洛伐克军官手中的)。
作者:
csm101blk
时间:
2008-7-1 01:43:33
这玩具在荣誉勋章血战太平洋里出来过....说实话,没的用才拿这个来凑数的....
作者:
woffman
时间:
2008-7-1 12:36:54
只知道百式冲锋枪
作者:
FKY
时间:
2008-7-1 13:16:19
小日本也就这鸟枪, 单兵武器没个能和美军比的
作者:
wm198223
时间:
2008-7-1 15:09:43
基本上无用,还不如阎锡山的山西造。
山西造可是从中原大战之前就大规模量产的,工艺还是比较过硬的。
是仿美国的汤姆逊。
作者:
c91
时间:
2008-7-1 16:33:26
日本枪,只知道歪把子(至今不知道学名叫什么),38大盖儿,王八盒子,和百式.
作者:
BF1942
时间:
2008-7-1 16:43:46
原帖由
c91
于 2008-7-1 16:33 发表
日本枪,只知道歪把子(至今不知道学名叫什么),38大盖儿,王八盒子,和百式.
“歪把子”主要指日本南部大正11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
绰号由来: 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在大正十一年(即1922年)由日本著名枪械专家南部骐次郎于名古屋兵工厂精心研制定型并装备部队的一型班用轻机枪,也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最多的一型班用自动武器。在中国一般老百姓当中,说得清日本鬼子武器型号、年式的虽然不多,但提起“歪把子”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有的场合,“歪把子”甚至成了老式轻机枪的代名词。“歪把子”是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给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这个俗名既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又蕴含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与仇恨。日本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的人机工程。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
诞生背景
“歪把子”何以如此“怪异”、与众不同?首先要从当时日军对一线步兵班、组支援武器的战术使命和战技要求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出现了新一轮军备竞赛和军事思想变革的风潮。日本军国主义当然不甘落伍,而且更有争头牌之势。为了增强一线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欧美列强军队的做法,日本开始为步兵班、组设计一型由1~2人操作使用的自动武器——轻机枪。日本陆军对这一型轻机枪的总体战技要求,至少做了如下考虑: 首先,自动武器编入班、组,必定增大一线步兵的弹药消耗量,因此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弹药保障问题。在此之前,日本陆军一线步兵的班、组没有装备过自动武器,都是使用非自动的“三零”式步枪或“三八”式步枪。弹药保障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弹药的数量问题,即要确保“够用”;其二是弹药的型号问题,即要确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确保“弹药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枪和机枪使用同一种枪弹,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中弹药保障的方便性。
第二,日本陆军还进一步考虑了一线步兵在战斗中使用弹药的方便性问题。要求这一型即将编入一线步兵班、组的自动武器,应使用与步枪一样的供弹具!也就是说,机枪要使用步枪那种5发一排的弹夹供弹。如此这般,一线步兵就实现了供弹具通用。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弹药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简化了工厂生产特别是弹药包装方面的环节,难怪我们所见在战争年代缴获的整箱日本6.5mm步枪弹,都是把枪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一同存放,几乎从来没有散弹包装的,而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在强调步、机枪弹药通用的同时,还强调步、机枪供弹具通用,在七十多年以前,应该说是一个相当超前的观念,当然也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观念。步、机枪同弹药、同供弹具,打开一箱弹药,步枪手可以直接使用,机枪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战斗中,可以把步枪手的枪弹收集起来供机枪使用;机枪坏了,或为了节省弹药,可以把剩下的枪弹分给步枪手使用。这种基于战斗使用又服务战斗使用 ,“方便使用、方便保障、方便生产” 的思想,的确是可取的。然而,在整个二战期间,参战各国事实上仅仅实现了步、机枪弹药的通用,而供弹具的通用,直到1950年代中期,才由苏联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的AKM步兵枪族得以实现。
机枪作为自动武器,要能通用步枪这支非自动武器的5发弹夹,这就意味着这挺轻机枪必须实现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必须具有一个能够承载和储放步枪5发弹夹的平台;其二,必须能够满足机枪自动射击的要求,并能把步枪弹夹式供弹具上的枪弹连续不断地送入进弹位置。于是乎,围绕军方的战技要求,日本的第一型制式轻机枪,就在设计上和制造上,使出当时日本工业科技水平“浑身解数”的情况下,被打造了出来。
结构怪诞
这是世界上一挺绝无仅有的轻机枪!当你亲眼看到它,特别是能够如此这般地摆弄一番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产生与笔者相同的感慨,说这挺轻机枪体现了当时日本工业科技的最高水平,一点也不为过。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尽管我们现在可以运用诸如冲、铆、焊乃至精铸等一系列早已相当成熟的制造工艺,甚至数控机床的现代加工手段,要搞出一挺同样的“歪把子”,也绝非易事。可想而知当时用纯机加的手段,把整块的钢铁生生抠出那么复杂的形状来,还真的不容易。足见始作俑者们的刻板和执着,当然也不乏笨拙。
从“歪把子”的结构设计上看,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遵从并且创造性地实现军方对战技性能的要求;二是力图最大限度地吸收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枪械原理。在自动方式上,“歪把子”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其自动机组件的总体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基本上是当时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机枪普遍采用的方式。我们说“歪把子”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轻机枪,主要是它在供弹方式上独树一帜。当然,这也是“歪把子”最大的特色所在。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权且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非自动步枪的供弹方式。对于使用5发弹夹的非自动步枪来说,其装、退弹的程序是在完全手动的情况下完成的: !
——向后拉枪机且将其定位;
——将装有5发枪弹的弹夹插入弹夹导槽;
——用右手拇指正直地向下将弹夹上的枪弹压入步枪的弹仓;
——从弹夹导槽中抽去空弹夹;
——推枪机向前,使第一发枪弹进入弹膛。要自动地完成使用弹夹装填发射的程序,就必须解决自动地向枪内压弹和自动地把空弹夹排出来这两个关键性的技术,而且,这个过程还必须不断地重复以适应机枪连续发射的要求。同时,为了确保一定的火力持续性,供弹装置必须一次放入数个装满5发枪弹的弹夹,而且又必须逐个弹夹压弹,一发一发地进膛。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既各自做功又密不可分,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整个供弹系统出现故障。为了达到战技要求,“歪把子”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在这个“漏斗”的前面,装有一个带弹簧轴的压弹盖板,当要向“漏斗”中装入枪弹时,先向前上方扳开压弹盖板,接着向“漏斗”中放入6个弹夹,然后扳回压弹盖板,使“漏斗”中的枪弹被盖板压住。这样一来,既可确保枪弹不致从 “漏斗”中掉落出来,又可使枪弹稳固地保持在进弹位置上。接下来,就该解决连续向枪内压弹的问题了。在这一个环节上,应该说“歪把子”成功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弹链供弹机枪的供弹原理。在“歪把子”的枪机框上,开了一个斜向导槽, “漏斗”底部的拨弹臂凸块置于斜向导槽之中。当拉动枪机(包括枪机在射击中前后往复运动)时,拨弹臂凸块在枪机框斜向导槽的作用下,随之做横向往复运动,拨弹臂上的拨弹齿则将弹夹上的枪弹不断地拨压到进弹口部,枪机复进时,推弹上膛击发。由于弹夹被“漏斗”两侧壁限制不能左右移动,故当拨弹臂向枪内拨弹时,空弹夹被留在“漏斗”之中,当最上面的弹夹的枪弹在自身质量和压弹盖板的压迫下进入进弹位置时,最下面的空弹夹则从“漏斗”下面的开口中漏出。说到这里,我们对“歪把子”的供弹过程算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事实上,“歪把子”供弹机构“上压、横进、前推、下漏” 的协调和默契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循环机械运动,搞出来不容易,用起来也不简单。实战证明,枪械的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可靠性则越糟。“歪把子”采用的这种供弹方式,结构与动作过于复杂。而这种机构动作的高复杂性,同时也就埋下了高故障率的隐忧。首先,“歪把子”对于气象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先是在我国东北地区低温严寒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于是采取了把油壶装在装弹机旁边,随时为机件和枪弹涂油的办法来保持可靠性的办法,这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枪械中是很少见的;后来在东南亚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甚至连油壶也无济于事了。事实上,“歪把子”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然而,到哪里去找这样理想的作战条件呢?不要说是冰天雪地、阴雨泥泞,就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条件下打仗,摸爬滚打,曝土扬尘的情况通常也在所难免。干干净净涂一点油,倒也无妨,要是在曝土扬尘中涂油,机件和枪弹上可就积存“油泥”了。其次,采用这种供弹方式,使“歪把子”的人机工程极为恶化。为了能够顺利地把枪弹从弹夹上一发一发地拨进弹膛,必须在弹膛旁边的输弹线路上,拥有不少于5发 6.5mm步枪弹底缘直径之和的一段距离,为此,能够盛装6个弹夹的枪弹的装弹机,只能偏置于枪身轴线的一侧(“歪把子”装弹机的外沿至枪身轴线的横向尺寸约不小于100mm)。轻机枪在一线步兵班、组中是使用最频繁、使用强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机枪人机工程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战斗效能的发挥以及战场生存能力的强弱。总的来说,“歪把子”是一挺独具特色的机枪,但也的确不是一挺性能良好的机枪。早期曾被日军步兵视为珍宝,倍受呵护,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被弹匣供弹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所取代。抗战初期,中国抗日军民也很看重“歪把子”,而且每战必欲虏之而后快,但到后来,正规部队使用的并不太多,但凡能用上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部队,决不会用“歪把子”。倒是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使用“歪把子”的多一些。到后来,缴获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在抗日武装力量中逐渐取代了“歪把子”的地位。建国以后,直到1960年代上半期,我国的一些民兵分队还有使用“歪把子”的。现在,那些从日本侵略军手中缴获的“歪把子”,当然地并且毫无疑义地成为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铁证!
日本南部大正11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443mm
全枪长:1100 mm
重量:10.2 kg
装弹数:30-50发容弹量弹仓
发射速度:500发/ 分
子弹初速:730 m/sec
尺标射程:2200m n20O
最大射程:3200m
“歪把子”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款轻机枪,其供弹系统是日本人的独创。一些使用过的老八路反应其优点是射击精度较高,重量较轻。虽然与二战中的其它著名轻机枪相比有一些固有缺点。但是在二战轻武器中有它的一席之地。
来源:铁血
[
本帖最后由 BF1942 于 2008-7-1 17:27 编辑
]
作者:
840206
时间:
2008-7-1 16:47:16
别小看百式,还是有优点的。百式冲锋枪持续射击时的后座相当小,便于控制,性能在二战初期能排到中上的。
没有必要因为是日本武器就狂贬。
作者:
840206
时间:
2008-7-1 16:50:26
但日军不重视冲锋枪的使用。
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全军步兵武器都实现了自动、半自动化,再加上弹药供给充沛,所以步兵火力远远胜于日军。日本人自己也说过,每向美国佬发射一发子弹,都招来至少600发子弹还击。
作者:
314160293
时间:
2008-7-2 08:50:05
- -LS的先注意一下 太平洋初期的时候 海军陆战队 USMC 步枪兵还只是用 春田步枪的.... 不过当时冲锋枪就顺便替代班用轻机枪的位置 由于丛林战 近距离就算使用.30机枪也发挥不了什么过大的作用,因为近距离战多,加上丛林战并不适合过重过长并且需要2人小组才能使用的武器.,相反 当时的汤普生是初期的版本... M1928 以及1928A1....1928是用弹鼓的... 并且当时是没护木的...护木位置是个小握把,控制连发时的上仰.... 顺便也成个扫草机了...
当时的近距离战,MC也发展了不少利器咯,如 火焰发射器啊, 堑壕枪(也就是散弹枪)等的
就算到了后期...USMC终于大规模装备M1后.( M1是先装备好陆军后才到MC手上的...)
日本人前期在密林丛林中得到了不少的战果...不要命的拼刺啊,什么拿大刀的行为.....
个人感觉他们只在防守中占上风咯....基本上面对MC获得比较大战果的都是打伏击打出来的...
对攻未必一定够美国佬来咯...如果当时 排除了登陆啊等陆军不适应的情况,只是在地上打的话,就真能达到#14所说的火力了....那时候US就陆军火力猛,MC到后期才有新装备....
说下百式,当时如果真要对比的话 确实是比 当时MC装备的汤普生(M1928) 要好点的
当时的 M1928 枪口上仰太厉害了...就算在加装枪口加上 抑扬器 上仰情况也比 百式 要高得多
譬如:如果双方都是打同样的距离,在连发的情况下双方都打10发子弹,M1928上靶4发弹的情况下,百式就可以上到7发了, 口径不同射速不同, 所有型号的汤普生都是使用.45口径的子弹,也就是11.xx mm口径
而百式的口径却少了一半, 子弹小,威力虽然小了,但单兵就可以携带更多的子弹(...日本仔那五短身材就算了...) 并且后坐都比口径大的要小, 更容易打中目标,
小口径与大口径相比 就像是 拿 轻砖 和拿红砖砸人一样.... 轻砖不重,可以扔多几块,并且更轻,更好掌握, 人家扔1快红砖,你拿轻砖就已经扔多几块了... 想想 哪个造成威力大点???
[
本帖最后由 314160293 于 2008-7-2 08:53 编辑
]
作者:
Airell
时间:
2008-7-2 14:52:37
2战时日本的轻武器都不怎么样。
作者:
duangaoyi
时间:
2008-7-2 16:15:06
不是一般的丑陋!
作者:
wm198223
时间:
2008-7-2 17:16:15
日本人的审美…也就那么回事了,枪确实比较丑。还有就是这玩意实战效果基本没有。
作者:
真红的稻妻
时间:
2008-7-2 18:30:17
你这吗想 配备一把冲锋枪 需要陪多少发子弹? 最少让一个拿冲锋枪的配备200发
算25~30一弹夹 真正打仗的时候 200发不是一会就打完吗
这说日本那吗缺刚才之类的,海军造那大吨位船纯熟浪费.....
作者:
k7466
时间:
2008-7-2 21:36:23
二战中的日军不重视冲锋枪..只有极少数部队有装备..大部分还是三八大盖子..
所以在太平洋上被美军的自动武器捶得落花流水也就不奇怪了..刚开始还能利用夜战捞一点战果..后来夜战也不管用了..
作者:
红马甲
时间:
2008-7-5 15:45:06
楼主请问你图片中的那个藤田兵器研究所的网址是什么。
作者:
秋之回忆n
时间:
2008-7-5 17:25:20
http://www.cww2.net/bbs/index.php
自己找吧
作者:
libindi
时间:
2008-7-7 13:27:25
冲锋枪不合日本人的剑道精神...............................
作者:
alex007
时间:
2008-7-7 16:24:41
丑陋的日本人,丑陋的枪械,恶心
[汗水] [汗水]
欢迎光临 游侠NETSHOW论坛 (https://game.ali213.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