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1822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玩文明游戏,访文明踪迹  关闭 [复制链接]

帖子
619
精华
0
积分
310
金钱
5817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1:40:09 |只看该作者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帕伦克是反映玛雅建筑艺术的一处遗址。它坐落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境内崇山峻岭间的一块坡地上,反映玛雅人当年建城定居多选择仓林山岭的特点。据在这里发现的刻有纪年的玛雅碑证明,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四二年。

帕伦克的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金字塔上的“铭文神庙”。金字塔为正方形,共十层,向上逐层缩小,最低一层有梯阶九级,其余有梯阶七级,共七十二级。“铭文神庙”就建筑在金字塔顶平台上。平顶,有五个门,走廊上有壁画、浮雕,庙的四壁都是雕刻的碑文。可惜,现在还未破译这些玛雅象形文字,至今无人知晓这些碑文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平顶或有平台。金字塔的台阶象征通往宇宙的阶梯,这是玛雅建筑的典型特征。

墨西哥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虽然形状相似,但有所不同,现已发现的墨西哥金字塔绝大多数都是供古代印第安人各部落祭祀神明的祭坛,而不是陵墓。然而帕伦克的金字塔却是一个列外。它是公元前七世纪时帕伦克统治者巴卡尔的陵墓。据说这座金字塔是巴卡尔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建造的,历时几十年,全部用巨石建造,在巴卡尔76岁去世时才建成。因而人们对此颇为兴趣怏然。进入这座墓室,必须拾级登上金字塔,进入铭文神庙,然后沿着螺旋形的石台阶才能下到墓室。据考古学家分析,这座陵墓可能还有正门,但因金字塔是巨石砌成,发掘时不想损坏金字塔而放弃了寻找。墓室的平面顶作假拱,全用石条砌成,高七米,长九米,最宽处为四米。墓室后壁正中凿一龛,内有一浮雕武士像,左右两壁各有浮雕武士像三尊,墓室前端的中央置有一石棺,高约1.1米,长约2.8米,宽约2米,棺内壁四面均有浮雕纹。棺盖厚达27厘米,重达5吨。棺盖面及四周亦满雕花纹。在石棺内中央向下凿一石穴,它的前端为椭圆形,穴内涂满红色。巴卡尔仰卧在石穴内,头戴绿玉石面具,颈、胸、手、腕、足等处分别佩有玉制的项链、串珠、指环和小球。左足侧前,置绿玉太阳神偶像等。

在金字塔的右前方有一宫殿。宫殿中间是一个大院,看来是当时王室观看竞技或演出的场所。走廊壁上有各种绘画和浮雕,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光,其颜色虽已黯淡但仍可辨认,绿色尤为清晰,后走廊的东北角有蒸汽浴室,先用火烧灼一块巨石,然后将水浇在石上发出蒸汽,供王室沐浴。在宫殿的前方,有方形塔一座,共五层。宫殿和高塔的四面,还有类似宫殿的建筑物。金字塔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它是城邦的重要的活动中心。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619
精华
0
积分
310
金钱
5817
荣誉
0
人气
1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7-8-8 11:42:10 |只看该作者

好莱坞

好莱坞(Hollywood),本意上是一个地名的概念,港译“荷里活”,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洛杉矶的邻近地区,约有30万居民。但由于当地发达的娱乐工业,现“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工业。不过电影制片厂分布的范围早已不局限在好莱坞一隅,好莱坞与其周边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构成了美国影视工业的中心地区。

好莱坞市内有不少数十年历史的老电影院,通常被用作电影首映式或举行奥斯卡奖颁奖礼的场所,如今也成为旅游热门地点。

作为大洛杉矶市的一部分,好莱坞没有自己的市政部门,但有一个指定的官员担任所谓“荣誉市长”,仅供各种仪式需要。目前,好莱坞市的市长是约翰尼·格兰特(Johnny Grant)。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蜀 虎豹骑

帖子
411
精华
0
积分
206
金钱
1779
荣誉
0
人气
3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7-8-8 12:05:12 |只看该作者
公元16世纪以前,在中美洲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原始的部落——玛雅人,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知识而言。然而现代考古却发现,在这样一个极端落后的民族生活过的地方,却拥有许多超越我们现代文明的遗迹。

※编年史之谜※

1582年,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片土地上。玛雅人派译者佳觉来联络,并向西班牙人介绍自己民族的文明。西班牙随军主教迭戈德·郎达听完后,大惊失色,他被玛雅典籍中所记载的历史吓坏了,认为是“魔鬼干的事情”。在向上天祈祷后,竟残忍地下令将记载玛雅历史文明的、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珍贵文献全部焚烧,并将掌握玛雅文字的僧侣全部处死。经过这场浩劫后,玛雅人留下的遗产只有《德累斯顿手稿》、《巴黎手稿》、《马德里手稿》、《格罗里耶手稿》等四种原始文献和一些石碑、雕刻。然而就是这一点遗产,几百年来也使专家和学者们伤透了脑筋。至今人们也未读懂这些天书般的文献。

50年代后,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玛雅文化,美国和前苏联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破译方法和手段,同时结合石刻和印第安人的传说,但也仅仅破译出其中的1/3。

在奎瑞瓜山顶有一块刻有象形文字的玛雅石碑,考古学家们根据已认出的玛雅文字,意外地破译出这是一部玛雅人的编年史,内容记载的是公元前4亿至 9000万年之间发生的事情。科学家们无不惊诧。是啊!谁都知道,地球上的古猿是在100万年前出现的,人类的文明也仅有5000年,4亿年前,还处于中生代的地球留下了谁的印迹?玛雅编年史究竟记载了谁的历史?是史前文明社会还是外星人?难怪西班牙殖民者们认为是“魔鬼干的事情”。

持“重复文明”观点的学者们推测:在地球50亿年演化中,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因而地球上出现过多次高级文明社会,玛雅人就是其中之一。


※天文历之谜※

玛雅人留给后人的另一个谜团就是天文历。

考古学家们在译完编年史之后,又奇迹般地破译了玛雅人的天文历。玛雅文化中有着十分优秀的天文知识,其历法非常精确。他们知道地球是 365.242129天(今天准确的计算为365.242198天),与现代相比仅差0.000069天。他们还准确地计算出金星年是584天(即会合周期)。如果按他们的方法去推算金星的运转周期,1000年仅差一天。他们并且还找出了纠正太阳历和太阳历积累误差的方法。玛雅人的天文计算可以维持 6400万年。人们实在不明白,这个原始民族如何有这么丰富的天文知识?

尽管玛雅人有如此精确的地球年,但他们却极为重视他们那个一年有13个月、每个月有20天的奇怪历法——卓尔金年历法。谁都知道,这个一年为 260天的日历在地球上是毫无用处的。玛雅人的卓尔金年究竟蕴藏着什么含义?有些学者们认为这个历法很可能是外星球的历法,是玛雅人祖先从外星移民地球时带来的遗产。

在喀喀湖畔的高原上,有一片玛雅人生活过的古城废墟,里面有座用整块红色砂石岩凿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着一幅完整的星空图和上百个符号文字。经天文学家译读,发现那幅星空图竟然准确地描绘出了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神像上那奇怪地符号,记叙着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天文知识足够现代人类使用 6000万年!这些知识是我们现代人类所未掌握的,数万年前的古玛雅人是怎样掌握了这些超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


※地球北纬30度※

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现存有揭示玛雅文化的九座金字塔。这些金字塔同埃及最早的几座金字塔相比,就像孪生姐妹。使考古学家惊奇的是,玛雅人金字塔的方位计算得相当准确: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墙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死者头部;北极星的光线通过北墙的气流通道,径直射进下面的厅堂里。没有对地球的构造及天狼星、北极星等深奥的天文地理知识的充分了解和掌握,怎么会有这么多巧合?

细心的史前探索家们发现,地球上的金字塔都处在北纬30度上,把这些地球上的诸多神秘现象连在一起,便构成了地球上北纬30度之谜:沿尤卡坦半岛玛雅人的金字塔向东跨越60度便是大西洋的一个神秘地方——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并且在海底深处人们已发现了巨大的金字塔,同时这里又是史前文明古国亚特兰蒂斯王国失踪的地方;再向东移60度就是埃及著名的金字塔群,这里的史前文明遗迹和超自然神秘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继续东移60度你便发现正和世界屋脊—— 我国西藏首府拉萨不期而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指喜马拉雅山和印度交界的山峪中)人们同样发现了巨大的金字塔,并且有人研究指出,拉萨至今保存着能揭开人类文明奥秘的钥匙。这便是地球北纬30度之谜。

考古学家在帕伦克的铭文殿金字塔里发现了个玛雅人的古墓,古墓的石墩里,存放着一具遗骨。在石墩盖上,有一个像火箭剖面的图案。图案中有个手握操纵杆的人,活像现代宇航员。这个“宇航员”却十分特殊,他的鼻子直达前额,宛如长楔。在墩中殉葬的玉像以及当地青年战士和中年妇女的雕像上,都有着这样一个长鼻子。到目前为止,地球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人种。然而在玛雅人古老的传说中却有“额鼻人”的故事。据说一些“额鼻人”驾着喷着火焰的飞行器从天而来。传授给他们很多知识。

人们一向认为金字塔是古代法老及酋长的坟墓,然而19世纪人们从玛雅人的金字塔里发掘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经过考证分析已有一部分被辨认出来,原来是一些精制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不锈钢和其他不知什么合金制造的机械、工具等。看来,金字塔很可能是玛雅人祖先的物资仓库。从其物品所代表的文明程度来看,它们并不亚于我们现代的文明,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史前文明的发展程度。

※古隧道之谜※
70年代,人们在南美洲发现了一条玛雅人的古隧道,据估计它至少有5万多年的历史,而实际上它的年代更为古远。这条隧道离地面250米深,仅在秘鲁、厄瓜多尔境内就有数百里长。隧道的秘密入口由一个印第安部落(古代玛雅人的后裔)把守着。他们说,这里是“神灵”居住的地方,他们遵守祖训,世世代代守在这里。

在古隧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远古文物,这些物品放在隧道里的许多洞穴中。更使考古学家们兴奋的是一些刻有符号和象形文字的金属叶片以及不同形状和色彩的石器和金属制品。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破译这些文字。

隧道的穴壁光洁平滑,似乎经过磨光,与地面成直角。穴顶平坦,像涂了一层釉,不像是天然形成,而像是某种机械削切的结果。隧道中有个“大厅”长 164米,宽153米,里面放着像桌子、椅子似的“家具”。奇怪的是这些物品的材料很特殊,既不是钢铁、石头,也不是塑料和木材,而它又有钢铁和石头那样坚硬和笨重,在地球上至今没有发现过这种材料。“大厅”里面有许多金属叶片,大多在长约100厘米,宽50厘米之间,厚度约2厘米,一片一片排列着,像是一本装订好的书。金属片上都写有很多符号及象形文字。据专家认定那些符号是机器有规律压印上的结果,目前已发现3000多片。

隧道里还有许多用黄金制作的图案,其中有两块雕刻的是金字塔。每个金字塔旁边都刻着一排符号,还有一个用黄金雕刻的柱子,这个柱子长52厘米,宽14厘米,厚3.8厘米,柱子上刻有56个方格,每个方格里都有奇怪的符号。

古代玛雅人为什么开凿如此工程浩大的隧道?里面的物品及文字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无独有偶,早在40年代,美国人拉姆在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密林考察时就发现了一条远古隧道;英国考察队在墨西哥马德雷山脉也发出了地下隧道,这条隧道可通住危地马拉。每当拂晓,地下隧道发出敲鼓一样的声音,声震远方;前苏联阿塞拜也发现了一条古代地下隧道,隧道里有一些20米多高的大厅,还有很窄的拱形门。据说洞中不时发出奇妙的声音和光。

据考古探测和远古文献记载,考古学家推断地球上很可能有一条穿越大西洋底,连接欧、亚、美、非的环球地下隧道,这些古隧道又很可能是古代玛雅人的杰作。


※玛雅星之谜※

在玛雅人残存的四部珍贵文献中,我们知道了玛雅人有三种历法,即地球年、金星年和卓尔金年。地球年和金星年已在太阳系中为现代人类所知晓,唯独卓尔金年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它到底代表着什么?许多科学家苦思冥想着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地球绝不会在一年里自转260圈。这就说明卓尔金年决不是地球自转的实际情况。

有科学家提出卓尔金年和地球年、金星年同样也是计算一个星球的运转周期,可在我们太阳系里又找不到这颗星体。据推测如果这颗星体存在的话,他将处于地球和金星之间。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们在地球与金星之间发现了一条陨石带。所以很多人认为,在十分古远的年代,太阳系确实存在着一颗每年远转260圈的星体,一些热衷于外星人和UFO的学者们干脆把这条陨石带称为“玛雅星”。

学者们是这样解释的:在数亿年前,玛雅星上曾拥有高度的文明社会,他们文明已远远超过我们现代文明,后来因为宇宙的变化及星体内部的热量膨胀,这颗星体爆炸了。它上面的部分居民在仓促间带着少许的科技知识移到地球上来,给地球带来了繁荣。后来,由于地球上的火山爆发、彗星撞击、大洪水以及地球脱离轴心后疯狂地旋转,使玛雅人再次遭到灭顶之灾,也就造成其文明的中断。卓尔金年历法就是他们祖先从玛雅星带来的。

在玛雅文化的一些传说和古老的雕刻中,多处有“白色太阳子孙们”双手喷火、伴随风吼雷鸣来到人间的情景,以及一些身穿连身服(宇宙服样)的人操纵作机械落地的场面。而有趣的是,与玛雅古代雕刻相似,在非洲西部有一个生产力非常低下、文化极端落后的原始部落——多根。多根人却有着惊人的天文知识:他们不但知道天狼星,而且还知道天狼星的伴星昊狼星B,这是一颗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星星,19世纪才被科学家用望远镜观察到。奇怪的是,他们甚至知道这颗伴星的椭圆形轨道和围绕天狼星运转的周期。多根人中也流传着一个有关宇宙飞船着陆的神话故事,至今他们还保存着这张图画。画的是神驾驭着一艘拖着火焰的飞船从天而降的场面。你能说这也仅仅是巧合吗?


※雕刻之谜※

玛雅人的雕刻和壁画是玛雅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所破解的玛雅文化几乎是从其中得到的启发,然而又有很多古怪的雕刻同样难后人留下了千古谜案。

在玛雅古城的废墟中,史前学家们曾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石刻,据测定是3万年以前的物品,现今存放在秘鲁国立大学博物馆里。石刻上是一个古代玛雅人手持管状物,贴放在眼前,朝向天空。玛雅人手持的管状物引起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因为这个物品和现代望远镜极为相似,又有人干脆将那管状物直接称为玛雅人的望远镜。然而我们都知道,第一架望远镜是17世纪中期发明的,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那么3万年前古代玛雅人使用的是什么人发明的望远镜呢?

在玛雅文化的重要古城巴林卡遗迹中,有一幅雕刻在金字塔石板上的壁画,画面是一个人形坐在一个“鱼”形装置里,手里似乎紧握着操纵杆状的机械,“鱼”前端有处开口,飞行时纳入空气,“鱼”的尾部喷着许多火焰。这个图画表示鱼形火箭在向前飞行。
在玛雅人生活过的阿亚库乔港的一片茂密的丛林吕,有一块3000平方米的巨石。每到早晨,旭日东升,阳光从某一个特定角度照来,这块巨石上就会显示出很多奇怪的图像。等太阳升高,角度转移,这些图像又随之消失。显然,当年雕刻这些图画的玛雅人是很精通光学原理的。他们根据光的照射角度,巧妙地掌握了雕刻的角度和深度,使人们只能在特定光照角度才能看到这些雕像。这些图像共有7幅,其中已辨认出的有大蛇、大钟,以及穿着特殊装束戴着武士盔甲形态的怪人。

玛雅人留下的雕刻还有很多,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从这些雕刻中我们能想到些什么呢?

玛雅文明毁灭了,毁灭在我们地球人的战争之中。玛雅文明毁灭了,它留给我们的是遗憾和神奇!我们的考古学家正在那一片片古老的废墟中苦苦研究和求索,希望从那里发现奇迹——寻找到真正解开玛雅文明的钥匙,去解读那些用隐喻、难懂的象形文字写的珍贵文献的奥秘,去破译这些远古文明。

--玛雅文明崩溃之谜--


玛雅文明最大的谜是为何从热带雨林的丛林深处消失?在西元六百年,整个玛雅民族离开了辛苦建筑的城池,舍弃了富丽堂皇的庙宇、庄严巍峨的金字塔、整齐排列雕像的广场和宽阔的运动场。玛雅文明开始式微,徵兆是不再雕刻石碑;以提卡尔而言,当地最后一块石碑完成於西元八六九年,整个玛雅区最后—块石碑则完成於西元九0九年。不但如此,神殿、宫殿等最足以代表玛雅文明的建筑也不再兴建,彩陶也不再制作,一般民众也很少兴建新房舍,城市四周的人口急遽减少,考古学家估计当时的提卡尔人口,至少减少了2.5%。

西元八世纪后,而任由枯草蔓藤侵入住宅和市街,使那 变成了一片废园残景,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使得玛雅人抛弃了美丽的江山故国?虽然历史上也常见民族因战争而灭亡,但玛雅人的城市既不毁於战火,也不毁於天然灾难,这已经由历史学家证实了。

据说玛雅人在西历九0九年的某一天,百分之八0的人口突然明显地消失了,仅留下未建好的寺院。然后,自当天起,祖先的睿智也急速消失,残留下来的玛雅人开始变得无知与颓废。残留下来的人,一方面“啊咿啊咿”地叹息,一方面为传授大自然的神秘及发现执法人的消失而悲伤。

从一0世纪初期开始至一四九二年发现美洲大陆,约六00年间,中美洲的居民,深陷於因无知而起的战争,以及性与颓废的深渊中。十六世纪西班牙人进入犹加坦半岛之前,原来只有一种的玛雅语,已经分化成廿七种方言。

在提卡尔遗址上,考古学家发现许多覆盖於岩石及崩坏的拱形屋顶之下的坟墓,却未发现任何修复的迹象。附近神殿和宫殿的壁画也受到严重的破坏,石雕人像的脸部多半被削掉,石碑也被移作其他建筑的建材。这些现象证实有外族入侵,玛雅人根本来不及抵抗便溃退了。在犹加敦半岛,玛雅人於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就因流行病与内乱衰亡了,可是有关九世纪时灭亡的丛林玛雅的消灭,却至今都毫无线索可追寻。

当时的陶器不是突然放弃不再制作,而是放弃原来的制作方式,改制比较薄而质地更为精细的陶器。但是,这种陶器在使用不久之后,玛雅人也放弃了,原因可能与传统支配阶层崩溃,对陶器的需求性消失有关。

有一派学者认为是因为城内粮食不继,建於丛林中的玛雅帝国,在发觉此地无以维生后,便做了一次种族大迁徙,来到齐乾伊莎(Chich'en Itz'a)定居,又绵延两个世纪才灭亡。也有学者认为,玛雅帝国外受游牧民族的袭击,内部则因发生内乱,整个帝国在遭受巨变后,溃退逃散,然而何以胜败两方面都走得无影无踪?没有人能够找到合理的答案。

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数人相信当时遭受地震、飓风的侵袭,加上人口爆炸、粮食不足、农民暴动和异族侵人等原因,造成玛雅文明的衰亡。但是,确实的答案还未出现,这个秘密的解开,有如拼图游戏一般,目前不过刚刚开始。

古玛雅文化的摇篮-尤卡坦半岛

相关图片:




详细资料:
http://blog.lanyue.com/model/luntan/view.asp?article_id=1280606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我爱我的国家,因为没有国家就没有我。
但我不喜欢有些人,因为没有他我可能会过的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邪恶 人类 侍僧
白銀聖闘士·天箭座·幽靈箭

帖子
190
精华
0
积分
235
金钱
1388
荣誉
14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7-8-8 14:14:38 |只看该作者
胡夫金字塔
文明4中属性:
    需要:Masonry(石工术)
    效果:文化+6名人+2任意选取政治形态建造城市更容易出大工程师只能在古代与初世纪建造有石头资源将获得双倍建造速度


介绍: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

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居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

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的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

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真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万平方米。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化为英寸为单位联系。他由此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

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基的周长按照某种单位计算的数据恰为一年的天数,等等。史密斯的这次实地考察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赞扬,被授予了学会的金质奖章。

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

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对他。

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远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大金字塔之谜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在探索。

[ 本帖最后由 vexer814 于 2007-8-8 14:22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啦啦啦阿里

使用道具 举报

邪恶 人类 侍僧
白銀聖闘士·天箭座·幽靈箭

帖子
190
精华
0
积分
235
金钱
1388
荣誉
14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7-8-8 14:20:19 |只看该作者
美国总统山
文明4中属性:
       需要:Fascism(法西斯主义)
  效果:文化+4、名人+1、所有城市因为战争产生的不快乐度-25%、建造城市更容易出大艺术家、有石头资源将获得双倍建造速度。


介绍:全美闻名的拉什莫尔山耸立在南达科他州巴登兰以西不远的地方,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从左至右,这四位总统是:开国元勋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佛逊、奠定20世纪美国之基础的西奥多.罗斯福和解放黑奴的领导者林肯。
这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巨作系出自美国艺术家夏兹昂·波格隆之手。1923年美国历史学家多恩·罗宾逊首先萌发出在群山上雕刻巨像的念头,但他只设想在山头上雕刻一些西部武打好汉供入参观。1924年秋,他邀请波格隆前来观看地形。波格隆一眼望见由花岗石形成的拉什莫尔山居于群山之上,沐浴在阳光之中,便认定这是他实现自己的夙愿、雕凿美四位著名总统头像最理想的地方。1927年8月10日,柯立芝总统宣布将拉什莫尔山辟为国家纪念场,雕塑工程也与此同时正式破土动工。工程伊始,资金全靠私人捐助,联邦政府到后来才给予财政支持。由于经费短缺和气候恶劣。工程经常被迫中断,所以工期长达十四个春秋,而实际施工只有六年半。工程动功之时,波格隆已年逾六句,从此他把亲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件艺术杰作上,仅艺术造型,就反复设计达九次之多。1941年波格隆与世长辞,没能亲睹工程计划完成。他的儿子林肯继承父业,于1941年底勉强完工。

这四尊巨人头像与山峰浑然一体,十分壮观,游人来此无不肃然起敬。石像的面部高达18米,仅鼻子长就有6米。华盛顿像是一座胸像,肩部与胸部巧妙地依山形雕出。其余三人都是头像,西奥多.罗斯福和林肯的像只雕刻了面部。因此四人的肖像十分突出,他们的表情都严肃而庄重。那紧闭着的嘴唇、凝视着远方的眼睛,维妙维肖,颇为传神。同时四人又各具特色,显示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可谓栩栩如生,音容宛在。

为了表示对四位总统的崇敬之情,拉什莫尔山禁止游人攀登。在山脚下设有观瞻中心,上午阳光洒满山峰是瞻仰巨像的最好时机,每年6-9月,这里还备有照明设备,即使在夜间也能真切地欣赏这一艺术杰作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啦啦啦阿里

使用道具 举报

邪恶 人类 侍僧
白銀聖闘士·天箭座·幽靈箭

帖子
190
精华
0
积分
235
金钱
1388
荣誉
14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7-8-8 14:29:51 |只看该作者
The Parthenon 巴特农神殿
文明4中属性:
  需要:Polytheism(多神论)
  效果:文化+10、名人+2、所有城市名人诞生率+50%、建造城市更容易出大艺术家、有大理石资源将获得双倍建造速度。只能在古代与初世纪时期建造,化学研发后该建筑失效。

介绍:
巴特农神庙

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侬神庙。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巴特农神庙位于希腊的雅典,它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巴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卫城巴特农神庙遗址大多已是断墙残垣了。神殿中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巨大金像早已不知所踪。巴特农神庙是献祭诸神之庙,相传它是诸神从奥林匹斯山游曳到雅典的聚会地。巴特农神庙并不在雅典卫城的中轴线上,而位于上首右侧。人们从入口处看不见它的正面,只能在一旁的角落发现它。当目光流转住时,是呼吸和心灵停顿之时。它是如此的残缺又异常的华丽,那多立斯式的圆柱,大理石的凹槽质感仍然冰凉高贵,那列柱逐渐细小,到达顶端时无任何装饰的弧形柱头更显得优美均衡,岁月虽然令许多石柱倒塌,但那简约庄严的美却依然鲜活。

巴特农神殿

在这长70米,宽30米的空间里,46根环列圆柱构成的柱廊直挺向天,昭示着希腊文明的蓬勃向上永不凋谢。巴特农神殿的雕刻装饰是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菲迪亚斯具有卓越的眼光和气魄,喜欢构图上爆炸性的冲击力。

从神殿西山墙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档间饰上都可以领略大师的伟大。由92块白色大理石饰板装饰而成的中楣饰带,有描述希腊福州内容的连环浮雕,浮雕所表现的紧张的搏斗,人与怪兽的撕扯生动逼真,天神们或威武或飘逸或闲散的姿态巧妙地贯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弯曲、战袍的飘扬、眼神的哀喜无不透露出雕刻者对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理性的思索。

神殿的内部分成两个大厅,正厅又叫东厅,厅内原本供奉着菲迪亚斯雕刻的雅典娜神像,神像据说由黄金、象牙制成,眼睛的瞳孔也由宝石镶成。身穿战服的雅典娜英姿飒飒地耸立在殿内,主管当时城市的全体生活,雅典人热爱自己的保护神,希望她能给本城带来福祉绵绵。

在巴特农神庙里,原来还供奉着一尊高达12米的雅典娜女神的雕像。形象是这样的;她站立着,长予靠在肩上,盾牌放在身边,右手托着一个黄金和象牙雕的胜利之神;黄金制造的头盔、胸甲、袍服色泽华贵沉稳,象牙雕刻的脸孔、手脚、臂膀显出柔和的色调,宝石镶嵌的眼睛炯炯发亮……这座由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精制作的艺术珍品,在公元146年被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掳走,在海上失落了。现在人们只能根据古罗马时代的小型仿制品约略想象她的英姿。帕特侬神庙几经天灾人祸,真是历尽人间沧桑。公元393年它被改作基督教堂。在土耳其统治时期,它又成了伊斯兰的寺院。公元1687年威尼斯军队炮轰城堡,引爆了土耳其人堆放在神庙里的炸药,把庙顶和殿墙全部炸塌。19世纪初,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埃尔金,雇用工匠,把表现雅典娜勋业的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劫走。这批稀世之珍,有些在锯凿过程中破碎损毁,有些因航海遇难而沉入海底,幸存的至今仍陈列在英法等国的博物馆里。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啦啦啦阿里

使用道具 举报

邪恶 人类 侍僧
白銀聖闘士·天箭座·幽靈箭

帖子
190
精华
0
积分
235
金钱
1388
荣誉
14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7-8-8 14:40:28 |只看该作者
Versailles 凡尔赛宫
文明4中属性:
  需要:Diving Right(君权神授)
  效果:文化+10、名人+2、邻近城市减少维护费用、建造城市更容易出大艺术家。只能在初世纪与工业时期建造,有大理石资源将获得双倍建造速度。

介绍:
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驰名世界,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造的狩猎宫。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华的王宫。是著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的。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的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璜更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而来的中国古代的精隆瓷器。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而塑的铜雕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789年路易十六当权时,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奢侈豪华,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终于引起人民的愤慨,大革命期间,凡尔赛宫几乎被荒废。直至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重新修理,把它改为法兰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美术、雕刻等许多艺术品。

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这里。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法兰西共和国。1919年6月28日,法国及英国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200多万南北宫和正宫底层处路易·菲利浦起已改为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它艺术珍品。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它领导人也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首脑和外交使节。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啦啦啦阿里

使用道具 举报

邪恶 人类 侍僧
白銀聖闘士·天箭座·幽靈箭

帖子
190
精华
0
积分
235
金钱
1388
荣誉
14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7-8-8 21:14:01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人继续呢??

大家一起来支持啊~

再介绍下上面提到的巴特农神庙所在的希腊的领袖 亚历山大大帝 (古代马其顿国王,文明系列中设定为希腊领袖)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每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就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对无穷财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以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当。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又在伊萨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10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特别有趣的是,当仅有不到5万军队的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士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安卧休息、养精蓄锐之时,手握百万大军的大流士三世却因害怕夜袭令士兵彻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装,胆战心惊的整整站了一夜,个个无精打采,毫无斗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亚历山大率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之军进入战场,熟练的运用其机动灵活的“马其顿方阵”,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被手下一名总督杀死,弃尸于路旁。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在追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送回波斯利斯,葬于波斯皇陵墓。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啦啦啦阿里

使用道具 举报

蜀 虎豹骑

帖子
411
精华
0
积分
206
金钱
1779
荣誉
0
人气
3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7-8-9 09:39:29 |只看该作者
捷克的“人骨饰教堂”建于14世纪,这里的天花板、墙壁上尽是人骨串成的装饰品,据统计,这些饰品大约用掉一万具尸体。在1369年,一次瘟疫使3万人丧生,尸骨遍地,因此教堂当局决定用未葬的尸骨装饰教堂。这项令人毛骨悚然的任务一开始是交由一位半盲的僧侣来执行,1870年间,一位受雇于 Schwarzenberg家族的木刻师傅,开始将人骨排列成各种图案,其中包括Schwarzenberg的家徽与Rint自己的签名。  

  神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故“人骨装饰品”不值得大惊小怪。这座教堂平常并不对外开放,只在每年11月20日(相当中国的鬼节),才让一般民众入内祈福。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我爱我的国家,因为没有国家就没有我。
但我不喜欢有些人,因为没有他我可能会过的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蜀 虎豹骑

帖子
411
精华
0
积分
206
金钱
1779
荣誉
0
人气
3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7-8-9 09:40:42 |只看该作者
补上页图片~~~~~~~~~~~~~~~~~~~~~~~~~~~~~~~~~~~~~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我爱我的国家,因为没有国家就没有我。
但我不喜欢有些人,因为没有他我可能会过的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260
精华
0
积分
1710
金钱
24636
荣誉
8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7-8-13 09:14:45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
风吹草动心不动,惊涛拍岸石屹然。 普贤宏愿誓光大,观音慈悲永记心。   
他年若得菩提根,六道轮回度众生。 红尘浊世吾先入,刀山火海笑赴然。   
以身相许佛尘刹,度尽众生方始还。 脱离恶趣降魔道,七宝布施应正觉。   
供养十方一切佛,身行十方一切法。 伏请世尊为证明,三千世界修涅槃。

使用道具 举报

商业专职

帖子
876
精华
0
积分
488
金钱
1975
荣誉
5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7-8-13 19:14:42 |只看该作者
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

  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 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这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人类对月球的探测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在冷战的背景下进行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尤里.加加林身穿90公斤重的太空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并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航空勇士。加加林的名字,连同他那迷人的微笑,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记下了载人航天这篇史诗画卷的浓重一笔。

  从此载人航天科学突飞猛进。当时间定格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率先登陆月球完成了人类的这一梦想。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

  人类对于月球有了越来越理性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 440公斤。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月球不再神秘。      

  月球并不像我们在地球上仰望她时那般晶莹。他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甚至有些阴森可怕。作为地球的永久卫星,她始终忠实地围绕着地球旋转。月球的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而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 1/49。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和高洁净的环境,月球背面不受地球无线电波干扰,建立月球天文观测基地、生物制品和新材料实验室,对地观测站和深空探测前哨站均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科学意义。月球是研究月球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在月球上建立天文观测台站可以不受地球大气层的限制,波段可从咖马射线一直到长无线电波段上进行观测。在月球上可以设置一个任何波段的干涉仪阵列,月面上宁静的环境可以保证其测量精度。一些天文物理现象如超新星爆炸和咖马射线爆裂可以用不同波段进行观测研究。

  虽然月球只是亿万星辰中的小小一员,但却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永远围绕地球旋转不停的卫星。对人类而言,月球不仅是人类踏足浩瀚宇宙的前哨站,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存储仓库。月球上的资源对人类来说价值惊人。月球上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将来人类能直接用这种石头生产水、液氧燃料等资源。地球上稀缺的铀、稀土等,在月球上也相当充足。特别是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3,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月球表面土壤中蕴藏着几百万吨的氦―3,这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1吨的氦―3所产生的电量足以供全人类使用1年。月球上丰富的硅、铝、铁等金属资源同样是未来地球矿产资源的巨大储存库。      

  时至今日,月球已经对于人类太空科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成为了21世纪的重要课题。

  这一切就是月球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之所在。正是因此,美国这个目前唯一成功登月的国家,在将登月计划停止了30年后重新开始计划实施。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雄心勃勃的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曾说:"It is time for America to take the next steps. Today I announce a new plans to explore space and extend a human presence across our solar system. We will begin the effort quickly using existing programmes and personnel. We'll make steady progress, one mission, one voyage, one landing at a time. The last man to set a foot on a lunar surface said this as he left: 'We leave as we came, and God willing as we shall return with peace and hope for all mankind. America will make those words come true."(“美国现在到了迈出探索宇宙的下一步的时候了。今天我宣布我们探索广阔宇宙的新计划。我们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确定明确的计划。那名最后踏足月球的人曾这么说:我们离开了就像我们来的时候一样,上帝知道我们会带着全人类的希望回来。是的,我们会让这句话成真。”)      

  布什提出的这项计划包括,美国将在不晚于2008年对月球表面进行一系列无人探测,然后最早2015年、最晚不超过2020年将人送上月球,目标是不断延长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根据在月球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美国下一步将准备派人对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探索。新一代的载人航天工具开始设计建造,宇宙空间站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组装。

  860亿美元提供给美国宇航局未来5年的预算。美国开始打造新一轮的月球计划。      

  除了美国,在新世纪伊始开始对月球感兴趣的国家越来越多。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印度都各自展开了自己的月球计划,越早踏足月球就越有更大的机会了解月球,开发月球。而在与美国相对的遥远东方,一个沉睡了百年的巨龙发出了怒吼。      

  从太空望向我们蔚蓝的星球,亚洲大陆是那么的幅员辽阔,而中国又是那样美丽动人。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挺拔的身躯扛起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2003年10月15日,轰鸣中的“长征5号”火箭承载着13亿人的期盼直刺苍穹,神舟5号飞船的航天员杨利伟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人40年的飞天梦,由神舟5号飞船承载着终于实现了。月球离我们更近了一步。此时,兴奋的国人再次把目光聚集到古老的神话――“嫦娥奔月”上,人们不禁问道:“中国人何时能登上月球,去看看我们远离故土的亲人――嫦娥姑娘。      

  月球在召唤,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为探月默默地付出了10个年头。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论证工作。经过10年的酝酿,我们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 “落”、“回”3个阶段。奔月的第一步将在2006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步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使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

  奔月的第三步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中国之所以加快航天事业的脚步是因为航天技术的进步,还能够带动一大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最好的例证。“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仅培养了一代高水平科学家,而且其科研成果还带动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全世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火箭技术、激光技术、材料技术、医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把科技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共获得了3000多项专利。在经济方面,据统计,在阿波罗计划上投入的每1美元平均带来了5美元左右的效益。      

  科技是生产力在航天事业上又一次得到验证。

  目前人类已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当我们得知中国月球探测器计划进展顺利时,顿觉无限欣慰。月球离我们已不遥远,总有一天,我们会一同感受月球的魅力。      

  也许中国人还要花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登月的梦想,但是,月球就在那里,她永远不会拒绝人类探索的脚步      

  美国总统布什说:"With th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gained on the moon we will then be ready to take the next steps of the space exploration, human missions to Mars and to worlds beyond."(“我们要利用在月球上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为人类登陆火星,探寻更加遥远的宇宙做好充分的准备”)

各次任务

  阿波罗计划中包括11次载人任务,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阿波罗1号

  1967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 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今晚一场大火中身亡。 当时这场大火吞没了他们的阿波罗1号飞船。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官员说,大概是一个电火花点燃了阿波罗飞船座舱的纯氧。这三名宇航员如同真地飞行那样并肩坐在肯尼迪角第34号发射架上的“土星” 1号火箭顶部,就在这天下午6点31分,发生大火。

  他们被卡在关闭的舱门后面,无法使用阿波罗安全系统,因为被导弹拖车挡住了。急救人员试图接近他们,却被舱内滚滚冒出的浓烟阻挡。空军及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了所有与火灾有关的资料。官员们说:“人员和飞船的损失给阿波罗登月计划以严重打击。面对预算削减的困难,阿波罗计划一直努力奋斗以求在60年代末实现登月。

阿波罗7号

  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

阿波罗8号

  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是阿波罗8号,由Frank Borman、James Lovell与William Anders所组成的阿波罗8号团队,12月21日搭乘土星5号火箭升空,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的成员从地球飞到月球后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

阿波罗9号

  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  

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球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阿波罗11号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此外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2、13、14、15、16、17号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两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员均登月成功。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登月方案: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从“阿波罗”号飞船的3种飞行方案中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方案。

  二、辅助计划:为登月飞行进行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是:①“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1-1965年):共发射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②“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1968年):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③“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1966-19677年):共发射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 l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④“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1965-1966年):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三、运载火箭:“阿波罗”号飞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号运载火箭发射。运载火箭研制分两个阶段进行:①研制“土星”1号和1B号,用以获取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经验并进行“阿波罗”号飞船的 飞行试验。②研制“土星”5号巨型3级运载火箭作为飞船登月的 运载工具。

  四、试验飞行:1966-1968年进行了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在近 地轨道上鉴定飞船的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考验登月舱的动力装置。1968-1969年,发射了"阿波罗"7、8、9号飞船,进行载人飞 行试验。主要作环绕地球、月球飞行和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会合、模拟登月舱与指挥舱的分 离和对接。按登月所需时间进行了持续11天的飞行,检验飞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发射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 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五、"阿波罗"号飞船:"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

  1.指挥舱——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 控制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 态控制发动机等。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 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

  2.服务舱——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 舱体为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 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 服务舱分离等。

  3.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①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 4个仪器舱组成。②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 电源等设备。

  4.登月飞行——"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7月20-21日首次 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 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飞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 号火箭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第三级火箭熄火时格飞船送至环绕地球运行的低高度停泊轨道。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加速,将飞船送人地-月过渡轨道。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开始接近月球,由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宇航员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驾驶登月舱与母船分离,下降至月面实现软着陆。另一名宇航员仍留在指挥舱内,继续沿环月轨道飞行。登月宇航员在月面上展开太阳电池阵,安设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22千克,然后驾驶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母船会合对接,随即抛弃登月舱,起动服务舱主发动机使飞船加速,进入月-地过渡轨道。在接近地球时飞船进入再人走廊,抛掉服务舱,使指挥舱的圆拱形底朝前,在强大的气动力作用下减速。进入低空时指挥舱弹出3 个降落伞,进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罗"11号飞船指挥舱于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溅落。

包括阿波罗1号中美国第一次有宇航员牺牲的事件,阿波罗8号首次航天器环绕月球的壮举在内,8年的初期准备之后,阿波罗计划为阿波罗11号派遣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于1969年7月20日登月并于7月24日返回做好了准备。在踏出登月舱之后,阿姆斯特朗说道:“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到1972年为止,共有12个宇航员登月成功。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10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日子是在等待中消亡!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260
精华
0
积分
1710
金钱
24636
荣誉
8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7-8-15 09:59:30 |只看该作者
顶上去。
风吹草动心不动,惊涛拍岸石屹然。 普贤宏愿誓光大,观音慈悲永记心。   
他年若得菩提根,六道轮回度众生。 红尘浊世吾先入,刀山火海笑赴然。   
以身相许佛尘刹,度尽众生方始还。 脱离恶趣降魔道,七宝布施应正觉。   
供养十方一切佛,身行十方一切法。 伏请世尊为证明,三千世界修涅槃。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37
精华
0
积分
19
金钱
7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7-8-17 14:26:56 |只看该作者
巨石阵在文明4中,是最早可以建造的一个奇迹,也是早期进行文化扩展(领袖无文化+2属性时)的最佳选择。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

建筑结构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
  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由于这一些坑是由英国考古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又叫“奥布里”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树着的石柱上的。
  英国索尔兹伯里是一座历史古城,距英国首都伦敦120多公里,在这座古城的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叫阿姆斯伯里,史前巨石阵就坐落在这里。
英格兰巨石阵
  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索兹伯里附近,有个叫阿姆斯伯里的小村庄世界闻名。著名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就矗立在这里。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这些石柱排成圆形,最高的石柱高达10米,不少横架在两根竖直的石柱上。巨石阵的英文名字叫做“Stonehenge”。这个名字的前一半Stone意为“石头”,后一半在现代英语词典中已查不到了,据考证它来自古代英语,意思是“高高悬挂着”。
  巨石阵的主体,是几十根巨大的石柱,它们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石阵中心的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大约30吨,更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横架在石柱的上面。
  这样奇怪的阵势引来后人连绵不绝的猜测,这些巨大的石头阵究竟是如何搭建的呢?
  英国考古学者动用130人试验成功。
  自从巨石阵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它的出现一直在猜测,但是至今意见没有统一。
  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人,费尽辛苦垒起这么一座“石头城”究竟想干什么?这个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引起考古学家和每年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们的注意。这么巨大的石头究竟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呢?这成为长久无法破解的一大谜团。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史前当然没有大型吊车等工具,先人是如何把这些重达数十吨的大石头高高架起来的呢?
  许多奇思妙想也应运而生。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朱立安,他曾经用“滑轮吊升”复制巨石搭建过程。
  据有关报道,1998年夏天,英国考古学家朱利安,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考察,决定用最古老的建筑方法重新运送和竖立一块长8米,重40吨的复制巨石,朱利安认为,如果只用滚木来运输巨石,滚木很可能会被压碎,于是,他和他的实验小组,把滚木放在一段木轨上,并在轨上涂上了油脂,朱利安相信古人有能力设计出这种轨道,而油脂是为了减少摩擦。朱利安动用了13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这次实验,志愿者很快就慢慢移动了这块巨石。
  朱利安根据这次实验推算出,如果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造巨石阵至少需要3000万小时的人工,所需的人数应在数千人以上。
  据介绍,朱利安的方法是,他们先挖了一个2.4米深的土坑,并将巨石的中心放在土坑边缘的上方,朱利安决定用压跷跷板的方式,把巨石拖入事先挖好的坑中。然而由于巨石太重,无法彻底使它垂直,他们采用了一个A字形支架,因为A字形支架比门形支架更为稳固,为了慎重起见,朱利安先用一个模型来计算需要拉绳的人数,他最后算出如果用A字形支架,要将近80人才能拉起这块40吨重的巨石。
  朱利安A字形滑轮支架产生效果,他们轻易地树起了第一块巨石。紧接着实验小组又用同样的方法立起了第二块巨石。
  中国退休工人称“只需两人,三个小时就能架起巨石”。
  巨石之谜也同样吸引了中国的科学爱好者。来自我国辽宁阜新的退休工人王金甲近日宣布,他找到了巨石如何架起的关键因素。
  “我觉得朱利安的办法并不实用,用我的方法,只需要2个人,花3个小时就可以把巨石架起来。”王金甲告诉记者。
  王金甲把自己的方法叫做“垫升法”。“我相信,古人就是用‘垫升法’解决把巨石横空架起的关键所在。”
  王金甲也看到了关于朱利安复原巨石阵的报道,但是他觉得朱利安解释巨石阵的说法存在疑问。首先是“当时不可能动用这么多人力”。
  王金甲认为,古人类是用“天平的原理,重力差的方法”将巨石用木板垫升到所需高度。
  “垫升法”的主要过程是:将巨石立好后,将准备运上去的横石放在与立石1米左右的距离,在横石的下面一侧挖一个小坑,再在横石的下面接近中间的位置与立石垂直的方向放入一个板木,横石就会一头挨地,一头翘起,然后压下翘起的一端,再将一个板木放在巨石下。就这样一直在巨石下面放入板木,板木达到立石的顶端后,将板木的方向由原来的垂直方向改为水平方向,再向上垫升约半米,将横石顺着垂直的板木滑向立石。完成整个垫石过程。
  据介绍,当地电视台准备给王金甲的实验现场录像,因为没有找到足够大的石头延期。
  王金甲告诉记者,他家曾两次在平房大院的门楼加横梁,他就是采用“垫升法”,一个人将重约一吨的混凝土石板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放到门楼上的。王金甲认为,埃及金字塔与巨石阵的建筑方法应该是一样的。
  王金甲的垫升法被认为是解了巨石阵之谜。一些人士认为王金甲的这个方法有一定道理,但是这究竟是不是古人修建巨石阵的全部秘密,仍然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巨石阵仍存诸多谜团
  有一些专家提出,当时的人们可能利用到了冰川特殊的地貌,使这些石块运送到了巨石阵,但是在索尔兹伯里平原没有任何冰川的痕迹。
  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些兰砂岩确实是通过人力从南威尔士被搬运到现在的位置,至于胆矾巨石是如何辗转380公里来到此处,至今仍是个谜。

  公元1130年,英国的一位神父在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巨石阵,从此这座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奇特古迹,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推断,巨石阵至少已由几千年以上的历史。   
  几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也没有人知道是谁建造了巨石阵,而古老的传说和人们的种种推测,让巨石阵更增加了神秘的氛围。  
  12世纪初期,英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公元5世纪,亚瑟王的宫廷巫师墨林用神力从爱尔兰运来了巨石阵,而建造巨石阵的目的,是墨林准备用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来纪念亚瑟王的部下。  
  考古工作者并不相信是神力搬运来的巨石,他们根据搜集的一些资料认为,早在17世纪史前巨石阵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最近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巨石块有天文现象的功用。巨石块与一年中白昼最长一日的日出相吻合。这可能意味着,巨石阵的建造者们是太阳的崇拜者。巨石块肯定不是德鲁伊特(古代凯尔特人中一批有学问的人—译注)建造的。在巨石阵被废弃后很久他们才在这里生存。
  巨石阵所在的地区有许多坟墓和神庙,它们都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世纪以来巨石阵本身就是一个圣地,但我不知道该圣地在什么时候或为什么废弃了。不幸的是,几个世纪以来有些石块已搬走去造房子,而另一些已经倒下。
  巨石阵在史前时代分为三个时期建造,前后将近一千年。第一期大约从公元前2750年开始,考古学家称之为「巨石阵第一期」。在这一时期中,最令人费解的事是被称为「奥布里洞」的遗迹。这些洞是十七世纪石一位古文物学家约翰奥布里发现的。这些洞是位在环状沟的内缘,同样围成一圈,总共有五十六个。这些洞是挖好后又立刻填平,并且确定洞中未曾有石柱竖立过。为何当初要挖五十六个,而不是整数的数目?是研究学者极伤脑筋的。根据牛津大学亚历山大?汤姆教授的研究指出,在综合英国境内其它环状石遗迹的研究后他发现,这些洞的排列与金字塔的构造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它们同样运用了「黄金分割比」。
  汤姆以英国环保局所绘制的标准地图为准,将第四号、二十号和三十六号洞穴连结后,便出现了一个顶端指向南方的金字塔图形。其后两个建造期的技术层次及规模都提高了,显见建造石柱群的人绝非未开化的原始民族。
  霍金斯认为,巨石阵中几个重要的位置,似乎都是用来指示太阳在夏至那天升起的位置。而从反方向看刚好就是冬至日太阳降下的位置。除了太阳之外,月亮的起落点似乎也有记载。不过月亮的运行不是像太阳一样年年周而复始,它有一个历时十九年的太阴历。在靠近石阵入口处有四十多个柱孔,排成六行,恰巧和月亮在周期中到达最北的位置相符,所以六行柱孔很有可能代表六次周期,也就是六个太阴历的时间,观测及纪录月亮的运行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三个重要时期
  在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900年这段时间中,巨石阵的建造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段时期的巨石阵分布在Irish海以及Irish-Scolttish海路信道的周边地区,数量不多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直径超过30公尺以上,在圆阵之外都有一个独立石,似乎是一种宣告"此地已被占有"似的标示。
  公元前2600年左右-------金属被引入不列颠全岛,坚硬的凿刻工具被制作出来,这个时期的巨石阵更精致完美,像Somerset的Stanton Drew,Orkneys的BrodgarRing,直径超过90公尺。然而一些其它主要的石阵则小多了,一般只有18到30公尺。它们有个特殊的现象,就是除了圆形石阵之外,还会现椭圆形的石阵,长轴方向指向太阳和月亮的方位。数目在宗教上也呈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不论巨石阵的圆周有多大,各地的立石数量都有独特的数目,如Lake District地区的数量都是12,Hebrides地区的则是13,苏格兰中部则是4、6或8个,Land‘s End地区是19或20个,而爱尔兰南部是5。
  公元前2000年-----------在这个最后时期,以传统方法建立的巨石阵数量便开始减少。整体形状也不是很完美,不是呈现妥圆形就是扭曲的环状。在规模上也大不如前,有的直径甚至还不到3公尺。


巨石阵可能是祭祀场所
  1997年,英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巨石阵具有令人惊异的声学特性。科学家们在一些巨石中放入先进的录音器材进行实验,发现组成巨石阵的巨大扁平石块能非常精确地放射巨石阵内部的回声,并将其集中于巨石阵的中心,形成共鸣效应。
  科学家们推测,巨石阵很可能是古代祭祀的场所。早在17世纪,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就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相传德鲁伊教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巨石阵,目的是用来献祭太阳神,从此在巨石阵的故事里出现了德鲁伊教。德鲁伊教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散居在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凯尔特人信仰的一种宗教。据说德鲁伊教的形式和教义非常神秘,凯撒远征高鲁时说,德鲁伊教士精通物理化学,他们在树林中居住,甚至用活人献祭。在英国除了索尔兹伯里巨石阵外,还有900多座圆形巨石阵,这些巨石阵分布在英国不同的地区。
  关于神秘的巨石阵,人们仍旧继续做着各种各样的推测和解释。2003年,考古学家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有100多件,包括金、银、铜等装饰品,陪葬品的数量要比同年代墓葬多达10倍,经专家考证,墓中的主人地位非常显赫,他就是阿彻。阿彻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而这个阶段恰好是巨石阵形成的时期,考古人员发现,阿彻墓中的陪葬品大部分来自阿尔卑斯山,从阿彻遗留下的牙齿形状和损坏的程度检测来看,他的童年是在阿尔卑斯山区度过的,他很有可能是来自瑞士或者是奥地利一带。如果是阿彻建造了巨石阵,那么被视为英国古老象征的史前巨石阵将会是一名外来人的作品。考古学家们推测,几千年前的维赛克斯人和阿彻都有可能参加了巨石阵的建造,但从他们分别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出,巨石阵的建造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5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商业专职

帖子
876
精华
0
积分
488
金钱
1975
荣誉
5
人气
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7-8-18 11:06:04 |只看该作者
亚历山大灯塔                                                                                                                                                                                                



概述:
        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大奇观有两个在埃及,一个是名列七大奇迹之首的吉萨金字塔,另一个就是名列第七位的亚历山大灯塔。它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亚历山大灯塔的烛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亚历山大灯塔的遗址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罗斯岛上。公元前330年,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埃及,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端即地中海南岸,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在以后的100年间,它成了埃及的首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整个地中海世界和中东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国际转运港。

亚历山大灯塔的外观:

        亚历山大灯塔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灯楼。灯楼上面,矗立着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整座灯塔都是用花岗石和铜等材料建筑而成,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整个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聪明的设计师还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镜子把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上。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夜夜灯火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它给舵手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亚历山大灯塔的历史:

        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雄伟壮观的灯塔竖立在法罗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罗斯灯塔”。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公元14世纪,亚历山大城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摇晃的大地以巨大的力量摧毁了这座古代世界的建筑奇迹。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忠诚卫士,这顶亚历山大城的王冠就这样消失了。又过了一个世纪,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灯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埃及独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Naval Museum)。1996年11月,一组潜水员在地中海深处发现了据说是亚历山大灯塔的遗留物。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04GS08 + 5 感谢参与

总评分: 金钱 + 5   查看全部评分

日子是在等待中消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11-18 11:22 , Processed in 0.32207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