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游侠NETSHOW论坛





查看: 2356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英格兰史记战报之二 金雀花王朝(全 完)★★  关闭 [复制链接]

圣殿骑士团司令官

帖子
1192
精华
2
积分
1256
金钱
3142
荣誉
26
人气
0
评议
0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03:41:14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史诗人生的爱德华三世

1327年——金雀花朝173年

英雄王爱德华三世即位

         话说1327年,论起世界大势,仍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各自统治各自的领域,不过,西方仍为日耳曼罗马帝国,在东方,则是元帝国取代了南宋。而中间的穆斯林世界,则为元帝国的兄弟国家,蒙古的四大汗国所取代。日耳曼罗马帝国也有不少兄弟国家,法国和英国,都是帝国的基督教兄弟。元帝国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刚刚谢幕,在西方,则是又一位英雄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开始了他有声有色极其精彩的人生演出。
  
   爱德华三世,生于1312年11月13日,死于1377年6月21日,活了65岁,做了整整半个世纪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事迹,实在可以写一部宏篇巨制的大书,想用本贴中的一个段落来写爱德华三世,只能是简单勾勒个大概。不过,由于爱德华三世的事迹实在太精彩,所以,无论是长篇叙述,还是择其要者勾勒,都是非常精彩的故事。




     下面按爱德华三世主要的几个时期和大事件来介绍他传奇的一生:

(一)  初露锋芒 夺回大权

        1327年2月,英国议会废黜了昏君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尔特·雷诺兹加冕为英格兰国王。数月后,法国母狼伊莎贝尔和情夫莫地末,派出杀手干掉了爱德华二世。
  
   在母亲与父亲的斗争中,小爱德华是坚决站在母后的一边,反对那个老不正经的父亲的。在他即位初期,统治英国的实权被摄政的太后伊莎贝尔和她的情夫,后来被封为第一代马奇伯爵的罗杰·摩地末所掌握。太后摄政,少年国王只是个摆设。
  
   见国王年幼无知,见太后和情夫大权独揽,各级大小贵族上行下效,也纷纷大肆争权夺利,根本不把小国王放在眼里。说起来,这也与昏君爱德华二世有关,在他统治末期,早把英国国王的权威丢尽了。
  
   而最为嚣张的贵族,莫过于莫地末了。在太后的支持下,这小子无法无天。1328年,他率领卫队,直闯议会,要求获得边区伯爵的称号,以便他能统治威尔士。但是,遭到当时的兰开斯特伯爵亨利(爱德华二世的主要反对者兰开斯特伯爵托马斯之弟,这兄弟俩与昏君爱德华二世是堂兄弟,他们的爹是老英雄爱德华一世的兄弟。托马斯被爱德华二世擒杀,亨利继为兰开斯特伯爵)坚决反对。仗着有太后撑腰,莫地末竟挟小国王爱德华三世,以“平叛”之名,进剿兰开斯特伯爵的封地,大施淫威。
  
   贵族们恨透了莫地末,但他有太后撑腰,权势太大,一时间,还没人敢贸然下手。
  
   英格兰主少国疑,太后专权。隔壁的苏格兰,在英雄国王罗伯特一世的领导下,却是日益强盛,竟大有入侵英格兰之势。就在小国王爱德华三世即位第二年,即1328年,在太后的促使下,爱德华三世与苏格兰人签定《北安普顿条约》,承认苏格兰的独立。
  
   看起来,慈禧老佛爷和悲情君主光绪的悲剧要在英格兰提前上演,但事情的发展却是,爱德华三世不是“英国光绪”,这位小英雄,却原来是一位“英国康熙”,或者说,他又有些象当年中国的秦王政。




1330年——金雀花朝176年

爱德华三世夺回大权

   1330年,胆大包天的莫地末,杀了王叔肯特伯爵,这下子,贵族们人人自危。国王的亲叔死了,国王的堂叔下了决心。兰开斯特伯爵亨利决定与爱德华三世联手对付莫地末。
  
   这一年,爱德华三世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了,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也不再甘心屈居于母后的专权之下了。 这年的十月,太后伊莎贝尔和莫地末一同出席在诺丁汉召开的议会。他们入住戒备森严的城堡,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谁知道却有一条秘密通道直通城堡内部。爱德华三世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夜袭城堡,出其不意,将伊莎贝尔和莫地末一举擒获。
  
   爱德华三世,以谋害国王的罪名,将莫地末处以绞刑,另外,将太后伊莎贝尔终身囚禁在诺福克的一个城堡里,一关三十年,直至她离开人世,法国母狼就这样了结了一生。
  
   少年国王初露锋芒。出手不凡。爱德华三世就此夺回大权,从此,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主角。开始施展他的雄才大略。




(二)  青年统帅 初战告捷

          爱德华三世亲政后,采取宽容和睦的政策,以怀柔手段平息贵族们的纷争,很快,人心归附,纷纷团结在以爱德华三世为核心的“岛中央”周围。沦丧已久的君主的权威重新树立起来。
  
   在对外方面,爱德华三世也逐步恢复了其祖父爱德华一世的对外扩张政策。
  
   自诺曼朝以来,历代英王,因为身兼法国大陆上的公爵伯爵,因其在法国大陆上的贵族身份,而不得不向法王表示效忠。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法国的伊莎贝尔,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姐姐,查理于1322年继承其兄斐利五世为法王,所以爱德华是查理的外甥。
  
   爱德华三世即位差不多一年以后,法王查理四世逝世,他没有儿子。此时,查理四世的堂弟斐利,被法国贵族议会以继承人只应限于男性为由,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就是斐利六世。法国加佩朝结束,瓦卢瓦朝开始。
  
   查理四世的姐姐伊莎贝尔对此大为不悦,因为她的儿子实际上更有理由获得法王的继承权,他和查理四世的血缘更近。法国贵族们硬是想出了“非男性后裔不能继承王位”的理由,非常勉强地剥夺了伊莎贝尔一系的继承权。为了争夺这个权力,英国派了一个使团从伦敦前往巴黎为爱德华提出继承权要求,并对斐利六世的篡位表示抗议。但英人没有贯彻这项要求的实力,所以抗议也只是一纸空文。
  
   不久,斐利六世威胁说,说如果爱德华不向法王宣誓效忠,那么英王在大陆的领地将被没收。这个威胁使爱德华三世不能不就范,因为这时他并没有用武力保卫他的公国的能力。1329年6月6日,他如约入朝,在亚眠大教堂宣誓效忠斐利六世。
  
   这些都是发生在爱德华三世亲政以前的事,爱德华三世纪亲政以后,他决心恢复英国的对外攻势,他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法国的盟邦,苏格兰。
  
   当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于1329年6月7日逝世之后,苏格兰的王位就传给他的儿子大卫,大卫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依照1328年5月英苏两国订立的北安普敦条约,爱德华承认大卫为苏格兰国王。




1332年——金雀花朝178年

爱德华三世御驾亲征,剑指苏格兰
  
   1331年11月,大卫在斯科尼加冕,爱德华三世的宠臣巴利奥就出发去收复他丧失的领地。他是昙花一现的苏格兰前国王约翰·巴利奥之子。1332年,巴里奥率领一小队士兵和弓箭手侵入苏格兰。当爱德华三世得知大卫正在接受法王斐利六世的资助时,于是废除了北安普敦条约,御驾亲征,率兵北上包围贝里克,并于1333年在哈里登丘陵与苏格兰人展开会战。
  
   战斗发生在1333年四月,爱德华三世先是从容不迫地在纽卡斯尔集结大部队,然后,于五月同巴利奥的先头部队会合,围攻贝里克。这个曾被爱德华一世血洗的城堡,又一次面临英国人的重兵攻击。英军用舰队封锁了海面,从陆路大举攻击,并绕过城池袭击腹地。苏军在萨顿爵士的率领下据城坚守。
    
   苏格兰新摄政道格拉斯伯爵集结人马前来解围。

    
  


1332年——金雀花朝178年

爱德华三世初战告捷、粉碎苏格兰势力
  
   英军不但拥有兵力优势,兵种齐全,有水师、重骑兵、长矛步兵、威震天下的大弓兵,而且连年征战,作战经验丰富。爱德华三世虽然年轻,此时却如同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事家,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华。他有条不紊地部署战事,颇有乃祖之风,与他的混帐老爹则有天壤之别。可能这是一种隔代遗传现象在起作用。爱德华三世留下少数人马继续围困贝里克,而将1万主力部队部署在哈里敦山上,迎战道格拉斯。英军居高临下,把山下的沼泽留给了苏格兰人。1333年7月19日,英军主力与苏军的援兵会战开始。苏军人数略占优势,遂不顾地形的不利,仰攻哈里敦山。英军的大弓大显神威,深陷泥沼的苏军成了活靶子,死伤惨重,血肉横飞。见苏军已经完全失去抵抗能力,英军骑兵趁势发起冲锋,将苏格兰人彻底歼灭。苏军主帅道格拉斯以及6位伯爵、70位男爵、500名骑士以及4000多士兵战死。贝里克城当然也落到了英国人的手里。罗伯特一世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积攒的军事家底输得干干净净,苏格兰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无力抵抗英格兰的入侵。











  
   二十岁的爱德华三世英姿勃发,初战告捷。哈里敦山之战,向世人宣告他一生中无数次胜仗的开始。
  
  

(三)  威武男儿 志取法兰西

         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一败涂千里,一口气逃到法国。爱德华三世、遂扶持巴利奥为苏格兰国王。法王斐利六世收留了大卫,他继续给苏格兰人的反英活动撑腰打气,并且威胁英国,要求爱德华的部队撤出苏格兰。
  
   爱德华三世早已不是当年母后专权时忍气吞声被迫向法王行效忠礼的那个小孩子了,一代英雄,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英法两国的冲突,看来势在难免。
  
   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的调解也无济于事。法王斐利六世命令集中在马赛准备输送十字军发动东征的舰队开往诺曼底,作出威胁英国的态势。英国议会认为英国有受到入侵的威胁,便于1336年9月投票表决筹募战费,同时命令舰队集中在英吉利海峡。斐利六世则把部队开到英国人在大陆的领地吉耶拿边界,一举收复。
  
   爱德华受到誓约束缚,他不能反对斐利六世,但是,他想出一招,可以解脱誓约的束缚,他宣布斐利是篡位者,这样他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反对斐利六世。于是,爱德华三世再次提起他的继承权的这个话题。
  
   事实上,要想征服法兰西,在当时对英国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十四世纪,法兰西王国是一个巨大而繁荣的国家,差不多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相比之下,英国的规模要小一些,人口只有数百万。
  
   但是,英国虽然比法国小一些,却是一个强国。法国仍然保持着封建骑士的战争观念,法军以精选人员为基础,而不是依赖广大的人力。虽然法国的骑士在数量上也多于英国,但纪律却较差,而且他们很注重所谓“骑士风度”,不会不择手段地获取胜利,他们认为那样是有辱尊严的。法国人的封建战术仍然是设法将敌人挑下马来加以生擒以便勒索赎金,而爱德华三世的英军却比较注重“杀伤”。在观念上,他的战术要比封建战法更为先进。弓兵和步兵,都是被封建骑士所看不起的。英国人的大弓不符合封建骑士的规范,为法国人所不取,但是却是极具杀伤力的武器。与疆土广大而封建诸侯林立的法兰西相比,英国虽然不是版图很大的国家,但却是一个比较统一的王国。
  
   把这些因素加起来,在战术上法国人是处于劣势的。但是由于法国面积巨大,英国人想长期占领法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英国人想彻底征服法国,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获得法国的王位,再辅之以军事行动。就在历史各因素的积累下,英法百年战争拉开为幕。





(三)  绝世将才 发动百年大战

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四:
  
   其一,王王位继承问题;其二,法国对苏格兰的支持;其三,对与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弗兰德尔的争夺;其四,对英王在法国的残余领地的争夺。
  
   第一点和第二点,前面已经说过。
  
   第三点,弗兰德尔伯国是法王的附属,但是,该国大量加工从英国进口的羊毛,加工成呢绒,再返销英国,所以与英国的联系十分密切。法王一直想彻底占领弗兰德尔,掐断英国人的经济命脉,而弗兰德尔伯爵也倒向法王,但是,伯国内的根特等有自治权利的城市,却向英国人求助。
  
   第四点,自英国相继失去诺曼底和安茹之后,英国在大陆仅存的一些领地,成为英法双方争夺的焦点。
  
   总之,年轻有为的爱德华三世亲政后,一直寻找机会,想同法国开战,一举解决英法间的上述种种问题。




1337年——金雀花朝183年

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爆发

 
      百年大战第一阶段叙述: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1337年五月,法王宣布没收英王在大陆的领地吉约拿。十月,爱德华三世正式宣布他是法国国王,百年战争爆发。此后,一直到1801年,历代英王都自称身兼法王。
  
   此时,弗兰德尔伯爵,法国人路易,为了表示他对法王的效忠,在坎德萨岛上设置了一支守军,阻挡英国与尼德兰之间的海上交通。爱德华三世以此借口,派出英军去攻占该岛。1337年11月11日,在箭雨掩护之下,英军在该岛登陆并毁灭防御工事。英法百年战争自此开始,一直延续了116年之久。
  
   同时,为了使弗兰德内部发生混乱,爱德华禁止英国羊毛输出。由于这个原因,以根特为首的弗兰德尔各城市推翻了路易伯爵,并与英格兰缔结了一个商业同盟。爱德华三世还争取到了皇帝路易四世的支持。德国皇帝命令法王将法兰西王国交还给其合法主人,英格兰的爱德华。德国皇帝还任命爱德华为帝国总督,统治莱茵河以西各省,并要各省都向他效忠。
  
   但是,法王又岂肯俯首贴耳,甘心交出权力?于是,双方首先在海上交手。1338年夏,爱德华三世来到弗兰德尔,与那里的盟友会师,爱德华三世于1339年正式宣布解除与法王的臣属关系,英军一路杀进法国,烧杀抢劫,给法国的各城市造成重创,但是,法国的海军却活跃于海上,随时准备切断英军的退路。深谙用兵之道的爱德华三世,颇有腹背受敌之感,他意识到,只有先解决制海权问题,才能放手对法国展开进攻。于是,他回到英国,组织并训练了一支强有力的海军。
  
   1340年,英法两国的海军爆发了斯勒伊斯海战。英军凭借灵活的战术和大弓的威力,一举击败强大的法国舰队。从此,英军掌握制海权达数十年之久。爱德华三世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在陆上大举进攻法国了。






(三)  军事天才 克雷西大捷

  
   斯勒伊斯海战之后,爱德华三世底气十足,遂正式向斐利六世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斐利六世当然予以拒绝。于是,爱德华三世率英军大举进攻法国。
  
   1341年,经教皇克来门特六世调解,英法之间曾有短暂的停战。1346年,战事再起,爱德华三世携长子黑太子爱德华卷土重来,在诺曼底登陆。
  
   这是黑太子爱德华第一次在战争中亮相。这位黑太子,黑盔黑甲,是英军中著名的勇将,出道那年,是一位十六岁的小英雄,敢说是不亚于《说岳》中的金禅子银禅子。而这支英军部队,也很有战斗力,包括训练良好的家臣部队和训练有素的由自耕农组成的大弓队。英国自从被诺曼底征服之后,就以射箭作为“国技”,所有自由农民均有弓箭,所谓自由农民实际上是一支常备民兵。大弓兵作战,在十四世纪前后的一个多世纪,一直是英军的基本取胜模式。
  
   爱德华三世的这支精兵,人数不是很多。这是一支有纪律有组织的精兵,由国王发饷。在战术方面,他们较优于法军。因为在英军方面,杀伤力和冲击力已经结合在一起,而法军却完全只靠冲击力。

 


1346年——金雀花朝192年

爱德华父子联手演义克雷西大捷
 
   英军在法国登陆后,一路烧杀抢劫,直逼鲁昂和巴黎。法王斐利六世,率重兵一路追杀。英军转而北上。

     1346年八月24日,爱德华三世的部队到达克雷西,抢占有利地形,修筑工事,准备迎战法军。八月26日,法军赶到,会战爆发。斐利六世率领的法军数量多于英军,包括,重甲骑士8000人,支援步兵4000人。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他的儿子查理,弗兰德尔伯爵路易,洛林公爵鲁道夫,苏格兰国王大卫等,都参加法军作战。在中世纪,从来没有在一个战场上集中过这样多的骑士。步兵中还包括一批热那亚雇佣军十字弩手
  
   法军在还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依仗人多,仓促对英军发动进攻。已经以逸待劳两天的英军沉着应战。法军的热那亚弩手每分钟仅能放四箭,而英国的大弓手则每分钟发射十二箭。战至下午,阳光直射仰攻的法军,而英军则视野开阔,居高临下,箭如雨下。法军抵挡不住,全线溃退。法王下令砍杀败退的热那亚弩手,但是已无济于事,法军兵败如山倒,约四千人战死,英军仅损失五十人。 斐利六世只带了几十号残兵败将,连夜逃到亚眠,才算捡了一条命。
  
   到8月27日上午,当最后一批法军都已被击退之后,爱德华三世才允许他的部下解散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财物。这时发现被杀的人中有波希米亚国王、洛林公爵和弗兰德尔伯爵等十位伯爵,以及1,542名骑士,普通士兵更多。苏格兰国王大卫也在此战中被俘获。



英军长时间的准备,使得他们拥有坚固、精致的防御工事,他们在统帅爱德华三世的指挥下各就其位,等待着法军的到来。  


天际的一边出现了一排黑点,黑点越来越大,慢慢的化成黑压压的一排排的人型,空气中弥漫了战火的气息,脚步声和铁蹄声越来越大,有点震耳,但英军士兵却不恐慌,因为他们有能够领导他们走向胜利的神——爱德华。


法军雇佣的热那亚精锐十字弩手率先往英军阵地跑动,他们想用往日的夺命弩续写辉煌,但他们错了,等待他们的是威震一方的长弓。



虽然法军统帅看着重金雇佣来的精锐弩手不停的倒下,但他还是让军乐手奏起了冲锋的号角,依然照原部署进攻的方案实行。






当他们的重步兵还没跨过英军防御工事的时候,箭雨带来的伤亡使他们不得不撤退。




法军撤退后重新整队,将领们商量着对策,大多数人不赞成继续攻击,他们看到了长弓的威力,但全军最高统帅法国国王斐利却用兵心切,急于想吃掉爱德华三世这块大蛋糕,于是再次让军乐手奏起冲锋的号角,并布告全家,不准撤退,撤退者——杀。接着,法军像潮水般涌向英军阵地..........

英军充分准备好的防御工事,让法军的骑兵毫无用武之地,以惊人冲击力而威震欧洲的重骑兵,在此刻成了英军箭手的活靶子。






英军在右翼部署兵力的薄弱和长弓手火力集中于阵线正前方,使得法军骑兵开始从右翼渗透进来,爱德华发现后,命令部分长弓手把目标定在右翼的骑兵。



法军骑兵发现有个小缺口可以进入,于是大批的骑士们都驾着战马涌了进去,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爱德华防御工事中故意留的缺口,缺口旁守侯着杀伤力巨大的重步兵,











在确认法军全被击退后,统帅爱德华下令他的部下解散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财物。




   克雷西之战后,爱德华三世乘胜前进,围攻法国重镇加来。经过十一个月的围攻,加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得投降,终于落入英国人之手。它是一个重要收获,爱德华三世一方面使它变成了一个坚强堡垒,另一方面也使它成了一个高度运转的商业中心,此地成为英国羊毛的集散地,不仅如此,爱德华三世还命令所有英国输入欧洲大陆的货物,必须经过加来。这个要塞不仅使他和他的后代在法国获得了一个桥头堡,在蒸汽船尚未发明之前,只要能坚守加来,就可以使英格兰永远免除被入侵的危险。这个要塞保留在英国人手中达两百年以上,直到1558年被法国人攻陷,英国才再次面临一连串的入侵威胁。
    
   克雷西一战使英国变成了一个军事强国。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还动摇了西欧大陆的传统封建制度,在火药出现以前,大弓横扫天下,使纵横西欧几百年的封建骑士黯然失色。
  
   克雷西之战后,由于财政匮乏,还由于突然爆发的黑死病席卷欧洲,爱德华三世不得签订停战协定,返回英国。1350年,法王斐利六世死于黑死病,“好人若望”即位,是为若望二世。此时,法国江山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四)  虎父无犬子  普瓦捷大捷


1355年——金雀花朝201年

爱德华父子再次出征法兰西

            
   1355年,从黑死病中缓过劲来的爱德华三世,重启战端。爱德华三世计划兵分两路,他自己亲率北路军从法国北部的加来登陆;25岁的“黑太子”率南路军从法国南部的波尔多登陆,实施南北夹击,企图一举灭亡法国。



  
   眼看法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正在此时,法国的亲密盟邦苏格兰,又出来捣乱了。北路军刚登陆不久,国内就传来苏格兰人发兵犯境的消息,爱德华三世仓促班师回国。于是,黑太子一开始就陷入孤军作战的被动境地。

 
   黑太子所率军队计有重骑兵1000,大弓手2000,加上长枪手,共8000人马。想仅靠这支军队战胜兵多将广的法王若望二世,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黑太子在波尔多登陆后,并未急于向法国腹地发动进攻,而是发动政治攻势,争取当地居民的信任及支持,积蓄力量。法王若望二世则用兵无方,傲慢轻敌。英军主力主动撤兵后,他认为南路英军兵少将寡,不足为惧。因此未趁黑太子立足未稳将其赶入大海,从而坐失击败英军的良机。

  
   1356年8月,黑太子认为进攻法国腹地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亲率英军北上远征。一路上势如破竹,直逼法国中西部重镇图尔。若望二世急率四万兵马南下迎战,准备抄英军的后路。黑太子见势不好,赶紧南撤。若望二世率法军在普瓦捷一带的高地,以逸待劳,准备一举全歼入侵的英军。
  
   那黑太子见法军人多势众,英军人数太少,还严重缺乏供应,遂提出休战七年,以换取法军让英军通过波尔多回国。若望二世自认胜券在握,哪里肯应?
  
   普瓦捷位置险要,六百年前,法兰克王国的铁锤查理,曾在这里成功阻击阿拉伯人的侵略,保住欧洲半壁江山没有落到穆斯林手里。难道,若望二世也能成功阻截英国人么?



1356年——金雀花朝202年

黑太子爱德华普瓦捷大捷


    黑太子见求和不成,遂下决心破釜沉舟,与敌展开死战,杀开一条血路。9月19日拂晓,黑太子集合全体官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大家奋勇杀敌。他指挥部队迅速抢占普瓦捷附近的高地,将全军沿道路和山丘分左中右三个部分配置,在道路两侧的葡萄园和杂木丛中埋伏大弓兵,他本人率预备队坐镇中央,严阵以待。
  
   法军分四个轮次向英军发起轮番进攻。但是,英军人数虽少,却极大地利用了地形之利。在丘陵荆棘中,法军重骑兵难以发动攻势,只得下马作战,结果,笨重的重骑兵,成了藏身篱笆墙后的英军大弓手的活靶子。法国骑士遭到埋伏在杂木丛中的英军弓手的猛烈射击,后面跟进的步兵前进受阻,无数人死于英军的箭雨下。法军前三个梯队接连向英军阵地冲击,皆被击退。若望二世急了,亲率法军发起冲锋。黑太子见法军势大,也亲自披挂上阵,迎击法军。与此同时,他派出一支分队,迂回到法军身后。
  
   双方主帅亲自上阵,两军将士奋勇拼杀。那黑太子勇冠三军,力敌人多势众的法军。双方正在酣战,突然,法军左侧杀出一彪人马,正是那支迂回到法军身后的英军。法军再也支持不住,顿时崩溃。若望二世喝止不住,法军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若望二世战败,和他儿子一起做了黑太子的俘虏。
  
   普瓦捷一战,黑太子因地制宜出奇制胜,大败法军,以8000人马战胜40000之众,以一比五的兵力,竟然大获全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英军先进的大弓战法,使得西欧重装骑士那种个人对决的旧战法以及风行西欧五百年的封建骑士军事制度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普瓦捷大捷


普瓦捷



“以前,在叛徒的出卖以及无能的君主带领下,我们英格兰大量肥沃的土地都让法国人给强占去了,而如今,英格兰在英雄王的领导下强大起来了,英格兰已经具备了摧毁一个富于侵略性国家的能力。今天,敌人倍数于我,但这才堪称真正勇士的战斗,真正展示你们能力的时候到了。今天来到下面的法兰西人将会拥有一个共同的遗憾——他们将看不到明日升起的太阳。尽情向只擅于调情的法国人展示你们出众的作战技巧和强大的力量吧!明日的太阳是属于我们的,英雄王爱德华之子与你们同在”。英军将领黑太子爱德华发表着充满了战斗意味的演讲,如同号角一般鼓舞着他的士兵们。而正在这时,法军的大部队正在向普瓦捷推进...................



推进到冲锋距离后,国王若望下令军乐手奏起了冲锋的号角,法军进攻第一梯队除了国王骑兵卫队和两个骑兵团外,全部开始冲锋。




法军冲锋到一定距离后,英军长弓手将让箭雨笼罩在法军头上。



第一梯队到达中路大道后,英军布置的防御工事让他们分兵从中路山破和中路大道缺口发动进攻,留下的这两个骑兵团,牵制了英军右线的部署兵力,让英军不敢轻易抽调。法国大军继续推进,若望看见第一梯队将要与英军短兵相接,而英军地势宽阔的左线防御薄弱,和将领们商量后,下令通讯兵,让他发信号通知第二梯队调出三个重步兵团支援中路山坡,主力从英军左线进攻,想以中路强大的攻势牵制住英军主力,从而让第二梯队在英军左线将英军压制下去。由于中路大道是弓手理想的狙击地形,所以让山坡和左防线做为突破点。






“报,法军第一军团从中路山坡和大道防御缺口处进行攻击,我军正在防御中,左线法军第二军团正从左路全力向我军推进,与我左防御线只有500码”士兵报。
黑太子心想:“这么快第二军团就加入进攻了,看来他看出我左线防御薄弱,现在要尽量拉大敌人第二军团与我接触时间,让支援兵力到位,对,利用防御工事来堆积尸体,形成更大的障碍,减小他们的推进速度”,于是道:“命令右线——步兵火速赶到中路支援、长弓手由军团长指挥移动到以中路大道为标准射程范围的地方,中路——骑兵对中路大道敌人进行自我保存实力的骚扰、抽一半长弓手和一个步兵团全速赶往左线,左线——埋伏的精锐骑兵团由团长指挥,等敌人越过防御工事的时候对其进行反复冲击、步兵从防御工事往后撤60码准备防御、等敌人第二军团先锋绕穿防御工事的时候长弓手进行平射。”








法军第二梯队推进的速度之快,让黑太子失算了,由于中路调遣的长弓手还未赶到,使得只有左线长弓手实行了他对法军第二梯队的阻击计划,法军第二梯队依然高速的穿过防御工事,往英军突进,这确让黑太子捏了把冷汗,但他在左线埋伏的精锐骑兵和从中路调过到左线的一个步兵团,其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中路山坡血战在继续着,精锐骑兵团团长看着法军穿越了防御工事,则下令发起冲击,一道道红影从林子里穿梭出来。而就在法军第二军团先锋离长弓方阵近乎咫尺的时候,中路调遣的步兵团赶到左线救援,掩护长弓手继续射击并投入战斗,而正是这个步兵团的支援,使得左防线顶住了压力。前后脚时间之差,中路调遣的大量长弓手也跟随中路调遣的步兵团赶到,他们看着前方同胞兄弟艰难的血战,连喘气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迅速的在中短距离射程内组织方阵进行射击,距离之近,让板甲成为法军华丽而脆弱的装饰品,更不用提只能防御划割之类的链子甲了,射程和士兵们的意志,使长弓的威力发挥到了极点,而这个极点带给法军一阵阵的惨叫声。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冲击第一波后,马上整体撤退,接连着是第二第三.....的冲击,法军士兵一个接一个的倒下,骑兵和长弓的结合,让强势的法军第二军团开始走向颓势,给法军第二梯队主力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探子的缓报,让法军统帅若望并不知晓第二梯队损失惨重的情况。反而他看到的是“在中路山坡,随着法军士兵源源不断的跟上,使得英军的防线拉的越来越开”,他好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等不及了,于是率领留下的两个骑兵团,高声唤道:“骑士们,把英格兰人驱逐出去的路即将铺开,大家跟着我冲啊!”骑士大军奔向中路山坡增加进攻兵力,黑太子看见敌军将领率兵前来了,于是也带领自己的将军卫队,冲上前阵,和敌人进行着撕杀。与此同时,他派遣中路的一个骑兵团外加右线留下防守的一个骑兵团,从右路绕到法军左侧进行迂回攻击。






黑太子身着黑盔黑甲,冲杀在敌阵之中,黑太子勇冠三军,力敌人多势众的法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法军在中路山坡眼看就要突破英军的防线,英军在左线由防御战转变为反击战,双方各有进展,也各有险情,而就在双方酣战之时,突然,法军左侧杀出一彪人马,正是那支迂回到法军身后的英军。虽然法军士兵进行零散的抵抗,但零散的兵力怎么抵挡的住重骑兵的铁蹄尖枪,法军顿时崩溃。







阵线前方的若望二世喝止不住,法军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若望二世战败,和他儿子一起做了黑太子的俘虏。











1360年——金雀花朝206年

英法签定《布勒丁尼和约》


百年大战第二阶段叙述: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此时,返回英国的爱德华三世也洗劫了苏格兰。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法国,围攻兰斯,准备在此加冕为法国国王,但是遭到法国人的反对,英军转而推进到巴黎。1360年五月8日,爱德华三世与法国摄政王太子查理(后为国王查理五世)及法国贵族们签订了“布勒丁尼和约”,法国被迫割让大片领土,并且法国人还须交付五十万英镑的巨款(相当于英国国王五年的收入)赎回他们的国王。爱德华三世同意不再称法王。
 

 
   英属阿奎丹公国的疆土大大扩充。同一年,威尔士亲王,黑太子爱德华,在法国被封为为阿奎丹公爵。
  
   此时,黑死病再次袭来,获胜的英军遂停战。
  
   1360年,还未履约的若望二世获释,他留下儿子查理为人质。但是,后来那孩子跑了,若望认为这是不守信用的行为,于是自己返回英国监狱,直到老死。真不愧“好人若望”之称。





(五)  一世英雄  壮志未酬

1364年——金雀花朝210年

法国国力开始复苏
  
   1364年,若望二世死于英国,那个没信用的坏小孩查理即位为法王,是为法王查理五世,此人还真是一贯不守信用,他正式即位后,拒绝承认布勒丁尼条约,爱德华就又开始使用法国国王的称号。1369年和1373年,英军再度两次登陆法国,但是,但查理五世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他采取了不少有力度的改革措施。同时,在法国出现了迪·盖克兰这样的优秀将领。英国人靠抢劫来以战养战的办法,已无法支持如此长期的战争,所以,这两次登陆法国,英军都是无功而返。总之,爱德华三世的扩张活动到此为止。而查理五世则通过外交手段和向各地领主行贿,逐步收复了失地。1375年,爱德华三世最终停止对法作战。
  
   1360-1361年的黑死病瘟疫之后,好象爱德华三世的精力也被瘟疫给耗尽了。他感到十分疲倦,将军事交给黑太子,将国事交给四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黑太子擅长打仗,治理国家却非所长,他在阿奎丹的统治一塌糊涂,只得于1371年返回英国,次年交还封地。
  
   爱德华三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在晚年却变得昏庸,并受到情妇佩雷斯夫人的控制。黑太子与冈特的约翰也形成对峙之势。



1376年——金雀花朝222年

军事将才黑太子逝世、次年爱德华三世逝世

  
   1376年,黑太子积劳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大权落到冈特的约翰之手。
  
   黑太子的去世给了爱德华三世沉重的打击。次年,爱德华三世也在孤独中离开了这个的世界,他一生的功业,就此划上句号。



(六)  永远的王者之趣闻轶事
  
   爱德华三世子孙满堂,以后的历代英国君主,从广义上说都是他的后代。他与王后菲丽帕,生有七子五女,其中九人长大成人。其中两个儿子分别是兰开斯特朝和约克朝的祖先,其后代上演了玫瑰战争。
  
   1362年,爱德华三世第一次在议会用英语发表演说,从而改变了英国议会一直使用法语的传统。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第一个足球是一个丹麦匪徒的脑袋。爱德华三世时,军营里盛行足球,为了使军人们保持体力和充分的军事训练,1365年,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足球运动,但是收效不大。
  
   爱德华三世后代中名人甚多,举例说,他后代中的明星有:奥黛丽·赫本、波姬小丝;他后代中的政要,包括:美国总统华盛顿、托马斯·杰佛逊、罗斯福等等。








.

[ 本帖最后由 mei6352 于 2007-2-22 12:03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行政长官

帖子
2520
精华
2
积分
2010
金钱
4822
荣誉
35
人气
0
评议
0
沙发
发表于 2007-2-19 07:49:20 |只看该作者
8错 8错 我喜欢历史  看历史书一点味道没有   这个就不一样了  谢谢楼主~
岂曰怎能说。无衣?与子同袍共用长衣。以下“同泽”、“同裳”,义近此。是友爱之辞。。王于语中助词,无实在意义。兴师出兵。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共同对敌。。

左边是我最喜欢的女人

使用道具 举报

罗马掌旗兵
狙击手 下士

帖子
2282
精华
0
积分
1151
金钱
2682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板凳
发表于 2007-2-19 10:02:28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下~~~~~~~有时间一定细细看完................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01
精华
0
积分
552
金钱
230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地板
发表于 2007-2-19 10:41:21 |只看该作者
相当期待LZ继续下去
不知LZ如何表现失地王和百年战争?

使用道具 举报

圣殿骑士团司令官

帖子
1192
精华
2
积分
1256
金钱
3142
荣誉
26
人气
0
评议
0
5#
发表于 2007-2-19 18:58:0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mhld 于 2007-2-19 10:41 发表
相当期待LZ继续下去
不知LZ如何表现失地王和百年战争?



失地王已经写完了,兄弟觉得如何???  请赐教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252
精华
0
积分
126
金钱
404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6#
发表于 2007-2-19 19:46:03 |只看该作者
好文啊,严重期待续作!感谢楼主!    可恶的20字!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01
精华
0
积分
552
金钱
230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7#
发表于 2007-2-19 23:10:49 |只看该作者
LZ真是太强了!失败的战役都表现出来了!
期待后作
不过不知以后如何注意在英法扯皮的时候注意一下其他国家的分布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742
精华
0
积分
372
金钱
2945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8#
发表于 2007-2-20 13:05:46 |只看该作者
好看,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41
精华
0
积分
71
金钱
20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9#
发表于 2007-2-20 13:28:42 |只看该作者
顶..................................建议加精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73
精华
0
积分
37
金钱
23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0#
发表于 2007-2-22 09:17:15 |只看该作者
好看好看好看确实不错。。支持下。。确实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914
精华
0
积分
477
金钱
1409
荣誉
2
人气
0
评议
0
11#
发表于 2007-2-22 11:05:11 |只看该作者
好文!~
一直很可惜黑太子的早逝。。。。。。。。。。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133
精华
0
积分
577
金钱
5950
荣誉
1
人气
0
评议
0
12#
发表于 2007-2-23 11:29:53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让我更了解英法百年。不得不顶。  
  文中还作出很多同时期和中国的对比。
有些问题想问LZ吖 ,战役结果LZ是怎么弄出来的那些将领名字,难道是PS?
  还有建议楼主使用血腥补丁2.0版,  那样会使战争变得更加惨烈和真实。
最后谢谢楼主为大家带来这么好的文章和图片。
天蝎座的郁闷

使用道具 举报

圣殿骑士团司令官

帖子
1192
精华
2
积分
1256
金钱
3142
荣誉
26
人气
0
评议
0
13#
发表于 2007-2-23 17:54:5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刀鱼和你 于 2007-2-23 11:29 发表
图文并茂,让我更了解英法百年。不得不顶。  
  文中还作出很多同时期和中国的对比。
有些问题想问LZ吖 ,战役结果LZ是怎么弄出来的那些将领名 ...




呵呵 ,  是PS的     不然就算通几十次关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出来啊

不过战术套路都是按照历史资料来打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5
精华
0
积分
88
金钱
596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4#
发表于 2007-6-26 12:38:04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不是战报,是历史,这种结合也很好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83
精华
0
积分
42
金钱
7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5#
发表于 2007-10-31 18:19:31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贴啊,感谢楼主费心了,看到的游友们一定非常感谢你!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76
精华
0
积分
38
金钱
694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6#
发表于 2009-4-8 16:54:03 |只看该作者
此帖必顶   楼主辛苦了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7
精华
0
积分
9
金钱
70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7#
发表于 2009-4-8 18:56:20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的精神真让我值得学习!这么好的贴 顶~!

使用道具 举报

帖子
157
精华
0
积分
79
金钱
1142
荣誉
0
人气
0
评议
0
18#
发表于 2011-7-25 14:19:56 |只看该作者
虽然是老帖了 还是很经典,回复一下。出来见见光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苍星石 -40 扫墓费

总评分: 金钱 -4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Archiver|游侠NETSHOW论坛 ( 苏ICP备2023007791号 )

GMT+8, 2025-5-22 11:10 , Processed in 0.39663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分享到