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楼主: wowiswo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倭寇骑兵”居然说的中文  关闭 [复制链接]

帖子
1361
精华
0
积分
681
金钱
250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1#
发表于 2007-10-6 14:25:07 |只看该作者
小儿丑陋的贼~~~~一看就知道说谁~~~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66
精华
0
积分
433
金钱
569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2#
发表于 2007-10-6 14:30:3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mj1982427 于 2007-10-6 09:41 发表
明朝的时候,中国沿海的所谓倭寇大多是中国人,加少量的日本浪人和琉球人,朝鲜人
因为当时日本幕府非常畏惧大明,怕惹祸上身,所以经常自己动手剿灭海盗,还强令萨摩藩把吃进嘴里的琉球吐了出来
所以当时的“倭寇”到中国沿海劫 ...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在获悉记者采访意图之后,张显清称,日本人为王直修建墓碑以及后来某些媒体上出现的争论,他知道一点,但不是很了解背景,不妄做评价,而南京大学和浙江丽水学院两位老师砸墓的事情他也不是很了解,也不便于评价,“我主要从我的立场对倭寇和王直说一下”。张显清告诉记者,他原来在黄山书社出版了一本《严嵩传》,里面有一段专门谈到倭寇和王直的问题。张显清称,倭寇的定性问题,在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作为学术观点可以讨论,“最新出来的一种观点是肯定倭寇的,认为倭寇带来了当时东南沿海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带来东南沿海的通商,从历史进步的观点上进行肯定。而另外一种观点就是否定的,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一直起着主导地位,无论是建国后的研究,还是建国前的研究,学术界对倭寇主要是持否定态度的,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随后,张显清又重点强调了他本人对倭寇以及王直的学术态度。“我个人认为倭寇是一股反动力量,是具有侵略性的,王直这个人后来也倭化了,不应该肯定的!”张显清称,“倭寇当时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烧杀抢掠,这本身是反动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倭寇主体和起源是日本海盗,是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海盗,在日本政府支持下的日本海盗对中国特别是东南沿海进行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倭寇性质决定了当时侵略中国东南沿海是侵略性的。而王直这个人,他原来是私商,后来他的性质变了,蜕变为通倭的海盗,并且成立了武装集团,和倭寇勾结在一起侵略东南沿海,同样对东南沿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王直由私商转变成倭寇的首领,已经证明他倭化。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王直是不能肯定的,不能缅怀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492
精华
0
积分
1257
金钱
7613
荣誉
1
人气
11
评议
0
23#
发表于 2007-10-6 14:38:0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y1011 于 2007-10-6 14:28 发表
倭寇罪行始末辩
  倭,为中国古代对日本之称。见于《山海经》、《后汉书》。故倭寇,实乃日本之海盗。

  倭寇之发生,为明代最盛。然则,倭寇非明代之独有,倭寇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者为高句丽好太王碑文,此碑在吉林省集安县 ...



坚决拥护明政府的英明领导啊,你太有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66
精华
0
积分
433
金钱
569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4#
发表于 2007-10-6 14:38:4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newsass 于 2007-10-6 12:23 发表
我就不信当年的所有的倭寇里全是中国人,肯定有日本人的。

至于19楼的,开发小组起名为wokou也不用太认真了,也许是英文说法吧。他们连日本弓箭兵也仍用日本的称呼yumi, 玩家那么认真做什么。不爱玩别玩。说中文,说英文有 ...

倭寇当然是日本人组成的,但现在有不少人都受了倭寇翻案风的影响。说什么倭寇是中国人组成的,这完全受了日本史观的影响,不信可以上日文维基查倭寇二字。

洪熙(仁宗)时,黄岩民周来保、龙岩民钟普福逃入日本,为之乡导,犯乐清。
成化(宪宗)四年,日本贡使至,其通事三人自言「本宁波人,为贼所掠,卖与日本,今请便道省祭。」许之。
夫南方風氣柔弱,倭寇已十余年。一旦收烏合之民,而率成底定之績

明朝时倭寇中的华人基本都扮演着上面这种角色,也就是向导汉奸和炮灰。也就是抗战时给“太君”带路的那种。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66
精华
0
积分
433
金钱
5697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5#
发表于 2007-10-6 14:40:3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ede302 于 2007-10-6 14:38 发表



坚决拥护明政府的英明领导啊,你太有才了

dede302
游侠会员





精华 0
积分 257
帖子 841

金钱 668
经验 0
荣誉 0
互助 1


#18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10-5 20: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倭的意思是指相貌清秀     


真正有才的是你,不会是拿日元的吧  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1
精华
0
积分
6
金钱
2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6#
发表于 2007-10-6 14:46:33 |只看该作者
哎呀,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我都不知道的,今天长见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
精华
0
积分
4
金钱
19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7#
发表于 2007-10-6 14:52:06 |只看该作者
多谢你提醒,要不还真不知道腻。回去之后我好好研究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
精华
0
积分
9
金钱
8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28#
发表于 2007-10-6 16:36:42 |只看该作者
````倭寇的倭什么意思?我记得历史老师说是矮的意思  倭寇一词是当时中国对日本鄙视的说法   倭寇当然是指日本人``

使用道具 举报

英格兰伯明翰男爵

帖子
5043
精华
0
积分
2536
金钱
2441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29#
发表于 2007-10-6 18:46:40 |只看该作者
倭寇老板其实基本都是中国人, 象王直这样的人实际已经成为了军阀,各大名都不敢小看他。倭寇在很大程度上是雇佣兵,根源是明朝虽有海禁,但执行力度极其不到位,加上日本处于战国的乱世,大量落魄武士无法在本国生存,有组织的被中国沿海走私集团雇佣,没组织的就在沿海烧杀抢掠干起强盗的勾当。后来倭寇之平,除了胡宗宪宰掉两大走私头子,戚继光剿倭和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隆庆正式废除了形式上的海禁,一下子把问题根源解决了。

Be without fear in the face of your enemies.
Be brave and upright that God  may love thee.
Speak the truth, always, even if it leads to your death.
Safeguard the helpless and do no wrong.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56
精华
0
积分
78
金钱
948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30#
发表于 2007-10-6 19:11:37 |只看该作者
推荐去看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对倭寇这段描写的很精彩.另外戚继光创立的阵法非常厉害.可说是冷兵器时代最强战法,让倭寇没一点办法,希望帝国三能重现这种战法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560
精华
0
积分
290
金钱
1532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31#
发表于 2007-10-6 20:06:3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y1011 于 2007-10-6 14:28 发表
倭寇罪行始末辩
  倭,为中国古代对日本之称。见于《山海经》、《后汉书》。故倭寇,实乃日本之海盗。

  倭寇之发生,为明代最盛。然则,倭寇非明代之独有,倭寇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者为高句丽好太王碑文,此碑在吉林省集安县 ...


正是因为有了以他为首的这样一伙出卖灵魂的奸佞之辈,才为中国本已举步维艰的海洋路上又设置了一道新的不可逾越的藩篱。究竟是谁阻止了中国的海洋路,已经是不辩自清的事实了!他们的罪恶行径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何为其翻俺辩护的理论也是荒谬的曲解和悖论!



多美妙的理论,因为小小倭寇所以我们必须迁界禁海,阻止了中国的海洋路。哈,没想到小小的倭寇有如此能耐,郑和那可以扬帆大洋的庞大舰队还对付不了倭寇的几只小船,日本人当时都没有统一耶!!有一两个大名暗中支持就可以让整个中国迁界禁海?我呸!典型的乌龟理论,分明就是借口。阻止了中国的海洋路?只要当时明政府想要向海上发展,中国当时技术即使没有优势,也不会处于绝对劣势,只要明政府想,有决心向海上发展。二十年时间足以把倭寇,日本和所有当时敢阻止中国走海洋之路的敌人全部消灭。真正阻止了中国海洋之路的是那些认为陆权高于海权,认为中国不需要向外看,自以为高瞻远瞩,实际上只会空谈阔论的酸儒们。

[ 本帖最后由 Sinderary 于 2007-10-6 20:08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0
精华
0
积分
95
金钱
40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32#
发表于 2007-10-6 20:19:47 |只看该作者
看来西方人多少还是了解中国历史的,至少还知道倭寇是中日混合军...............................................................................................有人不愿相信也没办法,但这是事实.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361
精华
0
积分
681
金钱
2503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33#
发表于 2007-10-6 20:24:09 |只看该作者
郑和下西洋一路剿灭了数只海岛和数个王国,其中就包括大海盗头子王X~~~~注意是海盗!!!!!!
只有小而丑陋的小日本才配倭寇这俩字~~~~~~~~~~~~~~~~~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90
精华
0
积分
95
金钱
40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34#
发表于 2007-10-6 20:26:5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紫林物语 于 2007-10-6 09:48 发表
说白了就是历史混淆事实!所以!为中国人成为倭寇悲哀一下下

不懂历史就别瞎搀和!现在科技很发达!你自己去百度搜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490
精华
0
积分
765
金钱
1725
荣誉
2
人气
3
评议
0
35#
发表于 2007-10-6 22:39:14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微软有没有考虑让清兵说满文哦 哈哈
各位观众,这里是UNN的唐尼·弗米利恩。。。。。。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5440
精华
0
积分
7836
金钱
18523
荣誉
11
人气
10
评议
0
36#
发表于 2007-10-6 22:45:4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C.E.Glasfurd 的帖子

dunno
不过在原版是说满语的:“哲!”“哲!”“正盖图biu腾?”“beauty genanday”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829
精华
0
积分
1916
金钱
5381
荣誉
0
人气
10
评议
0
37#
发表于 2007-10-6 22:47:1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88730312 于 2007-10-6 10:49 发表
恶心啊。别人畏惧你大明????那丰成秀吉就不畏惧了?

打了之后就畏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405
精华
0
积分
703
金钱
3063
荣誉
0
人气
4
评议
0
38#
发表于 2007-10-6 23:28:14 |只看该作者
  日本足立尊氏于公元1336年自镰仓占领京都,废后醍醐天皇,拥立徒有其名的光明天皇,自称征夷大将军,后设幕府于京都的室町,史称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  
  后幕府大将军足立义满接受出使日本的明朝钦差使臣郑和剿灭倭寇、接受大明朝册封日本国王称号、向大明朝纳贡、准与明朝通商的诸项宣喻。于公元1401年5月亦既明惠帝建文三年,自称源道义向明建文帝称臣纳贡。次年2月建文帝复诏,接受足立义满源道义纳贡。  

郑和下西洋前曾出使日本

    明永乐初年,倭寇累累侵犯浙江沿海,直至江苏境内长江口区。永乐帝派王抒巡视。王时为都御史,赴任后即将倭情上达永乐帝。永乐帝派郑和出使日本交涉,《明书·戎马志》记载:明永乐二年四月,郑和受命出使日本,“谕其国王源道义”,源道义随即捉了二十多个盗魁来献。王抒在“题本中记述此事”:说这伙盗魁递解来时,日本人已用“蒸杀”的方法把他们处死,即将犯人放在一只大甑上,下面燃起柴火,活活蒸死。郑和回京报告后,永乐帝对日本国“嘉其勤诚,赐王九章”,向源道义赠送了冠服、文绮、金银、瓷器、书画等物,并允许日本国十年一贡,正副使等可以多至二百人,在江浙贸易。此举促使当时中日关系的改善,也是郑和出使日本的成果。

使用道具 举报

英格兰伯明翰男爵

帖子
5043
精华
0
积分
2536
金钱
2441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39#
发表于 2007-10-6 23:42:58 |只看该作者
足利义满以后就再也没有幕府将军向中国称臣的了,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日力量的消长。丰臣时期中日的国力的对比基本达到了隋朝和高丽的程度,而地寡人众的小国一旦有了可以和大国打局部战争的能力,就牛气烘烘地要向大陆扩张了。

Be without fear in the face of your enemies.
Be brave and upright that God  may love thee.
Speak the truth, always, even if it leads to your death.
Safeguard the helpless and do no wrong.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405
精华
0
积分
703
金钱
3063
荣誉
0
人气
4
评议
0
40#
发表于 2007-10-6 23:52:05 |只看该作者
丰臣秀吉也被封为日本国王了,但是他不满足

但是最后还是被大明打败了,

所谓的经过战国洗礼,倾举国之兵来犯,也不外如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4-5-31 00:06 , Processed in 0.3294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