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3180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日本古代远程兵器与攻城兵器 [复制链接]

信徒
奥菲莉娅回忆中的修女

帖子
10142
精华
0
积分
6027
金钱
11154
荣誉
95
人气
56
评议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7:0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原帖:http://www.famana.com/smbf/yuancgc.htm
武田道义 翻译整理


序:


在日本漫长的战争史中,士兵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武器,无数的发明创造或各种舶来品也被引入其中。它们或消逝在历史中被人们所遗忘,或者因为文字记录而流传了下来。


不过在观览日本战争史的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远程兵器在其中的使用,而为武士们所用刀剑闪耀的光芒而吸引。诚然,这些武器甲胄更加的绚烂多彩,让人痴迷。但是战争是由众多不同要素所组成的,远程武器和攻城器械也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本文希望从探讨日本古代远处兵器的使用及发展情况与中国和欧洲的异同点出发,对日本的古代兵器及其背后的日本军事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索。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本家和日史兵卫府各位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因为本人所学有限,行文粗陋,多有思考不全之处,请读者诸君见谅。





一、远程兵器篇


在古代,日本曾经广泛的向中国学习各种技术和知识。在军事方面,他们也引进过中国式样的远程武器。但是,这些武器最后还是逐渐的被更适于日本本土国情的武器所替代了。本文所讨论的远程兵器都是所谓的正规化武器也就是被军队正式化采用的武器,而不包括那些忍者,差役们所使用的各种奇门武器,因为这些武器很无法找到相应的事物作为比较,这也就有违本文的初衷了。






弩的日语音读为“ど”,据说最早于618年被从高句丽引入日本,因为当时朝鲜送去了两名中国战俘及一些零散的武器装备。(《日本书纪·推古纪》:二十六年秋八月,癸酉朔,高丽遣使贡方物。因以言:“隋炀帝兴三十万众攻我,反之为我所破。故贡献俘虏贞公、普通二人及鼓吹、弩、拋石之类十物,并土器、骆驼一匹。”)


672年的时候,弩就已经用于日本的战争中了,并留下了“箭如雨下”的描述。不过根据特恩布尔的观点认为,这样的描述指的应该是弩床而不是手持的弩,尽管这两者在日本都有使用。在此期间,制造弓弩的弩师成为一种优等职业而倍受嘉奖,并且留有在军队中配备弩并展开集中训练的记载。在835年的时候,一位叫做岛木史真的人还成功地对中国弩做出了改进,产生出一种可以向四个方向射击的武器。《续日本后纪》卷4承和二(835)年九月十三日乙卯条载:“外从五位下岛木史真,机巧之思,颇超群匠,欲备边近兵,自制新弩,纵令四面可射,回转易发。是日,大臣以下执政于朱雀门,召集诸卫府,以新弩试射之。向南而发,唯闻机发之声,不视矢去之影,亦其矢所止不得的知。””。据“回转”两个字推测,岛木设计的似乎是为防守阵地所用的大型机械长弩。在838年,美浓的官员订购了四架这种新武器来替代20张老旧的弩,《续日本后纪》卷7承和五(838)年五月十一日丁卯条载:“美浓国言:‘古样弓弩,不可中用,徒加修理,何用之有?今须弃古样廿脚,更造新样四脚。’许之。”在九世纪60年代,日本还因为考虑到受到朝鲜的新罗入侵的可能性,就把弩床安置在沿海的一系列可能遭到入侵的地点。894年,在日本与朝鲜船队的战斗中弩也得到了使用,不过至于当时使用的是手持弩还是大型的投射弩就已经不可考证了,根据日本史料记载,在元庆之乱的时候为了镇压在秋田地区叛乱的虾夷人,大和朝廷共损失了29张弩和100张手弩。


因为没有日式弩保留了下来,所以不可能准确的弄清楚他们的外形和运作方式了。不过根据记载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与中国式样的弩有所不同,尽管这可能仅仅出于岛民的自傲。与中国弩的作用方式不同,日本发展出了用来抛射石头而不是发射弩箭的的弩。


图:日本古代所使用的中国弩的仿制品,通过发射石弹来杀伤城中的人员。




(注:关于这张图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因为该图为驰骋在十年前为一本兵器杂志的古代武器专栏所画,为保持风格一致就采用了手绘的方法,但是osprey出版的[远东攻城武器]一书中却将其当成了日本人所画的作品,还在后面加上了[日本资料]的注解)


在描述前三年之战(1056-64)的《陆奥话记》中,同时出现了发射石块和弩箭的记载“自十六日卯時,攻战終日通夜,积弩乱发,矢石如雨。城中固守,不被拔之。官军死者,数百人。”。书中还对叛军固守最后的据点厨川栅做了这样的描述“柵上构楼橹,锐卒居之。河与栅间,亦堀隍。隍底倒立刃,地上蒔截刀。远者发弩射之,近者投石打之。適到柵下者,建沸汤沃之,振利刀杀之。”由此可见,当时的弩已经被作为守城武器中的重要组成来应用了。而在攻城战中的另一种选择就是使用弮(石弓)来进行对射(译者注:在当时的日本,所谓的石弓其实就是一种以类似弩的机理发射石块的守城武器,一般为固定式,但是射程有限。而在现代已经成为了弩的通称,一般日本人会将crossbow翻译为石弓)。在描述后三年之战(实际上从1083持续到1089年)的《贞和本后三年合战绘词》中,英雄人物伴次郎傔杖助兼就险些被打中受伤,不过因为身手敏捷而躲过了。在另一本叫《奥州后三年军记》的物语中也讲述了同一场战斗,我们可以在其中读到这样的记载“远射矢,近石弓”。(译者注:此处记载显示,石弓的射程要比弓箭为近,这似乎很奇怪,但是对于石弓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把石头装在网袋里悬挂在城墙上,当敌人接近时松开网袋,石头掉下砸伤敌人。此处的石弓可能为此含义。)


因为弩的使用较为复杂专业,需要专门技术上的支持,因此弩慢慢的在日本这个习惯于马上武士挥舞长弓作战的社会消亡了。政治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因为弩需要材料用来生产及维护,使之保持良好状态。故随着平安朝中央集权程度的下降,弩手的训练水准也减低了,善用弩的人越来越少。不过在描写1156年的保元之乱的《保元物语》中仍然出现了““源为朝勇臣,三町砾纪平二大夫”(源为朝以三町之远投石打死纪平二大夫)这样的描述,这样远的距离应该是使用投石弩达到的。(注:町为日制单位,约109公尺,三町即为超过三百米的距离。)


关于日本弩的最后记载出现在1189年,源赖朝统帅一支军队讨伐逃往东北的兄弟源义经及其盟军奥州藤原氏的时候。当赖朝进攻一座靠近厚樫山(阿津贺志山)的堡垒时,他手下的伊佐为宗冒着无数致命的弓弩取下了十八个首级。(此段描写出现在《吾妻镜》中,伊佐为宗即为陆奥伊达氏之祖)


但是自此之后弩就从日本的文字记录中消失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13世纪的日本处于相当稳定而不间断的和平时期,除了1220年的承久之乱和蒙古入侵以外。正是这样的时代让这一门特殊的技术就此几乎完全消失了.


按理来说,弩代表着远程武器的发展方向。中国,西欧都经过了用弩替代弓的过程,毕竟弩有着超常的射击距离和极高的精度,威力上更是强过弓箭很多。但是在日本弩的发展也有面临着几个的困难:日本地形多山,很多地区更是丘陵起伏,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之下弩的射程优点难以体现,毕竟弩在复杂地形之下的使用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虽然弩可以容易的达到较高的精度,但是相对于弓来说它的上法比较困难,需要手上、足上、腰上等方式,而且其装填较为不便,无法连射(日本未出现类似于中国装备的连射弩,不过连射弩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即穿透力较差),装填下一支矢的时间约为10~15秒,这在日本特色的战争中是较为不利的。


在世界历史中,弩的主要作用是对抗骑兵,以及那些身披厚重铠甲,难以被弓箭所伤害的部队。中国古代就试图以装备强弩的步兵队来对抗游牧民族的骑马射手。因为骑马射手的机动性虽高,其射程却无法和弩相比。汉朝时李陵所带的三千步卒正是靠着强弓劲弩才挡住了匈奴人的围攻。因为在广袤的草原上虽然没有可以敝体用的障碍物,而步兵队却可以通过使用大盾来掩护自已,而骑兵则会没有掩护的暴露在弓弩的火力之下。宋朝的时候还有所谓的《平辽万全阵法》,其主旨就是利用弩和神臂弓的射程优势来以之压制辽军的骑兵部队。


相对来说,弓箭虽然有着射速较高的优点,在对付快速移动的骑兵部队的时候却难以发挥作用。而弩较高的初速和命中率则更适合于这项任务。而在在欧洲,装备厚重铠甲的骑士是中世纪战场的主宰者,根本不是那些匆促征召起来,使用简单弓箭的步兵可以阻挡的。意大利的弩手也因此为各地的王公伯爵所雇用,担任军队中远程部队的角色。只有英国人因为有着长弓这种强大的武器而相对忽略弩的使用。在阿金库尔之战的时候,法王麾下即有6000名热那亚弩手,由此看见弩在欧洲所得到重视的程度。


虽然长弓在百年战争中战胜了法国的骑士,但是盔甲的发展让弩的重要性越来越提高。欧洲在弩的制作上有一个关键的创新,即使用钢片制作弩体,这是最早大量使用弩的中国人所没有想到的。有高强度和韧性的钢片进一步增进了弩的穿透力和射程,尽管相应的代价就是其发射速度又降低了一些。一般来说,西欧发展成熟的弩由一下几部分组成:弓,弦,柄,镫,松紧旋钮,扳机。其式样则包括滑车式弩,杠杆式弩,齿轮式弩。在配备了穿甲箭的情况下,其穿透力足以在一定距离外穿透文艺复兴式板甲(这个距离视铠甲和弩的不同而不同)。直至今日,意大利圣马利诺共和国的传统卫队仍为身穿17世纪服装的弩手。


但是,在日本则有着其特殊的情况。受制于多山的岛国地貌,和于大陆隔绝的事实,日本的骑兵部队始终数量和质量都较差,骑兵战术也非常的落后,没有发展出真正的骑兵集团战法。骑马武士们往往向古代北欧人一样,只是将马作为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而在作战的时候常常仍会选择进行步战。佛洛伊斯和教会的书信中明确提及了日本人下马战斗的事。[三河物语]等书的描述中,也都出现了下马战斗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弩来对抗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做法自然就丧失意义了。


相对于制作简单的丸木弓,竹弓来等说,弩的制造工艺和成本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各地割据统治者的实力,从选材、制作,到调试的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专门的工匠和制作设备,而维护工作也同样的复杂。在当时的日本只有朝廷和幕府才有一定的资源来进行弩的仿制和批量生产,这也就是弩之所以在十世纪之前能得到日本统治者的重视和应用的原因,但在外来入侵的威胁消失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这种昂贵的武器的制造与使用之上了。


一般来说弩需要发射专门的箭矢, 虽然日本人通过制造投石弩的方法间接解决了这一问题,可是弩的精确度也因此大打折扣,只能作为投石车的小型替代品而使用了。再加上后勤上的压力最终导致了弩这样一种武器的被弃用。


图:一名武士在观察一张弩。这也是一张发射弩箭的弩,而非发射石头。





图:信长之野望[革新]片尾动画中出现的弩。


其式样非常的奇特。据说为竹木结构弩,但是缺少详细资料。







图:Osprey的画师根据现存的资料所画的插图,描绘的是源赖朝的军队在1189年进攻厚樫山(阿津贺志山)时所遭遇到的弩。





图:一名武士在操作一张大型的射箭弩。但是特恩布尔的原书中没有给出更多的关于其年代的细节。


该弩被架在木制支撑之上,但其调整射角的架构似乎比较粗糙。




日本铠甲技术相对落后,全世界范围中也只有日本人和台湾高山族利用竹子来制作铠甲(注:在美洲的印地安人也会使用木头来充作盔甲)。虽然日本铠甲样式威武,制作豪华,但是日本弓箭所发射的箭矢已经有足够的威力来穿透它。而当日本铠甲制作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的时候,先进的火器——铁炮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了,因此弩在日本历史上始终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我们只能在只言片纸中发现它的存在。其残存的痕迹之一就是在一种叫做“将棋”的日本棋类游戏中保留了弩兵这个棋子。




弓箭


关于日本弓的文字记录最早出现在《魏志·倭人传》中。据日本人自己的考古发掘记录显示,早在绳纹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式样的复合弓,及后来流行的丸木弓。至于箭簇则以黒曜石为主。


而在奈良时代的时候丸木弓已经成为了当时日本的主要弓箭种类。这种弓箭制作极度简单,仅仅是将木条浸水(好一点的浸油)后制成弓胎,捆上绳子就是了。为了弥补其弹性不足,射程极近的缺点,丸木弓的弓体被造的相当之大,号称等身长弓,不过其可以拉开的角度也非常的小了,至于弓材一般选用橡木,榆木一类。不过著名的“梓弓”所选用的到底是怎样的材料如今已经难以考证了。


相对于欧洲发达的制弩技术,日本人仍然喜欢在战争中使用弓箭,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做进一步的讨论。不过在历经长期战争的几百年之间,弓箭已经在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即使在战国后期,铁炮得到广泛的使用之后武士们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弓箭。所谓的“弓马之道”已经成为了武士的一种礼仪之道和才力乃至名望象征,身为武将就要经常性的进行弓术的锻炼,各种鹰狩、围猎也可以看成是这种社会意识的反映,这种带军事性质的强身健体的活动更成为了很多武士爱好,德川家康在79高龄的时候还惦记着要去围猎。至于优秀的武士则往往被称作“某某地的弓取”,如著名的今川义元和其后的德川家康都被称做“东海道一弓取”。(这一点和波兰人极为相似,虽然波兰翼骑兵的同伴骑士们在战场上并不使用弓箭,却也把弓箭作为身分象征的组成之一)不过自这一时期之后随着弓箭在战场上的地位逐渐被铁炮取代,也开始从战场上杀敌的手段向锻炼身体的弓术转变了。


平安时代后期,10451068年间后冷泉天皇的时代产生了叫做"伏竹之弓"的弓箭,即在木制弓体外加贴竹片以增加弹性的简单复合弓。在室町时代到应仁之乱的年代则流行被称为重藤弓或四方竹弓的弓,即以四方竹片作为弓胎制成的复合弓。随着日本弓箭的发展,丸木弓逐渐被武士们所弃用了,不过足轻们还是要依靠简单的丸木弓或更差的土制竹弓。


在弓箭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一种叫“鱼胶”的动物胶来粘接竹子与木头。为了防止木弓的破损,经常用藤和白桦树的树皮将它卷起,而由于复合弓比木弓更易开裂、更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所以通常会用麻线将弓身卷起(就是那个千段卷,意思就是卷成一千层)并用漆把弓身涂好--这个就是普通的涂弓。而在黑色的漆上再以间隔的方式装饰上白色的细藤条之后的产物就是有名的“重藤之弓”。由于弓种类和颜色的不同,把手(就是手握着的那个地方)偏上的称为“本重藤”,相反靠下的是“里重藤”。而在每2个地方、或者每3个特定的地方再附加上藤条的称为“二所重藤”、“三所重藤”。“涂笼藤”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将卷在弓上的藤也涂上漆,同理涂上朱漆的称为“笛滕”。现代日本弓道中使用的仍然是重藤弓,售价相当高昂。(此段文字感谢yuta的翻译


在日本弓弦有时会被涂成红色一类的特别颜色,而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会被转入专门的“弦袋”之中,就这一点来说世界各国都比较一致,因为弓弦在潮湿的情况下弹力会大大降低。在资治通鉴中就记载过李世民在颉利和突利联合进犯的时候,以“现在大雨连绵,敌军弓弦松弛不足惧”来消除手下诸将对突厥骑兵的恐惧心理。古希腊特里克的弓箭兵也会在胸口挂一个口袋,专门装住用于替换的弓弦。在日本则还有专门用来呈放备用弓弦的小洛车。在古日语中,装箭矢的带子叫做"",在奈良时代叫做"コロク",平安末期则叫做"空穂"。武士们所用的箭囊还会在上面缝上皮毛以防止被水打湿,这样的高级品又被叫做""。虽然有着这么多不同的称呼,不过其实都只是布制箭囊而已,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战国时期所流传下来的实物了,不过还有一些江户时代的产品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武士所用的器物。


在日本这个崇尚勇武的国家里弓也和其他武器一样,被赋予了某种仪式上的意义。当朝廷有新的皇子诞生的时候,就会举行鸣弦仪式,以祈福免灾。在日本民间也有在新年的时候送给孩子叫做破魔弓的弓箭模型的传统,将破魔弓放在屋子的房梁之上,希望能防止鬼怪的侵害。(日本传统的大将装束的玩偶--五月人形一般也会在背景上放上模型弓箭,这种小弓箭有时也会被叫做破魔弓)


日本所用的矢分为征矢和镝矢(响箭)。征矢就是战场上所用的箭矢,较为粗大,明军在形容日本弓箭的时候就用了"长弓巨失,近人而发"的说法。一般来说日本多数箭簇的前端都不是特别的尖锐而呈人型,其宽度往往超过长度的一半。虽然杀伤力有所增大,却也让射程受到了影响。日本还有一种特有的箭簇叫做"狩鋘",适用于切割,其形状为半月形,在蒙古也有类似形式的箭簇的发现。其箭簇的材料受条件限制比较多样化,铁质,骨质,石质,铜制并存。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小学时代就在奈良的竹内街道拾到了大量的石簇碎片。在古代也有使用猪牙或鲛齿经过简单加工而制成的箭簇,不过到了战国时期就已经以铁制为主了。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步还产生了一些非常精美的铁质箭簇,在其上镶嵌金银,制作出镂空的花纹,堪称高级艺术品,不过也只有大名家级别的豪门才能使用。箭羽也是如此,选用的材料和制作方式非常的多样化,但是仍以鸟羽为主。



图:起金嵌错纹之箭头,样式相当的豪华。


图片来自于《亚洲古兵器图说》,为夏尔-毕丹所藏。




在贯穿整个日本历史的诸多战争中,弓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弓的记载和描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弓的威力和射程都是相当的有限,无论是丸木弓还是竹弓。即使日本人也承认这一点,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浑身插满了箭却能站立不倒的武士。比如黑泽明的《蜘蛛巢城》中的主角,身上插了二三十支箭却竟然还能走路。虽说是在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但竹弓的威力贫弱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的各种关于战国的游戏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比如在信长12革新中,弓兵的初始威力就只有可怜的16。至于说到射程上,日式弓箭更是远远的落后于世界上多数的军用弓。与其相邻的中国,朝鲜都早早的造出了射程达200-300步的强弓。在中国民间有"百步穿杨"的传说,但是日本传说中的神射手那须与一却只是射中船上的折扇。虽然只是民间传说,却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双方弓箭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而著名的英国长弓的射程高达二百五十米,在相当的距离外更是能击穿法国骑士的铠甲,虽然当时骑士主要装备的只是锁子甲,还未大量使用较为先进的板甲,但是这样的威力也已经是相当的惊人了。但是日式弓箭呢?很可怜的只有20-30米。看过大河剧(源义经)的朋友也可能会对一个场景有印象,就是年轻的义经在到了奥州之后,手持重藤弓于自己的住所练箭,而箭靶和他的距离大概还不到十米。日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步行作战时会采用一种较为特别的握法,握弓的时候握在稍微向上的地方。采取这种位置可以让弓整体向上倾斜,可以让箭飞的更远。而在使用大型长弓的时候则会将弓的一端立于地上发箭以提高准确度。为了让弓能更稳的插入地面,江户时代还出现了在弓的一端安装枪头的做法,同时也使弓兼具长枪的作用,只是其实际效果可能不佳。


在应仁之乱以前,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辅助性质的武器。既不足以阻止敌人的冲击,又难以有效狙击远处敌人,只能靠漫射来弥补精度上的不足。武士们习惯骑在马上使用重藤弓一类较好的弓,足轻们则在队伍中携带着自己的丸木弓参战。这样的部队组织其实是没有办法应付大规模战斗的,他们能战胜入侵的元军更大程度上还是靠所谓"神风"的帮助。不过在著名的《蒙古袭来绘卷》中出现的骑马武士多数都手持竹弓,显示出当时的弓已经成为武士上阵时的主要武器之一,"弓马之道"的说法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为人们所接受。


当历史发展到战国后期铁炮大量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日本的弓箭就已经日趋没落,不过它还是在武士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弓术更是身为武士的必要条件之一。吉川经家的绝命诗"武家世传梓弓宝,相得益减亦同尽"更显示了弓作为武士精神传承上的重要意义。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竹弓这种除了廉价以外没有显著优点的武器却在数百年间的日本战场上一直居于主体地位呢?这也是困扰了很多人的一个问题。日本人自己也提出了很多解释。我自己总结出了三点原因。其一,日本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各地豪族长期争斗不休,造成了对武器的大量需求,这时制作极其简单,耗费约等于零,而且又不用担心后勤问题的简单日式弓就成了这些家族武装自己领地上的足轻的唯一选择(还有就是竹枪了。。。。)其二个因素就还是日本的地理条件了。日本地形多山,交战距离较短,而且缺乏大型动物。毕竟大型动物在弓的制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动物的角,筋腱都是复合弓制作过程中所必需的。不过日本多数地区的气候又较为潮湿,弓难以较长时间保持好的弹性,这也影响了弓的性能。最后一点原因就是日本人独特的战争观了。虽然很多武士在战场上都携带弓箭,可是他们在诸如一骑讨一类的战斗中仍然宁愿使用刀剑,认为这才是真正荣誉的方式。在这里引用赤军“宛如梦幻”中的一段描写“毛利方勇将品川大膳立马饭梨川边,看到一名身着赤丝威大铠、头戴鹿角胁立兜的武将在对岸驰骋,于是放声挑战。来将正是山中鹿之介,他大喝一声,接受了一骑讨,拔刀绕水来斗。品川大膳弯弓发箭,被鹿之介躲过——四周军兵齐声吆喝:“使用弓箭,何等的卑怯!”大膳于是抛却弓箭,提刀来迎”。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认为在武士之间的决斗中还是要靠刀剑说话,使用弓甚至被认为是一种下流卑鄙的行为。这种看法和古代希腊人其实到有几分相似,他们非常重视重装步兵在战场上的作用,而忽视弓箭的作用。弓箭手一般由低位较低,购置不起铠甲的人担任,或者干脆雇佣斯泰基人。“弓箭兵”一词在希腊语种还有"***士兵"的意思。







图:出自于《军容记》。足轻身后带着(武士挂在腰间)箭筒,並用有色布袋罩著,作为身分识别的标記






投石兵


在希腊罗马时代的投石兵主要由最贫困以致于完全无法支付武器装备费用的人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在主力部队发动进攻之前打乱对方的队形,为了增加射程与威力他们还使用投石器一类简单有效的装备(著名雕像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手中的即是投石器,其实就是一条简单的布带,利用了离心力的原理),不过石头毕竟难以造成致命性伤害,因为如果要增加杀伤力的话,石头的体积的增大必然在同时导致射程的下降。能把人砸死的石头更是扔不出多远。


投石兵这种单位是适应于当时希腊诸多城邦混战,正规部队以重装步兵(所谓的重装步兵其实只装备有头盔,大盾及已胸甲为主体的简单盔甲,石块还是能对他们造成足够的威胁的)为主的形式的早期战争形式的,在双方主力部队开始战斗之后投石兵一般就会撤离战场以为后续部队让出道路,同时防止误伤混战中的己方单位。而在古罗马共和国时代,民众被分为六等,第五等级的贫民在战时就充当投石兵的角色。由此可见,投石兵始终都是作为一种低级辅助部队存在的。不过正规的战士有时也会使用这一武器。在一个出土的古希腊陶罐上就绘有把投石袋挂在长矛上的重装步兵。


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的战争进入骑兵统治的时代之后,投石兵的作用就越来越被弓箭兵和弩兵所取代,也没有将领愿意征召一群投石兵进入战场。大家也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这样的场面:一群衣衫褴褛的投石兵在骑兵的冲锋下只来得及投出一次石头就遭到了残酷的杀戮并迅速的溃败还冲乱了己方的阵形---------伴随着弓箭和十字弓制作水平的日益提高,而石块又不能对着重甲的士兵造成致命的威胁,投石兵也就就慢慢的淡出了古代欧洲战争的舞台。但是在当时的日本,情况又有所不同。面积不大的日本狼烟四起,各地大名征伐不休,与千余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到颇有几分相似。再加上日本多山限制了骑兵的使用,日式铠甲的防御力也很成问题,占据军队主体的足轻更是很多都没有可以披挂的甲胄,这种特殊的环境给了投石兵继续存在的机会。


在著名的三方原合战中,武田军小山田信茂所部“新众队”的表现颇为引人注目。他们每个人都携带一兜拳头打小的石头的,在合战开始的时候就临近敌阵以石头相抛掷。日本的弓射程近精度差,当时的铁炮也好不到哪里去,三河兵手里也没有多少。这些的抛石兵竟然给石川数正部造成了意象不到的打击。当时信玄手下的投石兵的作战任务本来应该也是打乱德川军的阵型,引诱心浮气躁的德川军主动出击来给自己的部队找到攻击的机会。而石川数正部为了防止己方的阵型被打乱,也只好硬着头皮向前冲杀,拉开了德川家三方原惨剧的序幕。不过在史料中没有提到过日本的投石兵有使用类似投石器,投石索一类的装备,因此估计他们主要还是依靠臂力进行投掷,那么经过训练的投石手的有效射程大概为20-40米。不过在日本水军投掷炮烙玉的时候,也会用到一种一点五米长,一端为网袋的简单投石器。




标枪


在日本古代史记载中,有提到大人国善用弓箭和标枪。晋永嘉二年,有鸷鸟集于始安县南,……民周虎得之。木矢贯之铁链。其长六尺有半。不过这样的长度的木矢可能就是标枪。在《尚书》中也有“肃慎来贡巨矢”的记载。


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留下了倭寇中有标枪兵的记载:“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但是关于倭寇中日本人数量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很大的争论,近来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其实是倭寇的主体,而这些人可能也只是中国人。所以仍然难以确定日本在当时是否仍把标枪作为一种武器使用。不过在战国时期中标枪就没有在日本出现过了,虽然在网络上一些中文资料中提到前田庆次善用标枪,但是似乎缺少相应的史料支持。现代的日本标枪是从明治维新之后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引入的。尽管标枪在中国有着的广泛使用,但在日本可能是限于其臂力普遍较差,而且标枪在扔出后就难以回收的缺点而没有被大规模的使用。




[ 本帖最后由 秋之回忆n 于 2010-12-13 10:14 编辑 ]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苍星石 + 20 + 2 感谢科普~

总评分: 金钱 + 20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信徒
奥菲莉娅回忆中的修女

帖子
10142
精华
0
积分
6027
金钱
11154
荣誉
95
人气
56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3 17:12:39 |只看该作者
盾牌





图:描绘坂上田村麻吕伐虾夷的绘卷。需要指出的是,其实虾夷使用的盾牌和日本大和时代的朝廷官军所用制式一样,但到了这个时代他们还在用这样的盾,而日本的官军已经变成了武士集团,使用的盾也变成了临时工事性质的木盾。不过图中难以看出虾夷人所用盾牌的材质,估计为木质,而且右下角还有一名虾夷人使用了一面单手小盾。另:图中虾夷人使用的弓的样式也是中国式的,弓体内凹的复合弓,而非日本人常用的丸木弓。在元庆之乱中,为了讨伐叛乱的虾夷人,大和朝廷还损失了52副楯,相对于其他物资的损失来说真是相当的少,由此可见其装备数量也较少。


受中国的影响,源平合战时期武士还比较经常性的使用盾牌,在著名的物语[平家物语]中就有武士在持盾的同时使用薙刀的记录。《平家物语 第十一章五 水里捞弓》:平家的人认为此举太无道理,于是一人持盾,一人执弓,一人拿长刀,三个武士冲到海边上来,竖起盾牌喊道”“敌人隐蔽在盾后,搭上箭杆涂漆的黑色鹰毛大箭,朝着最前面的三穗屋十郎坐骑的左胸脯猛地一箭”“敌人从盾后举起长刀砍来”“于是二百多人冲到海边,把盾牌交叠排开”“盾牌狼籍遍地,被源军踏得破碎不堪。可见在当时的日本武士的确大量的使用盾牌,并且是将盾牌作为单手拿持以作蔽体之用,而非战国时期所用的楯。武田家重宝“楯无之铠”据说就是因为“非常的坚固,不需要使用盾牌”而得名的,这也可以算是一个佐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盾牌就慢慢的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在流传下来的文字记录中更是相当少有在近身战中使用盾牌的记录,这也是造成很多人认为日本没有盾牌的原因。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在于日本的主要近战武器分为刀和枪,都是需要双手持用的,这样一来就不方便盾牌的使用了;其次是由于日式弓箭威力和准确性的贫弱,在铁炮大规模引入之前远程部队很难在双方接战之前就对身披甲胄发动冲锋的武士队伍造成足够的打击,而士兵们为了更大程度上的机动和速度选择了抛弃盾牌,而在铁炮被引进之后,盾牌更是变成了鸡肋般的角色。第三点则是源于日本人好勇斗狠的战争观,强调进攻至上,武士的功勋是建立在讨取首级的数量(还有质量)之上的,盾牌的战术意义也因此被大大的降低了,而盾牌所兼具的标识,展示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被各种指物,靠旗,及前立,后立。肋立一类的装饰物取代了。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步兵都比较流行盾牌加长剑(刀)这种攻守兼备的配置,欧洲直到全身板甲的出现之后骑士们才开始渐渐的抛弃盾牌。但是显示骑士自身的纹章的需要又让盾牌的生命延长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火枪的大规模使用让欧洲人逐渐抛弃了重型铠甲,而各国军队也逐渐由封建式的军队形式转向雇佣军队为主,盾牌才在欧洲彻底的消失了。而在以轻型甲胄为主要类型的亚洲,盾牌的生命力更是持久,因为亚洲人的体格难以披挂重型甲胄作战,士兵们更加的需要盾牌来帮助抵挡箭矢和刀剑。印度人甚至在盾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种攻防一体性的武器。(欧洲,俄罗斯也有类似的武器,不过没有流行开来)。在古代中国盾牌也一直也是军队所必不可少的装备,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不惜使用贵重的青铜来制作盾牌了。中世纪欧洲的盾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包括撒克逊式,诺曼式(即筝型盾),纹章盾,弩兵用大盾等等,还有专门用于马上骑士的与铠甲相结合的左胸厚盾牌,中国在这方面也开发出了非常丰富的样式,不过限于士兵体力和造价的限制,主要还是以纯木质,外覆牛皮及藤制为主。因为日本古代的金属冶炼技术不过关,铁的产量较低, 主要用于制作刀剑,连甲胄都是主要以竹片,皮革为材料制成,更不可能像中世纪欧洲一样制作钢铁盾牌了。而中国式的蒙有牛皮的木盾,或者以动物皮革为主要材料的盾牌又因为日本包括牛在内的大型动物数量的稀少而难以量产,所以日本盾牌始终是以木板或编扎后的竹子(即所谓的"竹束")为主要材料。



图:博物馆中所藏的日本早期盾牌,其材料为铁质。为公元646 ~ 793 时的产品。


osprey的书中的插图中也出现了类似形式的盾牌,属于恒武天皇78143-806317日)在位的时期。


可以发现这些盾牌其实与上图中虾夷人所用的式样类似。




在这些大型木盾上还经常会绘有其所有者或其所属武将的家纹等。一些僧兵则会在所使用的大盾会写有一些佛教箴言。在很多军记物语的插图中也出现过(主要用于掩护弓手,构筑阵地),仔细观察的话在电影和电视中也会出现这种大盾的身影,它们的作用与欧洲的弩兵用大盾及中国古代类似的装备是基本相同的。至于在攻城战的时候,这类木盾更是双方都比必不可少的装备。攻城的一方有时还会建造足以遮蔽几名士兵的竹牌来防御守城方的火力以掩护部队的推进。类似的装备在中世纪欧洲的攻城战中也经常能看得到,相信经常关注此类战争电影或游戏的朋友对此会感到熟悉。这种形式的木盾还经常被象附加装甲一样装在望楼或橹上,为藏身其中的士兵们提供防护。日本人还会在安宅船或其他战船上也会装备叫做"盾板的类似物,至于装在攻城车,攻城橹上面的就叫"车盾" 但其实质都只是简单的木质挡板,其效果相当的有限。


在日本战国时期,还有一类被称做铁盾的盾牌。它在著名的电影“天与地”中曾经出现过,在电影中的两次川中岛合战中上杉方的村上义清屡次带领铁炮队出战(非常奇怪编剧这个设定,村上与武田鏖战数年也没有他使用过铁炮的记录,为什么在电影中不让他带骑兵队呢?估计是为了突出柿崎景家的形象吧),其属下的铁炮队就全部装备了铁盾,射击时将铁炮架在铁盾上的缺口上。铁盾在这里不仅提供了防护还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不过相关的资料实在是无法找到更多了,而且估计铁盾的""只是应对铁炮的"",很难相信真的是铁质的盾牌,就算不考虑花费上的问题,铁炮队的机动力也会因此大大降低了。不过根据一些资料的记载,在德川家康攻打大阪城的时候,特意制作了“铁盾”以作防铁炮之用。但这种铁盾是作为攻城之用,故收录在[攻城武器篇]


[甲越英勇传]的绘本中,本庄繁长双手拿一面黑色的盾牌档住了一颗炮弹。这可能是发生在本庄繁长身上的真实故事,也许可以说明即使在战国时代,仍然有手持盾牌的使用。(可惜我的图片已经遗失了)。在[亚洲古兵器图说]还中提到法人毕丹藏有一革制圆盾,由一块厚质漆革制成,中有小顶,周围有凸体蚌蛤四个,凸体螺形三个。周炜先生估计其可能为海上战士所使用,但是该盾的年代不明。



图:夏尔-毕丹所藏的皮盾,其上的凸出花纹为蚌形。不过原书中未给出其所出的年代。




图:酒井家所流传的盾(日文原文使用了“盾”而非“楯”)。
为关原时的遗物,现藏于川越城博物馆。
其特殊之处在于底部装有小轮,可以推动。

使用道具 举报

『欧美战略游戏区』
★★★

帖子
4751
精华
0
积分
2417
金钱
38026
荣誉
4
人气
15
评议
2

板凳
发表于 2010-12-13 17:30:48 |只看该作者
好大的文字量........

虽然你终将变做尘埃默默逝去....
但是你的事迹将化为歌谣世代相传............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4
精华
0
积分
97
金钱
12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10-12-14 10:15:50 |只看该作者
楼主哪找的这么全的资料啊 强帖 顶!!!!!1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74
精华
0
积分
845
金钱
641
荣誉
0
人气
1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10-12-14 10:44:11 |只看该作者
这个资料真是全啊~~~~~~~~~~~~~~~~~~~

使用道具 举报

信徒
奥菲莉娅回忆中的修女

帖子
10142
精华
0
积分
6027
金钱
11154
荣誉
95
人气
56
评议
0

6#
发表于 2010-12-14 10:54:44 |只看该作者
就是不知道游戏里能够还原多少东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游侠光荣游戏工作组【问答】
安特卫普海上巡逻骑兵队长
正五位下 式部大辅

帖子
4196
精华
0
积分
2573
金钱
14881
荣誉
47
人气
45
评议
0

7#
发表于 2010-12-14 13:41:18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革新的过场CG和健氏大叔的名字。。。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1
精华
0
积分
96
金钱
77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11-2-10 09:19:39 |只看该作者
这是论文?
是论文吧?
一定是论文!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97
精华
0
积分
349
金钱
780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11-3-18 21:41:19 |只看该作者
详细啊  真是好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05
精华
0
积分
53
金钱
42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11-3-19 13:19:11 |只看该作者
好好文啊。日本人写论文就是详细 [开心] [开心]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0
精华
0
积分
115
金钱
1018
荣誉
3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11-3-20 08:32:2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J1985 于 2011-3-19 13:19 发表
好好文啊。日本人写论文就是详细 [开心] [开心]



那个日文名只是网名。。。 偶是中国人的说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99
精华
0
积分
300
金钱
2557
荣誉
0
人气
2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11-3-20 15:00:04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太好了  资料很丰富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76
精华
0
积分
190
金钱
107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11-4-14 19:37:07 |只看该作者
楼主强悍,牛贴留名啊。这个东西如果考证一下的话可以写成论文了吧。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
烧香的也不一定是和尚,他可能是熊猫。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06
精华
0
积分
554
金钱
481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11-4-14 20:27:43 |只看该作者
我竟然 看完了[害怕][害怕][害怕][害怕]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79
精华
0
积分
190
金钱
90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11-4-14 20:57:57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要留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26
精华
0
积分
166
金钱
188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11-4-15 08:43:11 |只看该作者
一定是論文[?]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61
精华
0
积分
684
金钱
3384
荣誉
0
人气
4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11-4-15 10:36:09 |只看该作者
mega111 发表于 2011-3-20 08:32
那个日文名只是网名。。。 偶是中国人的说

你是原作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256
精华
0
积分
1764
金钱
4799
荣誉
13
人气
24
评议
0
18#
发表于 2011-4-15 10:56:55 |只看该作者
顶了~~~~~


202020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6
精华
0
积分
8
金钱
34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9#
发表于 2011-4-15 12:33:20 |只看该作者
ding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6
精华
0
积分
13
金钱
16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0#
发表于 2011-5-30 14:25:34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4-5-5 23:26 , Processed in 0.35884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