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NETSHOW论坛
标题:
探讨中2里的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sss2804331
时间:
2008-3-15 10:34:55
标题:
探讨中2里的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原因!!
文章解释:此篇文章是转贴,其中有的地方被修改了下.加入了图片让读者更加理解.本文章只是为了拿来和喜欢玩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玩家分享下.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也不存在对历史看法.希望游侠的朋友们喜欢!!
正文:
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 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二、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 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战争准备。
三、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
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
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
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四、蒙古人特殊的装备——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速不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五、中原的新式武器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六、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
因为蒙古骑兵从未象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欧洲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七、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人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即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从这篇文章中就可以充分的说明,为什么在中世纪2全面战争里为什么蒙古军队那么厉害的原因.
蒙古马:
蒙古刀:
蒙古弓:
蒙古弓箭手:
蒙古弓骑兵:
蒙古骑兵:
作者:
sss2804331
时间:
2008-3-15 10:35:48
第一回发这么大的帖子,请高手们嘴下留情.
作者:
sss2804331
时间:
2008-3-15 10:42:00
强烈鄙视看了不回帖的人
作者:
秋之回忆n
时间:
2008-3-15 10:46:08
说实话,这种历史帖中2区n多,lz去找找吧!
作者:
zt841101
时间:
2008-3-15 10:48:16
正在用蒙古,很爽快,兵种少但是都很实用.............
遇到一个大家都很熟的人..............
[
本帖最后由 zt841101 于 2008-3-15 10:53 编辑
]
作者:
T2G01
时间:
2008-3-15 10:49:18
其实拉弓很累得。。。。。。。。。。。。。
没看完 先留下爪印。。。
作者:
leo_mcnick
时间:
2008-3-15 11:12:59
看以前的贴吧!讨论蒙古的贴都逃不过被锁的命运,哈哈
那个嗜血野蛮的民族在人类史上留下的巨大伤疤和对东方的永久的伤害,历史是不会遗忘的!
作者:
sleepingboy
时间:
2008-3-15 11:16:00
关于历史资料.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加以讨论.何况这个所谓的中2中蒙古横扫欧洲的原因和中2没有太大联系.一旦此帖沦为愤青,过激言论者的版战场所,杀无赦.
作者:
wcg1986
时间:
2008-3-15 11:44:35
中二蒙古之所以猛,一是人多经验高,二是将军星多残暴多,三是兵种搭配合理......
作者:
高地民兵
时间:
2008-3-15 11:58:24
很简单嘛,弓骑克重骑,蒙古的主力兵种吧欧洲的主力兵种克完了,那有不胜的道理
很多即时战略游戏里,弓骑打重骑都有攻击加成的,虽然没枪兵打骑兵的加成那么恐怖,但也算较高的了
而且玩中2,弓骑也是很BT的兵种,轻骑兵追到他都很难,重骑兵去追弓骑更是只有挨射的份
对付枪兵,一轮齐射,对方就减员大半,这没话说,枪兵对付弓骑肯定死的很难看
对付其他步兵跟弩兵弓兵,人家弓骑就直接过来冲你,要知道人家也是骑兵
虽然冲锋能力跟骑士们那种如雷霆万顷般地动山摇的突击不可同日而语,但也相当恐怖,而且对付这些没长柄武器的步兵绰绰有余
而且弓骑兵属于轻骑兵,擅长迂回穿插,对付只能躲在大军被后发威的炮兵(包括火炮石炮)更是不在话下,当然这点在游戏中很难体现
作者:
jikks
时间:
2008-3-15 12:21:41
蒙古的骑兵有点全能战士的感觉,不错.战术运用很正确
作者:
azhm
时间:
2008-3-15 14:18:26
有点跑题。。。。。。。。。。。。。。。
作者:
winner7788
时间:
2008-3-15 14:34:42
有一幅图是马姆鲁克,还有一幅是欧洲人的理解(如果说成金国或者宋朝都说得过去)。那张分解图不错,收下了。
作者:
Willyguo23
时间:
2008-3-15 14:38:23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
猜猜我想起了哪支军队?八路……[YY中]
作者:
光明圣骑士
时间:
2008-3-15 14:54:57
文章第一段对东方战术的分析是完全错误的!那说的是波斯军事体系的西亚军队。步兵以各种轻步兵为主,骑兵以轻装弓骑兵配合铁甲骑兵,这样的组合要发挥效力自然不能形成整体上的严整阵型。东方军阵最典型的就是宋军和唐军。一个是重装步兵为主,一个是步骑协同,哪一个是不严整的?
一支军队的阵型是否严整除了训练因素外主要要看实用性,有些兵种只有严整的阵型才能发挥强大威力,比如重装步骑兵,长枪手,镆刀手,强弓手,强弩手,有些则是散兵阵更能发挥威力,比如钩镰枪手,伏弩手(古代的狙击手),标枪手,地堂刀牌手(近战攻下三路砍马腿)等。另外严整的军阵不等于一定要是单兵种的方阵。东方战术很多阵型都由多种兵器组成的战术小组组成,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阵型,很多小阵型组成大阵型,虽然不是方阵,但不代表不严整。
作者:
北溟鲲
时间:
2008-3-15 16:08:20
貌似像马其顿方阵这种密集阵,主要是因为人员都是民间临时征集而来,战斗素质低下,很容易溃败...
所以要靠强大的阵行来维持高昂的士气,互相给予依托...且调度非常困难,容易出现混乱...
而所谓中国战术以避实击虚为主,并不代表说战斗力就低...
比如戈戟,试想一群人挥舞着戈戟,或啄或刺(基本都是农业动作,可见其武器之用意),战斗力也是相当强悍的...
不过中国的确没有固定的战术阵行...都是因敌而设,不断针对敌人的战术而改变...没准真和罗马,希腊打起来又能发明什么新的战术,武器,阵行...
作者:
高地民兵
时间:
2008-3-15 19:54:16
我觉得还有个问题值得商榷
楼主认为,中国军队一直以来阵型不整,这一点我不敢苟同
大概楼主是看中国粗制滥造的电视剧看多了吧,才有这样的结论
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没有什么常用的阵行,我同意楼上几位的观点,但这不是没阵型,和阵型不整
大家可以看看兵马佣,他可是秦国兵阵的缩水版,你能说那是中国古代的士兵作战的时候都是横七竖八的乱站? 而且当时车步结合的阵型很流行,这点跟中世纪的西方很象,座在战车上的武士就跟西方的骑士差不多,基本上都有点大大小小的贵族头衔,而他们就是原始版的重骑兵,而他们身后就是奴隶和平民组成的步兵方阵,而且当时中国人战术思想很保守,跟西方人很象,别把自己老祖先想的那么聪明或者说阴险,那个时代,中国人打仗很正大光明的,不然怎么会有退避三舍的成语,还有有个国家跟另外个国家打仗,因为不肯袭击对方正在渡河的部队而遭惨败(具体是那两个国家忘了,小学时无聊看的<东周列国志>记不太清了),再说当时人见人欺的赵国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为什么回遇到如此大的阻力,而后来改革成功了其锋芒为何又强大到足以跟秦国争锋?
这点好象撤远了
我们继续,大家想想以前读的小人书和以前听的评书,大战之前,为什么大将都要看阵什么的? 当然其中有艺术加工和虚构,把各种战阵写的神乎其神,从这些证据就可以看中国人不是没有阵,而是多变而以,而不是象楼主说的那样象游击队一样到处趁需而入,其实中国人就是因为死抱着这些阵和打正规战的战术思想才跟西方人一样屡屡吃游牧骑兵的亏(不是到处被骚扰,军队到时只有一座被三光后的空城,就是大军决战时发现早被敌人骑兵抄了后路)
所以说现在的电视剧害人不浅啊,里边的群众演员都横七竖八的乱站,骑兵是骑着马的步兵,大家都信以为真了
当然也有中国人写历史的习惯问题,好象兵者主凶,史官们都不太注重记录这方面的历史,对于战前谋划和计谋的使用记录的详详细细,而战役进程就寥寥几笔收场,基本上就这个模式:某某某统兵多少与某某某会战于某某,某某某大胜.就这么完了,最多还加一句,斩获多少,而西方记录战役就是双方力量对比,阵型的安排,什么兵在什么位置,什么兵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什么兵开始冲锋......(此处省略几千字).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人不注重阵型,西方人很注重阵型
这就是我的观点,楼下的继续
[
本帖最后由 高地民兵 于 2008-3-15 20:01 编辑
]
作者:
rome1231
时间:
2008-3-15 20:31:13
世界各个以步兵为主力的文明国家都是要列阵的,否则无法有效指挥。对于“中国军队不重视列阵”的错觉在于我国史书向来对于战役的细节不重视,加上现在一些影视为了节省成本粗制滥造,几十个群众演员挂片塑料就开始村民械斗式的“大战”,也给人一种强烈的错觉,认为中国古代军队只重视谋略而忽视装备/阵型等硬实力。
至于蒙古军队横行欧亚大陆,除了其战术的优势之外,很大程度上和几大文明帝国同时陷入分裂和衰退有关。要是哈拔斯帝国/唐帝国/东罗马帝国有一个处在鼎盛时期,蒙古人都不会一直打到匈牙利和埃及。
作者:
xmengmeng
时间:
2008-3-15 23:02:14
呵.阵型嘛.看大片喽.投名状里的太平军列阵了把.成龙神话里的攻击和防御.都有嘛.其实古将学兵法不是看虾米36计.孙子兵法的.他们有专门教行军布阵设馅的书.单纯的兵法书是大将和儒将才学的.
作者:
高地民兵
时间:
2008-3-16 00:07:38
前两楼的观点很合我意
可能我话说的太多,忽略了重点,基本上我想说的就是两边两楼的意思
作者:
iloveutwins
时间:
2008-3-16 01:29:57
我真的想知道我国古代,打仗的阵形之类的.....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全都是一群人互砍.......真的很难想象古代的真实情形...........
欢迎光临 游侠NETSHOW论坛 (https://game.ali213.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